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朝承諾「永不加賦」,為何百姓非但不感激,還要經常鬧起義

清朝承諾「永不加賦」,為何百姓非但不感激,還要經常鬧起義

眾所周知,清軍是在1644年進入關內,成功取代崇禎和李自成開闢了屬於自己的清王朝,從此滿人成了天下的主人,而廣大的漢人則變成了臣子,正也是為什麼,很多漢人終其一生,都在想辦法反對滿人的統治。

也正是因為如此,立過之初清朝的皇帝當的並不安穩,各個地區都存在著很多反抗的力量,最關鍵的是,當初他們在入關的時候,曾經大肆屠戮燒殺劫掠,極大的損害了廣大底層農民百姓的利益,因此反倒是激發了他們的仇恨和反對,所以只要一有機會,各地的反抗力量和不滿情緒,就會向火山一樣爆發出來。

當初吳三桂就是利用了這一點,在清軍入關三十年後,直接起兵造反,別看清朝已經統治了三十年的時間,但是當吳三桂舉起反旗的時候,當真可以說是登高一呼,應者雲集,全國各個省份都有響應者。

雖說吳三桂最終是失敗了,但是民心向背的巨大力量,還是讓清朝的統治者,感受到了一股巨大的寒意,為了改變這種情況,為了儘快博得天下百姓的好感和信任,清朝必須要拿出足夠的誠意。因此,在康熙五十一年的時候,他像全天下的百姓宣布,「永不加賦」,意思就是說,從這一刻開始,他們徵收的賦稅,一律都以這一年的標準來收,不管以後人口怎麼增加,都不會增加賦稅。

按理說,康熙打了這麼一張大牌,百姓們應該會對清朝的態度有所改觀才是,畢竟百姓最重視的就是自己的生存環境,「永不加賦」可以保證他們以後的生活,不再像之前那麼悲慘,清朝減輕了自己的負擔,百姓應該高興才對,然而事實上卻並非如此,百姓起義的事件依舊時有發生,為何面對如此實惠的政策,百姓們非但不感激,還要經常鬧起義呢?

其實,不是百姓不領情,而是清朝根本就沒有兌現他們的承諾,所謂的「永不加賦」,根本就不是指所有的稅收項目,僅僅是指人丁稅這一項而已。不僅如此,隨著人口的不斷增多,清朝的皇帝又開始變的花樣來徵收賦稅。

總的來說,清朝統治者打出的「永不加賦」,聽起來十分震撼,也是為了百姓著想,可實際上就是一個雷聲大雨點小的噱頭而已,百姓們的負擔不僅沒有絲毫的減少,而且雖然人口的不斷增加,他們的負擔反而是越來越重,也正是因為如此,清朝時期才會出現那麼多的起義事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的手冊 的精彩文章:

張無忌獲得九陽神功後,為何不教給張三丰?三點原因很關鍵

TAG:歷史的手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