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飲食 > 眼睛似閉非閉,丹田似守非守,會陰似尿非尿,臉上似笑非笑!

眼睛似閉非閉,丹田似守非守,會陰似尿非尿,臉上似笑非笑!

古代修身法門,無非三種:參禪、修道和禮佛,它們有一個共同的規律,就是喜歡打坐,打坐時,又有一個共同的講究,都講究似是而非。比如標題中的:眼睛似閉非閉,丹田似守非守,會陰似尿非尿,臉上似笑非笑!為什麼要這樣,其用意何在呢?

這應該就是中道。中道,是久持之道,用現在的話說,是可持續發展。修身養生,不是一年兩年,是三十年五十年,所以必須持中守正,不能太過,也不能不及,要處在中間,要剛剛好。如果不在中間,不是西風壓倒東風,就是東風吹倒西風,總不能平衡。

這個平衡,是指什麼呢?用我們現在的話說,是身和心的平衡,是生理和心理的平衡,是體力勞動和勞力勞動的平衡。是勞動和休養的平衡,是動和靜的平衡,是意識和潛意識的平衡。用古代的話說,是有為和無為的平衡,是有意運動和無意運動的平衡。

什麼叫做有意運動呢?我們有意識的干一件事,統統都是有意運動。工作、走路、說話、看手機等,由意識主動的運動形式,可歸類為有意運動。無意運動是指,沒有意識的指導,身體自發的運動形式,比如腸胃的蠕動,血液的流動,心臟的跳動。這類運動,不受我們意識的控制,它們完全自主的進行。

無意運動非常重要,我們五臟六腑的工作,身體的自我修復功能,免疫排異功能,體溫調節功能,等各種與健康密切相關的功能,都是無意運動。無意運動,我們無法用意識去指導,只能任其自動自發的,獨立的完成。

也就是說,身體的運動形態,有兩種類型。古代養生家認為,這兩種類型,是對立統一的關係,可相互克制,也可相互促進。如果是克制關係,人必然不健康。比如,我們用眼過度,引起眼部不適,這是我們主動用眼的有意運動太過,抑制了眼睛自我修復的無意運動。

大致知道了這個原理,我們再來看為什麼有這個似是而非的講究。眼睛閉起來,當然有好處。但是你主動把眼閉起來,這是有意運動,長期的有意閉眼運動,抑制了眼睛的無意運動。可能導致眼睛上火疼痛。肝開竅於目,眼睛這個竅,是可以排氣的。這個排氣,是無意運動,且總量很小,我們感覺不到。但如果你長期不讓它排,就有問題。嘴巴也是一樣,長期閉著並非好事。

睜眼,是為了觀外在,感受世界。閉眼,是為了觀自在,感受自我。長期睜眼,傷害眼睛,長期閉眼,也傷眼睛,為了避免這種傷害,所以要似閉非閉。同理,守丹田是有好處的,但不可有意太過,只能是輕守,或者是似守非守。笑,也是有好處的,但長期笑,也會有問題,持中道是笑而不露,似笑非笑,有笑意但沒有笑容。

說到底,主動去做一個動作,始終是不自然的,不是無為的,屬於有意運動,對身體是一種消耗。哪怕這種運動,對身體再好,仍然有其消耗的一面,它會抑制身體的無意運動。也許消耗得並不多,抑製得並不強,但時間久了,可能就有積累效應。

閉眼很好,守丹田也很好,保持微笑當然也很好。但凡事有利有弊,又想得閉眼的好,得守丹田的好,得微笑的好,又不想抑制身體的無意運動,不想消耗身體,所以總結出了,眼睛似閉非閉,丹田似守非守,會陰似尿非尿,臉上似笑非笑。古人對修身的研究和實踐,真是到了細緻入微的程度。你不得不服啊。本文由身體自我修復研究者原創首發,微信公眾號同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身體自我修復研究者 的精彩文章:

理解了肺為儲痰之器,就能明白為什麼現在肺病這麼多,看懂了!

TAG:身體自我修復研究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