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孫權的「謚號」是古往今來獨一份,秦始皇都不敢用,他何德何能?

孫權的「謚號」是古往今來獨一份,秦始皇都不敢用,他何德何能?

謚號,是過去給地位較高的死者的一種稱謂,用極精簡的文字來描述一個人的一生,是對其生前功績與品行的蓋棺定論。據《逸周書·謚法解》:謚者,行之跡也;號者,表之功也;大行受大名,細行受細名。行出於己,名出於人。」謚法制度有兩個要點:一是謚號要符合死者生前的為人,二是謚號在死後由別人評定並授予。謚號帶有評判性,故而,古人對身後的謚號極為看重。

古代為皇帝選擇謚號是一件嚴肅的事,是非常謹慎的。隋唐之前,皇帝們的謚號都很簡短,就是一個字。如文、武、成、桓、昭、穆、景、明等。唐朝之後,謚號就被玩壞了,像李世民,最後加封到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明清年間更是奇葩,比如雍正皇帝的謚號: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睿聖大孝至誠憲皇帝。這時謚號已經淪為封建統治者歌功頌德的工具了,而為皇帝蓋棺定論,則變成了廟號。

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有位皇帝的謚號可謂是天下無雙,他就是三國時期,東吳的開國皇帝孫權,孫權的謚號是「大皇帝」。說起「大帝」這個稱號,人們印象中最為深刻的不過是漢武大帝、康熙大帝等皇帝,但這只不過是後人對他們的尊稱而不是謚號,強如他們都得不到「大帝」作為謚號,三國時期僅僅佔據部分江南的東吳孫權有什麼資格呢?

孫權的這個「大帝」,其實跟我們現在所理解的有著一定的差別。《謚法》有說:「則天法堯曰大」,也就是說能夠遵循上天的準則且效法堯的行事就能稱為「大」。堯是上古的首領,他有三項功績,即:頒布曆法,方便百姓耕種;大禹治水,使人們免受災害;虛心納諫,讓百姓指出他的過錯,這三點成了後人效仿的方向,只要能做到這三點,孫權就能配得上「大」這個字,那麼他是不是能夠「則天法堯」呢?

孫權十八歲的時候,就繼承了父親和哥哥在江東的基業,成為了一方的領袖。即使是面對像曹操和劉備這樣的人物,孫權仍然能夠左右逢源,讓江東地區得到了穩定發展。孫權最大的功績就是開發江南。秦漢的江南一直人煙稀少,經濟落後,春秋時期,雖然有吳、越等國家,但是真正意義上在江南地區大力治理的,無疑是孫權。

孫權在稱帝後,不僅修築各種水利工程、灌溉農田,還設立了農官、屯田,設置了郡縣等,這些措施,其實很大程度上讓整個江南地區的經濟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公元230年,孫權派人率軍隊跨海到達台灣,是我國大陸人民到達台灣的最早記錄。

孫權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而且他還很善於去培養人才。比方說東吳的大都督呂蒙,他出身於行伍,本身識字都是有些困難的。後來正是在孫權的勸說之下,呂蒙才開始發奮苦讀,最終成長為了可以獨當一面的統領。東吳一直都是人才濟濟,並沒有落到蜀漢後期那樣人才凋零的場面。這一切都與孫權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但是晚年的孫權沒了年輕時那麼賢明,逼死陸遜、廢太子、賜死魯王,驕奢淫逸,誤國誤民,他又怎麼配得上「大」這個謚號呢?謚號最早一般都是只有一兩個字,也只是對一個人生前的所作所為做一個大概評價。雖然晚年的孫權做了不少錯事,但其功還是遠遠大於過的,再加上古人都講究「為尊者諱」,所以東吳給孫權「大皇帝」這個謚號也是實至名歸了。(參考資料:《謚法》、《逸周書·謚法解》)

喜歡歷史的朋友請點一下關注!如有錯誤,還請指正!歡迎大家留言互動,我在評論區等著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秘聞趣事 的精彩文章:

隋煬帝楊廣:你們儘管來黑我,1500多年我都忍了!
1966年,看到李蓮英的陪葬品才明白,慈禧當初對他有多好!

TAG:歷史秘聞趣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