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聯想官微悄悄改名聯想中國:重申自己是地道中國公司

聯想官微悄悄改名聯想中國:重申自己是地道中國公司

6月1日消息,有不少網友發現,昨天聯想官方微博悄悄做出了一項調整,那就是把原來的名稱「聯想」,換成了「聯想中國」,對於這個調整,官方並沒有做出任何說明。

對於聯想來說,即便他們不公布為什麼換名字的原因,想必不少用戶也很清楚實際情況,那就是之前該公司CFO接受外媒CNBC採訪時,說出的「撤出中國」的言論鬧的。

「撤出中國」事件起因是聯想財報發布會後美國CNBC電視網對聯想CFO的一次採訪,文章中這家美國媒體提煉了一個關鍵點「聯想稱,如果美國繼續對中國產品加征關稅,公司可以將產能轉移到中國以外的其他國家。」,很顯然這不是真的。

按照聯想的說法,該公司首席財務官黃偉明在接受CNBC採訪時表示的觀點是:「我認為,我們完全有能力將部分生產能力從中國等受影響國家轉移到其他不受關稅影響的國家,繼續生產」。所以,轉移出部分產能=將生產線/產能撤出中國?這顯然就是CNBC想多了。

聯想解釋稱,把生產能力在全球工廠做調配,讓產品不受零部件價格波動和各地區關稅影響,是幾乎每個大型生產製造型企業的日常運營工作,聯想11個自有工廠中,有三個位於海外,分布在印度、墨西哥和巴西。自有工廠中90%產品都是中國生產,轉移部分產能通俗地說就是讓墨西哥員工加加班而已。

聯想指出,除了這種偷換概念這種情況外,還有一部分人則有效的利用了吃瓜群眾對於大段英文懶得閱讀只看字幕的習慣,偷偷刪改了部分字詞,配合CNBC的錯誤臆測,要把聯想撤出中國坐實,例如某大V出現了匪夷所思的翻譯,即將正常的轉移部分產能,強行變成了轉移生產線。

類似的之前也出現在楊元慶身上,之前他接受外媒採訪後,外媒在報道中用了「聯想不是中國企業」的標題,報道中引述了楊元慶對聯想公司屬性的描述,聯想不是一家中國企業,而這引起了軒然大波。

隨後楊元慶本人和聯想公司都對此事進行了回應,其強調外媒這報道屬於理解偏差,而聯想是一家中國企業,目前已經是走向國際化發展的企業,但不管公司規模做的有多大,他們都是中國企業。

對此,楊元慶重申,聯想是中國改革開放受益者,也是商業全球化的受益者,聯想會堅定捍衛企業原則,同時他們也希望具備包容性,能對自己運營所涉足的國家與地區做出貢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矽谷分析獅 的精彩文章:

華為註冊「ARK OS」商標 或為自研操作系統海外推出做準備
蘋果欲加速放棄多款老機型,外媒曝光iOS13截圖:增深色模式

TAG:矽谷分析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