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葉嘉瑩:《論語》是我的啟蒙書,也是讓我受益最多的一本書!

葉嘉瑩:《論語》是我的啟蒙書,也是讓我受益最多的一本書!

我們家是一個舊式家庭,在北京,我是女孩子,所以沒有去學校讀書,只是在家裡跟著私塾老師學習。我開蒙讀的第一本書就是《論語》。

那時的教學方式是你不懂,但一定要會背誦。有一次我讀到論語中的一句:「朝聞道,夕死可矣。」也就是你早晨聽到了「道」、明白了「道」,那麼你晚上去世了你也會沒有遺憾,你也會感動一輩子沒有白活。

當然我才七、八歲,不太懂得這句話的具體涵義,也沒有問老師,因為那時的舊式教育就是要求你反覆背誦,不一定需要知道明確的意思。但這句話卻給了我很大的震撼這個「道」到底是什麼東西呢?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威力呢?而一直到了我年老,《論語》中的一些話都給了我很大的影響。

「七七事變」爆發後,八年抗戰中,我父親隨著國民政府到後方去了,沒有音訊,我母親也去世了。我作為大姐帶著兩個弟弟,大弟剛上初中。當時生活非常艱苦,我那時大學已經畢業,做了老師,去教書時都是騎腳踏車。

那時中國婦女都是穿長袍,不似現在婦女可以穿緊身旗袍,這樣就很不方便,我的袍裙被磨破了一塊,不富的我只有找相同顏色的布縫補好,繼續穿著去給學生上課。

當時我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好意思的,顯得非常坦然,這是因為我小時讀的《論語》,那裡面有一句說:「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是孔子說的。意思是一個讀書人,如果你有志於求「道」,可是你卻以穿的衣服不好,以吃的食物不鮮美為羞恥,那麼不值得相議論也。

我非常喜歡《論語》。還記得我有一年去新加坡給那些快畢業的同學講學,那裡有個風俗,每個老師都要留下一句給你影響最大的,讓你覺得你終身都受用的話,同學們也要我寫。我就說:「影響我的不只是一句話,而是一本書——《論語》,那裡面有許多讓你讀了後獲益匪淺的名言。」

我還記得《論語》裡面孔子誇獎子路「衣敝縕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只因為子路心裡有「道」,努力去追求「道」。如果有「道」,那麼還可以「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這些聽似空言,是教訓,但是如果你有了體驗,就會明白裡面的精妙。

《論語》是我童年時所讀的第一冊啟蒙讀本,也是對我平生影響最大,使我受益最多的一本書。

幼年時,我跟著父母認了不少字,也背了不少唐詩。到了入學的年齡,父母沒有送我進入一般的小學,而是請來家庭教師教我讀「四書」

第一冊讀的就是《論語》,所請的教師是我的姨母,所用課本是當時坊間常見的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姨母覺得我年紀尚小,講書時並不斤斤於字句訓詁,而著重說明義理大略。

我對書中義理並無深刻了解,卻極感興趣。以後我常常回想,大概我生來就喜歡反思人生種種問題,想要將所學的義理在生活實踐中印證。

記得我初讀《論語》時,對其中之深義雖然並不能理解,但卻已經有了一種朦朧的追求和嚮往,想要在人生中求得印證。

《論語》里種種為學與為人的境界,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吾日三省吾身」等,那時我自覺可以理解和印證;至於「仁者不憂」、「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之類,則自覺還不能完全理解和印證。就我的天性而言,則是偏偏對於這些未能全解、未能印證的,有著更大的好奇,想要一探究竟。

早年我所接受的是以熟讀背誦為主的傳統教育方式,無論懂與不懂、解與不解,一概深深地印入腦中。

《論語》是我最早背誦的書,也是我最為熟記的書,此後數十年的人生路途中,無論遇到任何困惑或苦難,常常會有一兩句《論語》中的話閃現出來,我往往就由此一兩句話,得到了答案和解脫……

這種融會貫通的體悟,也應該正是孔子所重視的一種教學方式。

孔子稱許子貢、子夏兩人是「可與言詩」的弟子。子貢從孔子說的「貧而樂,富而好禮」聯想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兩句詩,子夏則從孔子對「素以為絢兮」一句詩所作的「繪事後素」的解釋,聯想到「禮後乎」的人格修養。

孔門論詩,特別注重「興」,既說「詩可以興」,又說「興於詩」。大概正是由於我在幼年時誦讀《論語》,受了這些言語的影響,所以我後來教授詩詞,才特別注重興發感動的作用,而且這種感發往往與人生之體驗和修養有著密切的關係。

在我看來,不僅詩歌充滿了活潑的感發之生命,《論語》一書也同樣充滿了活潑的感發之生命,而我平生讀書最大的樂趣,就是從中探求、體會這一份活潑的、可以使精神提升起來的生命力量。也正是從這一點來說,《論語》是對我平生影響最大,使我受益最多的一本書。

隨著年齡的增長、生活經驗的累積,我對於當年所不能理解的「仁者不憂」及「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等言語,也開始逐漸有所理解和體悟…

作為一個自幼誦讀《論語》而受益者,我卻想藉此機會對有心誦讀《論語》的青少年,再說幾句話。那是因為,我此前找出一冊朱熹的《論語集注》閱讀。方一開卷,就在序裡面看到幾句極其值得注意的話,那是朱子引程頤的幾段話,其中一段說:「讀《論語》,有讀了全然無事者;有讀了後其中得一兩句喜者;有讀了後知好之者;有讀了後直有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又有一段說:「今人不會讀書,如讀《論語》,未讀時是此等人,讀了後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網 的精彩文章:

超生脫死,舍凈土一門,決無直捷橫超方便
養生文化:吃補品增長氣血是迷途,素食減食便是進補

TAG:傳承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