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康有為在海外逃亡時買了一個小島,如今該島產權歸誰所有?

康有為在海外逃亡時買了一個小島,如今該島產權歸誰所有?

提起康有為,相信很多人對他的第一印象就是「公車上書」、戊戌變法的推動者、晚清保皇黨的主要代表。至於變法失敗後,康有為去了哪,幹了些什麼,大家都一無所知。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介紹一下康有為在海外逃亡時發生過的事。

康有為,原名康祖詒,字廣廈,號長素。咸豐八年二月初五,他出生在廣東南海的一個封建官僚地主家庭,因此他又有一個別號叫「康南海」。康有為於光緒五年開始接觸西方文化,在22歲那年首次到香港遊歷。香港之行讓康有為大開眼界,也讓他對資本主義制度更感興趣。光緒十四年,康有為再次到北京參加順天鄉試,趁機向光緒皇帝上書,懇求變法。因為受人阻撓,所以康有為的第一次上書以失敗而告終。

上書失敗後,康有為回廣東開了萬木草堂,教徒授學。1895年,中日簽訂《馬關條約》的消息傳來後,康有為聯合13000多名舉人上「萬言書」,史稱「公車上書」。公車上書後,光緒皇帝意識到了事態的嚴重性,啟用康有為、梁啟超等資產階級改良派進行變法維新。當時慈禧太后垂簾聽政,光緒要想有所作為就必須扳倒慈禧,於是他們聯合袁世凱秘密進行推翻慈禧的活動。但袁世凱害怕事情敗露後自己吃不了兜著走,所以向慈禧太后密報了康有為等人的計劃。

後來事情泄露,光緒皇帝被軟禁,康有為、梁啟超等人也逃到海外避難。康有為逃到海外後,假稱奉有「衣帶詔」,鼓動海外的華人華僑給他捐款,以便進行變法維新運動。他先是去了日本,後來清政府與日本交涉,不允許他們收留康有為,康有為便逃到了印度、香港等地。後來清政府的通緝令到了香港,康有為又遠渡重洋,到了歐美等地。

1904年,康有為在到達瑞典後,立刻被北歐的風情所吸引。為了更好的在這裡享受,康有為花2.8萬克朗在瑞典斯德哥爾摩東南沿海的沙丘巴登地區買下一座小島,他還讓人在島上建了許多中國式園林。園林建好後,康有為還親自為它取名為「北海草堂」。1907年,國內形勢動蕩不安,康有為才依依不捨地離開這座小島。康有為離開後,這座小島因為無人管理漸漸荒廢下去,當地華人將這座島稱為「康有為島」。後來瑞典政府以無人居住為由,收回了這座島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送歷史個救生圈 的精彩文章:

魯達打死鎮關西後,趙員外為何建議他出家?此人心機很深
淮陰侯韓信一生犯了兩個大錯:信錯一個人,放跑一個人

TAG:送歷史個救生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