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代才子解縉,捲入一場錯誤的爭鬥,落得悲慘下場

一代才子解縉,捲入一場錯誤的爭鬥,落得悲慘下場

在洪武年間,解縉就已經在朝為官,並成為少數敢於諫言的大臣。朱元璋當時對官員的好感嚴重缺失,偏偏對解縉禮遇有加。朱元璋曾對解縉說過:「朕與爾義則君臣,恩猶父子,當知無不言。」

從中可見朱元璋對其很重視,對於解縉犯下的錯誤也不加責罰,而是讓其回家進修十年,然後再來做官。直到朱棣靖難成功,解縉才找到了伯樂,由於朱棣殺掉了方孝孺、齊泰等人,恐怕傷了天下讀書人的心,所以得到解縉就像得到了寶貝。

解縉的才華得以施展,朱棣對解縉也十分放心,令解縉修築《太祖實錄》、《永樂大典》。如魚得水的解縉登上了人生巔峰,而他擅長的正是如此,於是《永樂大典》的偉大載入史冊,解縉的功績也流傳千古。

想來如果解縉知道急流勇退,那麼也不會落得身敗名裂的下場,只不過他參加了一場錯誤的鬥爭。

一次朱棣問解縉:「太子應該立誰呢?」

解縉答:「長子仁慈寬厚,應當立長子。」朱棣則沒有什麼反應。解縉又說:「您還有個好皇孫呢。」此時朱棣才微笑點頭。

「帝密問縉。縉稱:「皇長子仁孝,天下歸心。」帝不應。縉又頓首曰:「好聖孫。」謂宣宗也。帝頷之。太子遂定。」

這次的對話顯示出解縉一定的政治能力,不過他的政治生命也就再此為止了。因為解縉主動佔到了朱高熾一邊,那麼就直接得罪了朱高煦,朱高熾為人寬厚,朱高煦是正好相反。為了鬥倒太子朱高熾,那麼朱高煦必須要先除掉解縉。

解縉則還不知曉其中的利害關係,他還向皇帝報告了朱高煦的種種不法行為,這明顯已經超越了大臣的權力範圍。從中我們再次看出解縉根本不擅長權力鬥爭,跟楊士奇、楊榮等人相比,解縉在權謀水平上相差太遠。

在解縉胡亂插手皇家事宜後,引起了朱棣的反感,於是解縉被調離京城,貶為廣西一小官。按照朱棣的性格已經相當仁慈了,換做旁人是必死無疑。但解縉還是我行我素,他認定朝廷不會拋棄他,他還能從新回到權力中心。

在一次解縉進京彙報工作的時候,他私自去看望太子朱高熾,這一舉動再次激怒了朱棣,而報告朱棣的正是朱高煦。解縉不是出生在北宋,在明代官員如果胡亂折騰是要殺頭的,此時的解縉已經沒有機會了。

在朱棣是授意下,解縉被關入了詔獄。解縉也已經也沒有利用價值,《永樂大典》已經編纂完畢,朱棣的一句「縉猶在耶?」就結束了解縉的生命。最終解縉被凍死在雪地中,年僅四十七歲。

所謂術業有專攻,自己不擅長的事盡量不要去做,假若解縉專心搞學問,其成就可能更大,但他偏偏在錯誤的路上越走越遠,直到生命終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博史通今 的精彩文章:

故宮御桌上放了一把草棍,專家正在清點,溥儀:別數了,共36根
大臣私穿龍袍,宰相說:我去罵他一頓!皇帝竟然不生氣

TAG:博史通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