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中將劉志堅的夫人和子女後代
劉志堅,1912年出生於湖南省平江縣一個農民家庭,小學畢業後就放牛、當長工。1928年參加平江農民撲城起義。隨後,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併入黨,走上了革命道理。紅軍時期,任平江縣長壽區赤色工會委員長,中國工農紅軍第三軍團政治部秘書處處長、青年部部長、民運部部長、宣傳部部長,紅四方面軍政治部宣傳部部長,紅四軍政治部主任。參加了兩萬五千里長征。
抗戰時期,擔任過八路軍一二九師政治部宣傳部部長、副主任,東進縱隊政治委員,冀南軍區政治部主任,軍委一局副局長等職務。抗日戰爭勝利以後,擔任了晉冀魯豫軍區第十縱隊政治委員,桐柏軍區政治委員兼第十縱隊政治委員,第二野戰軍第四兵團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擔任中央軍委情報部副部長、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宣傳部部長,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1961年2月至1964年8月任總政治部宣傳部黨委書記,1965年12月開始總政治部黨委副書記。
文革剛開始,劉志堅擔任了中共中央文化革命小組副組長、全軍文革小組組長。他在主持「全軍文革」,陸續起草了一些文件和電報,對軍隊「文革」做出若干特殊規定和必要限制。1967年1月5日被紅衛兵抓走,關押、審查了近八年,1974年9月29日解除關押。
1975年3月至8月劉志堅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第二政治委員。隨後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昆明軍區政治委員、黨委書記,昆明軍區第一政治委員、黨委第二書記。1979年春,他參與指揮了昆明戰區對越自衛反擊作戰及戰後的優撫、表彰、總結工作。1980年4月開始又擔任昆明軍區黨委第一書記,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學院院長兼政治委員、黨委書記等職。2006年3月11日在北京逝世。
劉志堅的夫人是劉萊瑛,她是1920年2月出生於河北棗強縣。1938年1月參加八路軍,同一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時期她擔任冀南軍區政治部幹事,政治部黨支部書記,一二九師政治部民運幹事,中央軍委一局黨支部委員。1939年與時任八路軍東進縱隊政委的劉志堅結婚。
解放戰爭時期,任冀南軍區司令部政治協理員,司令部黨支部書記,冀南軍區直屬隊黨委委員兼黨支部書記,晉冀魯豫軍區第十縱隊司令部政治協理員,縱隊直屬隊黨委委員兼黨支部書記,桐柏軍區司令部政治協理員,軍區直屬隊黨委委員兼黨支部書記。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央軍委二部三局秘書科長,三局黨支部書記,二部機要室機要秘書科長,二部秘書處機要秘書科長,秘書處黨支部委員。中國文聯戲劇家協會辦公室主任,總政治部主任辦公室秘書,昆明軍區政治部研究室主任。1982年調入總政治部直屬工作部,1985年12月離休。2015年2月15日病逝,捐獻自己的眼角膜和遺體,做出最後的貢獻。
劉志堅將軍和夫人劉萊瑛生育有兩女一男三個子女,在文革中曾受到影響,天各一方:
長女,1941年出生,原在中央美術學院學國畫,被調離北京,到蘭州那山溝里的「五·七」幹校勞動;兒子,1942年10月出生,在北京大學西語系德語專業畢業,被分配到山西陽泉煤礦當工人;二女兒在中國人民大學學習文學理論,被分配到東北一所中學教書。
隨著劉志堅正式平反,一家五口人分處五個地方的局面總算結束,都調回了北京。現在是兒孫滿堂,重孫輩都有了。(下圖是劉萊瑛晚年與重孫輩在一起)
前不久,將軍的兒媳鄧娉桂還接受家鄉湖南媒體採訪,念念不忘父親曾經的教誨:「父親常用『三條』教育我:一條是好好學習,二條是好好工作,三條是好好照顧老人。」


TAG:謝流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