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47歲的她被軟禁國外,活動範圍方寸之間,欲攻讀「獄中博士」

47歲的她被軟禁國外,活動範圍方寸之間,欲攻讀「獄中博士」

——01——

任正非接受央視《面對面》記者董倩採訪時,談到他被羈押加拿大的女兒——華為副董事長、首席財務官——孟晚舟,滿面笑容地這麼說了寥寥幾句:

「我女兒很樂觀,她自己在自學五六門功課,準備讀個『獄中博士』出來,被軟禁這半年,一直沒閑著,每次打電話,都說很忙。」

孟晚舟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管理學碩士學位。去年12月1日,在加拿大轉機時,她被美國長臂執法逮捕,後獲得保釋,但24小時生活在監控中,腳戴GPS衛星定位監控,只能在規定區域活動,定期向官方彙報自己的行蹤……

在大國博弈和強權打壓下,以莫須有的罪名被羈押,全天候暴露在監控下,時不時還要出庭應對,形勢詭異前途未卜,家族締造並仰仗的華為又遭遇前所未有的生死考驗……

這時候,身為任正非的長女,孟晚舟攻讀「獄中博士」的長遠打算和堅韌定力,著實讓人意外。

我想,在被逮捕之初,面對這突如其來的不幸,孟晚舟肯定也經歷思想和情緒的波動。但她很快接受了現實,並將這不可控的災難,轉化成自我成長的蝶變。

這中間,家人的支持、華為的自強、祖國的交涉、同胞的呼救,對孟晚舟是莫大的慰藉。但最重要的,是面對無法左右的困境時,她自己沉實的心。

她這種打持久戰的安然,不僅讓年過七旬的父親任正非放心,讓全面迎戰的華為員工奮起,也讓關注她的同胞獲得啟迪:

沒有誰願意親歷苦難。但如果不幸已然,我們不如接受現實,並奮力在不幸中鑿開一個窟窿,讓陽光進來,驅走黑暗。

要知道,很多時候,災難來臨之時,亦是修行之日。

就像,下面這位身患數種癌症的老人。

——02——

「打垮我們的,不是命運的刁難,而是我們自身的恐慌、焦慮和絕望。」

這是8年前,我遇見一位老教師時,他說的話。

彼時,老人開著破舊的三輪車,帶著老妻游遍大半個中國後,剛回到家中。桌上厚厚的三本影集和郵戳,見證了他們相濡以沫走過的風雨山河。

詳聊中,我才知道,過去10年間,老人曾身患三種癌症:腸癌、胃癌和肝癌。反覆的手術和化療,讓他消瘦如柴,也讓他生不如死,即便病情控制,他仍噩夢連連。

有天晚上,老伴入睡後,失眠許久的他站在自家4樓的陽台上,問了自己這樣三個問題:

「你在擔心什麼?你怕的最壞結果是什麼?如果你知道最壞的結果,你最想做什麼?」

這樣的三個問題,讓他很快冷靜下來。看著滿天的星斗,他回答自己:

「我最害怕的是死。如果死是必然,我最擔心的是我老伴。我怕死了,就沒有人能再陪她,照顧她。

退休前的40年,我只知道工作,欠她太多。退休後,我本可以帶她去看世界,卻又病倒了。我想帶她四處走走,在生命允許的日子裡。」

第二天早上,老教師把昨晚發生的一切告訴了老伴。老夫老妻抱頭痛哭,作出一個大膽決定:開上三輪車週遊世界。

他們帶上藥,帶上錢,帶上衣裳,還帶上一個電磁爐,一路走走停停。三年過去了,老人的癌症不僅沒有複發,體重還增加了10公斤,整個人健康開朗許多。他和老伴的感情也在一路風雨一路歌中,更加融洽深厚。

翻看昔日的採訪本,70多歲的老人用生命傳遞的教訓,在泛黃的紙上清晰可見:

「憂慮只會讓人像發瘋一樣在原地打轉,然後把情況變得更糟。不如接受最壞的結果,然後拼盡全力在所有最壞中,做點有意義的事情來。

所謂希望,就是這麼誕生的。」

這樣的感慨,也屬於下面這位連遭不幸的女子。

——03——

偉大哲人叔本華說:

「在踏上人生旅途時,你要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接受現實。因為,心甘情願地接受現實,是戰勝之後所有困難的第一步。」

我曾在情感專欄寫過一個女讀者的故事:

32歲時,因為遲遲沒有生育,男人和她離婚。她在自我懷疑和人言可畏中,患上抑鬱症。她怕別人說三道四,就掩蓋病情強作歡顏,抑鬱症愈發嚴重,人際關係糟糕,工作屢屢出錯,後被單位勸退。

接二連三的背叛和傷害,讓她覺得自己很失敗,老天太不公。她兩次選擇自殺,幸虧被家人及時發現,撿回來一條命。

後來,她索性不再偽裝,接納自己種種問題,並反覆詢問自己:

什麼是最壞的結局?我能不能接受它?怎麼去做才避免更多的不幸?

「我已經失去了婚姻,丟掉了工作,患上了疾病,我沒有什麼可失去的了,不如就這樣輕裝上陣。」她邊治療邊繼續學習,考上了註冊會計師。

她在考試時,遇見了一個比她小3歲的男人,倆人相戀結婚,聯手開了一家會計師事務所。36歲那年,早被宣判無法生育的她,懷了自己的寶寶。

文中,我引用了她在來信中寫的這麼一段話:

「人們都說,孩子在沒有出生前,在天上挑媽媽。以前,我覺得這是一個笑話,今天,我覺得這是一句實話。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我總以受害者自居,對這個世界充滿仇恨和怨憎,甚至不珍惜自己的生命,所以沒有一個孩子願意挑選我。

後來,我接受了自己不完美,袒露了自己不夠好,甚至允許自己犯錯誤。哪怕今天,我依然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我不再是一個逃避的人,一個虛偽的人,而是一個勇敢的人,一個真實的人。

所以,我的孩子,他在天上選中了我。」

是的。

不幸和幸運,本在同一個路口。

一味抱怨和逃避的人,在喋喋不休和恐慌亂竄中,拐向了左。接受現實去迎戰的人,在解決問題和堅韌平和中,拐向了右。

這樣的感悟,其實也屬於我自己。

——04——

面對風險和未知,恐懼和焦慮是我們的本能反應。

5年前,紙媒開始滑坡時,我有段時間,整夜睡不著覺,頭髮大把大把地掉,還患上乳腺增生。多少個夜晚,我都問自己:

「最壞的結果是什麼?我拿什麼應對?我該怎麼去努力?」

如今,5年一晃而過,我在不停讀寫、自學苦讀中解決了上面3個問題,早已不再恐懼,也更加安然自信。這樣的親身經歷,讓我看見:

比意外更可怕的,是我們對意外的抗拒。

人生處處有意外和風險,這是生命的實相和常態。接受意外,分析問題,尋找出路,永遠勝過掩耳盜鈴,心存僥倖,消極抵抗。

要知道,凡是我們抗拒的,早晚有一天會得到更狠的清算,不管是工作,還是情感。

比災難更可怕的,是我們無處安放的焦慮。

災難發生時,尖叫恐慌,指責抱怨,嚎啕大哭,可以有,但不可以太久。因為,這隻能排解一時的情緒,而無法解決長久的問題。

不如,在紙上寫下這樣三個問題:

最壞的結果是什麼?如果這個是真的,我要怎麼做?我如何去做?

切實直面並有效行動,去解決這3個問題,就能解決人生大部分難題。

比絕望更可怕的,是我們一直錯失現在。

耶穌在佈道時說:

「不要為明天憂愁,因為明天自有明天要憂愁的事兒,每一天承擔當天的憂愁就夠了。」

是的,不管是沉浸在過去耿耿於懷,還是幻想於未來異想天開,都是愚昧的。我們唯一能夠把握的,是當下,是今天,是此刻,是行動。

好好珍重當下每天,和每個充滿未知的日子共舞,像孟晚舟那樣去讀書,像老教師那樣去旅行,像不幸女子那樣去逐夢。

如是,才能不念過去,不畏將來。

最後,請讓我們一起重溫20世紀偉大思想家雷音霍爾德·尼布爾的這段話:

願上蒼賜予我安寧的心境,讓我接受無法改變的事情,並給我無盡的勇氣,讓我去改變那所能夠改變的事情,再賜予我足夠的智慧,去分清這兩者之間的細微差別。

加油。

——結束,是另一種開始——

給優媽最好的支持,就是點亮好看推薦給更多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育兒大師 的精彩文章:

面對青春期的孩子,不能較真要這樣做!

TAG:育兒大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