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立於不敗之地,冷戰期間美國如何形成「戰略偵察蘇聯」能力?

立於不敗之地,冷戰期間美國如何形成「戰略偵察蘇聯」能力?

作者:丁尹 出品:旋翼飛行器

孫子·謀攻篇有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把這句話放到冷戰時期美蘇對峙爭霸的大環境中,則有著更為現實的意義——誰掌握了對面的動向,誰就佔據了戰略制高點,就能立於不敗之地。為此,從上世紀40年代末開始,在美國空軍相關領導人的積極推進下,為了掌握蘇聯的「第一軍事動向」,防止蘇聯的「突然襲擊」,美國啟動了意在全面監控蘇聯的「和平時期戰略偵察」項目(詳情可參閱:為防珍珠港事件重演,冷戰時期美國對蘇聯的「全面監控」戰略)。之後十年多,美國的空天偵察裝備的數量、性能和偵察技術進展神速,成果傲人。

圖——SR-71黑鳥戰略偵察機

到1961年,美國國家偵查局正式成立,美國空軍領導層逐步退出了美國的「偵察衛星」研發工作,但是在對蘇聯進行的「間諜監視」和美國所謂的「和平時期偵察戰略」初期,美國空軍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並鑄就了一系列的出色成果,這些成果包括WS-117L、U-2間諜飛機、「科學衛星項目」、「日冕」、SR-71黑鳥和後續的間諜無人機等武器裝備,而「日冕」項目的最終成功意味著美國具備了「全面監控潛在敵人軍事戰略動向」的能力,這對於美國而言是一種長期性的關鍵優勢,並對於上世紀70年代初的武器限制相關條約的簽署至關重要。

圖——U-2間諜飛機和它可配備的任務載荷

本文就將沿著年代脈絡,講述美國多種空天偵察裝備的發展之路,與諸君共賞。

美國空軍的第一個衛星項目——WS-117

從1946年開始,作為「和平時期戰略偵察」項目的主要發起人,美國空軍參謀部的阿諾德將軍聯合了同樣積極投身該項目的雷合恩上校、蘭德公司、美國空中研究與發展司令部以及當時諸多美國科學界的研究團隊,共同為該項目開發「實戰解決方案」,他們的工作最終促成了美國空軍的第一個衛星項目——WS-117L。

圖——WS-117L偵察藝術概念圖

1951年,當時雷合恩上校上任懷特航空發展中心偵察系統部指揮官,專責尋求間諜飛機的新解決方案。在推動該項工作的初期,他起草了一份長達5頁的備忘錄,提出了高空有人機、高空氣球、導彈和無人機等多種可能的直接性解決方案。在這份備忘錄的基礎上,美國空軍參謀部牽頭成立了一個專門的研究小組——燈塔山研究小組——該小組由於總部位於波士頓燈塔山而得名,由美國空軍參謀部和麻省理工學院在合同的基礎上聯合管理。

起初,燈塔山小組認可了雷合恩上校提出的高空有人間諜飛機方案,但是沒有人提到過「間諜衛星」這種思路。變化發生在1952年,當時雷合恩上校被調入美國空軍參謀部,甫一上任,他就會見了蘭德公司的莫爾頓·戴維斯,希望能與他交流「高空偵察間諜飛機」的方案。不過戴維斯一直都在關注並積極推進衛星方面的研究,在他把間諜衛星的思路向雷合恩上校陳述之後,兩人一拍即合。他們都意識到儘管衛星技術還不夠成熟,但是在執行「間諜任務」方面必將大有所為。

圖——發射的WS-117L衛星

在雷合恩上校的支持下,美國空軍參謀部作戰規劃處決定委託蘭德公司展開相關研究,對「戰略偵察衛星」進行總體方案設計。這就是後來被稱為WS-117L的衛星項目。1954年下半年,WS-117L轉由美國空中研究與發展司令部的西部開發部負責,並受到了時任美國空軍副部長特里沃·加德納的大力支持,並很快得到了國會的授權,成為了美國空軍的正式項目。

強大的高空偵察間諜飛機U-2誕生

艾森豪威爾政府最初對WS-117L衛星項目是保持懷疑態度的,因為其膠片讀取系統異常複雜,技術難度非常之大。不過,艾森豪威爾總統還是非常認可「對蘇聯軍事行動情感報數據監控和搜集」的重要性。1953年8月12日,蘇聯首次試驗氫彈(熱核武器),而美國在9個月前才剛完成第一次試驗,其進度之快遠超美國領導層的預期,這大大加強了他們對「監控蘇聯」的意願(更多相關內容可參閱:軍武評|蘇聯核威懾之下,美國的「脆弱性」與「求生欲」)。對蘇聯的擔憂和對衛星技術的懷疑促使艾森豪威爾下令美國空軍立刻採取WS-117L項目以外的間諜飛行器解決方案,這直接促成了名動全球的U-2龍女/蛟龍夫人 間諜飛機和小型「科學衛星」的誕生。

圖——U-2龍女間諜飛機

U-2項目要從1953年講起,當時在燈塔山小組的建議之下,美國懷特航空發展中心啟動了一項高空偵察飛機的競標項目。當時懷特航空中心只向一些小型航空廠商發布了競標請求,他們認為洛克希德這個層次的大型公司不會對這種小型合同訂單感興趣。不過,當時美國中央情報局對這類間諜飛機同樣感興趣,或者說興趣比美國空軍還要大,因此他們毫不猶豫就聯繫了洛克希德的工程師克里·約翰遜,商討關於間諜飛機的打造方案。

圖——U-2龍女間諜飛機艦載起降測試

U-2原型機是CL-282,是一種單發動機的滑翔翼飛機,其升限為65000~70000米,飛行速度可以達到8馬赫,從而能夠避開蘇聯的防空系統。不過當1953年4月份,約翰遜受邀向美國空軍五角大樓的領導做彙報時,卻受到了強烈的反對和質疑。懷特航空發展中心同樣拒絕接受該方案,理由是它有點「異想天開」,單發動機在60000米高空飛行的可靠性實在令人懷疑。儘管當時美國空軍中也有少部分中層支持該方案,不過卻始終得不到領導層的認可。

圖——展覽中的U-2A

後來,支持U-2項目的技術小組成員埃德溫·蘭德找到中情局,表示可以把由他們來接受這個項目,而不需要軍方主導,但是中情局當時的局長杜勒斯不想捲入美國軍方的爭鬥中,於是猶豫不決。為此,藍德直接越過杜勒斯,找到了艾森豪威爾總統,最終總統同意U-2項目由民事部門來運作,並指定中情局來管理。得知藍德得到總統的支持之後,杜勒斯也終於下決心攬過了U-2項目,最終成就了該型間諜飛機的赫赫聲名。

圖——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展出U-2型照相機

小型「科學衛星項目」

與U-2同期啟動的項目還有一個小型的「科學衛星項目」,這主要是由於艾森豪威爾總統擔心上來就上WS-117L這種間諜衛星會刺激蘇聯,進一步把關係搞得過於緊張,於是決定現在太空中建立一個和平的「示範項目」,也就是披著科學研究外皮的「科學衛星項目」。該項目的基礎性工作大概在1954年內完成,當時艾森豪威爾的要求是在1957年7月到1958年12月期間完成這顆小型科學衛星的開發。

從間諜氣球到「日冕」(CORONA)項目

在美國中情局的牽頭下,U-2飛機研發工作如火如荼地推進,與此同時,美國空軍在1956年上半年啟動了一項新的對蘇聯偵察計劃——「GENETRIX」——該計劃的基礎上蘭德公司在1951年完成了的「高空成像氣球」系列研究。

圖——高空偵察氣球

可惜這項計劃未能獲得期望中的成功——高空氣流總是將氣球吹離預定路徑——每次落地被發現之後就會引起蘇聯的「抗議」。1956年2月4日,蘇聯正式向艾森豪威爾總統提出抗議,他無奈之下只好暫停了GENETRIX項目,但與此同時他仍然迫切希望能夠獲取有關蘇聯核武庫方面的准且情報——因為當時美國空軍的主要將領往往都熱衷於「鼓吹」蘇聯的米亞西舍夫M-4「野牛」轟炸機數量遠遠高於美國的B-52轟炸機數量。

圖——蘇聯的M-4「野牛」轟炸機

不過該項目的信息獲取技術卻可用於衛星來獲取蘇聯方面的最新信息。這是一種新的照相機系統和中空圖像恢復系統,這種都被用於美國的第一個空中成像衛星項目——「日冕」。

大名鼎鼎SR-71 黑鳥戰略偵察機和間諜無人機

「日冕」衛星是美國所希望的終極解決方案,但是顯然,該方案的技術成熟度還遠遠不夠,美國非常需要一系列的過渡方案,其中就包括A-12/SR-71黑鳥戰略偵察機和一些無人機項目。

1958年,洛克希德公司就認識到了U-2固有的弱點,為此,約翰遜向中情局提出打造一種飛行速度更快、雷達橫截面更小的飛機作為U-2的後續替代品。1959年該機得到了中情局的合同,1962年,A-12飛機進行首次飛行;次年,美國空軍購買了A-12的雙座版本,並定型為SR-71 黑鳥。

圖——SR-71黑鳥戰略偵察機

同樣在1963年,約翰遜還啟動了一種黑鳥衍生型號的研製工作,這種型號為M/D-21的黑鳥能夠從機身上發射一種無人機。約翰遜把他的方案遞交給了當時美國空軍和中情局聯合管理的國家偵察局。該方案獲得了批准,並進行了研製和飛行測試,但是卻出現了意外——當一架D-21無人機回到母機M-21機體內時,造成了一位機組成員的死亡。這也宣告了這一改型機的失敗。

圖——一架洛克希德M-21,上面有一架D-21無人機

「日冕」大功告成

艾森豪威爾非常希望開發一種過渡性衛星,並堅持表示要「和平利用太空」。美國擔心WS-117L的軍事間諜色彩太重,於是決意將蘭德公司的膠片復現衛星方案和美國空軍的WS-117L方案分割開來,此後,復現衛星項目就成了大名鼎鼎的「日冕」,並由美國空軍和中情局聯合管理。

圖——日冕衛星概念圖

1960年8月,差不多在弗朗西斯·蓋里·鮑爾斯駕駛的U-2飛機被擊落三個月之後,美國的「日冕」衛星項目開始取得初步成就,正所謂萬事開頭難,跨過開頭難關之後,一切變得非常順利。為保密而命名「發現者」(並對外宣稱是在外太空進行生物醫藥研究)的日冕衛星取得多多次成功試飛。首次完全成功飛行的是發現者14號,其提供的圖像覆蓋範圍超過了美國當時擁有的所有的24架U-2高空偵察機所能覆蓋範圍的總和,此外,U-2存在偵察盲區,而日冕衛星則能夠實現無死角全面偵測。

圖——發現者14號返回艙的回收

1964年,美國多項戰略偵察武器裝備均已取得重大進展,最終「日冕」衛星被命名為「鎖眼」,有效解決了對蘇聯戰略偵察的歷史難題。並最終實現了WS-117L當初確立的目標——能夠提供膠片讀取功能,而不需要再「膠片復現」。到1971年第一輪戰略武器限制條約談判中,偵察衛星已被全球普遍視為「國之利器」,其中「日冕」的功勞著實不小。事實上,當時的偵察衛星成像能力幾乎可以說已經全面超越了「分析家」的分析能力。

圖——日冕衛星任務分解示意圖

我們常聽聞「哪裡有真的和平,不過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或者許多人不理解甚至不認同這句話,但是事實上,無形的戰爭無所不在,「大國」若沒有真正的「重器」,安得和平安樂?想想東歐、想想中東即可。隨著核武時代的來臨,一場真正的戰爭如果爆發,其後果絕非人類甚或是地球所能承受之重,因此,美國在40年代末到70年代初這20多年來的戰略格局變化,實在有太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察古觀今,方能成就未來,與諸君共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旋翼飛行器 的精彩文章:

防務快訊:588噸艦島上艦,美國肯尼迪號新航母服役已近在眼前

TAG:旋翼飛行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