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每一本舊書都有故事

每一本舊書都有故事

每一本舊書都有故事

每一本舊書都有故事

或許是出於偶然,當我流連在紹興老街,走進街頭一家古董店,忽然看到那套《紉齋畫勝》舊書時,就被它深深吸引了。輕輕打開這套鐫刻精美的晚清版畫名品時,我隱約看到了老時光的尾巴。那是一種慢,慢得讓人感動。

我對繪畫知之不多,卻對老書的味道難捨難棄。那是老徽墨、老綿紙、老時光沉澱後揉在一起的江南味。把書蓋在臉上深呼吸,這種書香味能穿過鼻孔滲透到心裡去,還能在心裡划上痕迹,留下記憶,讓人以後許久想起,都不會忘記。有朋友說,新書舊書有時不太好認,我卻覺得,真正碰到百年舊書時,閉上眼睛靜靜地聞一聞,就不難識別了。

拿書拿得久了,店主看出了我的心思,索價甚高,讓我欲罷不能,欲走還留。店主說,碰到好東西要靠緣分的,你下次想好再來時,說不定就被西泠印社拿走了。我被店主徹底說服了,趕緊去取了三個月的工資,臨走還給店主說了聲謝謝。

運氣好時,不多的錢也能買到舊書,那得下氣力去淘。有次我早晨走路上班時,看到拱秀路西頭的一家廢品收購站門口,有個騎三輪車的人拉了幾捆舊書準備賣,我心癢難耐,但又不能壞了別人生意,只能眼睜睜看到那幾捆舊書過磅後,跟收購站老闆娘商量,想把這些舊書買下來,誰知老闆娘很痛快,她說,你看到我九毛錢一斤收的,那就一塊八賣給你,你有書看,我有錢賺。就這樣,我買到了人民衛生出版社1973年出版的清代吳謙等編著的《醫宗金鑒》,還有人民出版社1965年出版的范文瀾著《中國通史簡編》等。這幾套舊書將近二十斤重,花了不到四十元。落雨天沒事時,我就把這些書翻出來讀讀。這些鉛印書的香味,雖比不上清代的線裝書,卻也有淡淡的餅乾味。再說,讀豎排的書讀得久了,可以認識不少繁體字,這樣的感覺真的不錯。

買舊書會成癮的。身邊的店鋪自不必說,有時出門在外,也不忘去碰碰運氣淘淘看。我有一本宣統三年毛奇齡著《西河詩話》石印本就來自雲南大理。當時,我翻開薄薄的這本書,看到書里夾有一張民國孫中山肖像郵票,於是,不露聲色地向店主索價,店主張口問我要了五百元,還沒有還價的餘地。後來,跟蕭山愛集郵的丁鑒秋先生熟識後,才知道民國一張普通的孫中山肖像郵票只值幾元錢。慢慢地,我想明白了,大理那位店主利用了我貪財而又不懂行情的心理,才索了高價,那張舊郵票只是誘餌罷了。

除了雕版和石印、鉛印的舊書,我手中還有一套手抄本,堪稱奇書。這套書至少是十二本,可能更多,誰知道呢?在抄書人自編的卷號中,最後一卷是十二,缺卷一、卷六、卷七,我拿到手的只有九本。每本書只有一張名片的四分之三那麼大,抄的是四書五經,一本書有四十面,每面有三百字左右,字如米粒,每本書萬餘字,九本書有十萬字,可這九本書摞在一起,還不到兩厘米厚,連一個名片盒都裝不滿。這大概就是傳說中科舉考試的夾帶吧。據說,這種螞蟻小楷要用一種特殊的湖州筆才能寫出,這種筆是用老鼠的鬍鬚製成的。

翻翻歷史,沿襲千餘年中國的科舉制度在光緒31年走向末路,我推測這套科舉考試的夾帶最遲也該在此之前吧。2008年,央視來蕭山尋寶時,這套夾帶入圍了五十強,可惜也就止步於此。

尋常日子翻開舊書,總讓人心生感慨。這些舊書浸泡了明清的月光,見證了書生的寒燈,或許經歷了閨秀的輕拈慢捻,閱盡了一個又一個家庭的悲歡。如今,舊書仍在,而它早前的主人呢?(汪少一)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歡迎加入善本古籍學習交流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善本古籍 的精彩文章:

從《格古要論》看木材之德
關於《兒女英雄傳》成書時間淺探

TAG:善本古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