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沈從文:最高級的活法,是擁有一顆簡單的初心

沈從文:最高級的活法,是擁有一顆簡單的初心

有格調的心學微刊

守一分執著之心,也是守住內心純真的信仰。

作者:清木

在湖南鳳凰古城,湘西王陳渠珍、民國第一任總理熊希齡、文學大師沈從文被稱為「鳳凰三傑」。

沈從文不如陳渠珍那樣彪悍果敢,也沒有熊希齡那樣的雄才偉略,他性格內向,甚至有些木訥,內心卻是三人中最為澄凈的。

沈從文的一生,無論世道如何變化,無論飽受多少磨難,他始終以善意的目光看待這個世界。

他不取巧,不圓滑,在浮世中,抱守一顆質樸的拙心。

曾國藩有言:「天道忌巧,去偽而守拙。」

抱守拙心,就是簡簡單單地做人、做事。

從簡單處,探尋生命的真知;於拙心間,了悟生活的真諦。

動蕩浮沉中,守一分執著之心

沈從文是湘西人,二十歲時,他離開家鄉來到北京,開始了北漂生活。

小時候,沈從文最不喜歡讀書,是有名的「逃學大王」。直到二十歲,受到「五四運動」新思潮的影響,他才發覺小學畢業的自己,讀的書實在太少,要學的知識又實在太多。

原本,在老家湖南,憑藉家族勢力,沈從文可以輕鬆做一名軍官或鄉紳,娶一個門當戶對的太太,過安穩的日子。

但他執著地北上,去新的地方,看新的世界。

他在自傳中寫道:「知識同權力相比,我願意得到智慧,放下權力。儘管向更遠處走去,向一個生疏世界走去,把自己生命押上去。」

然而,北漂生活的艱難,遠遠超乎想像。沈從文沒有想到,在北京,真是要把命押上謀生活。

當時,蔡元培任北京大學校長,他提倡學術自由,允許好學者到學校聽課。沈從文做了北大的一名旁聽生,還進行文學創作以求生存,只是微薄的稿酬連溫飽問題都難以解決。

沈從文蝸居在一間由貯煤間改造的出租房裡。冬天,他連火爐也生不起,靠一件單衣禦寒,用凍得紅腫的手寫作。

他總是吃了上頓沒下頓,甚至一整天都沒東西吃,只能一邊勒緊褲腰帶,一邊埋頭寫小說。

他經常流鼻血,因血液凝聚力差,一流起來就止不住。他流著鼻血仍奮筆疾書,有時夜間寫作,暈倒在自己的一攤鼻血中。

即便如此困苦,沈從文依然堅持學習和文學創作。最終,這份堅持,得到了豐厚的回報。

他的作品在文壇引起轟動,受到廣泛讚譽。魯迅肯定他是新文學運動以來最好的作家之一,文學評論家夏志清稱讚他為「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個最傑出想像力最豐富的作家」。

沈從文喜歡用一個詞來評價自己,那就是「耐煩」。耐煩,就是鍥而不捨,不怕麻煩。

從一個小學畢業生,到中國文學史上舉足輕重的文學家,沈從文靠的就是這股不罷休的韌勁。

平淡中,執著能夠開啟一扇新的大門;苦難中,執著能夠化解種種艱辛困窘。

守一分執著之心,也是守住內心純真的信仰。

人事變幻中,守一分真誠之心

沈從文性格純善,這份純善在與人相處時,就是真誠待人。

他在西南聯大文學院做教授時,不但幫助學生批改習作,還自付郵費,替學生把稿件寄到相熟的報刊上發表。

汪曾祺是沈從文的學生,他就讀西南聯大時寫的文章,甚至畢業後幾年內的作品,都是沈從文幫他寄出去的。

單是替別人寄稿子的郵費,就是一筆相當可觀的數目。稿費寄過來,他又親自為作者送去。

沈從文還自己出錢,為一個詩人出了第一本詩集。他得知一位青年詩人因父親故去欠債,就賣字幫他還債。

沈從文從不在意自己付出多少,只要是對青年人有益的事,他就熱心去做。

無論是學生還是朋友,沈從文都不存機心,真誠相對。

沈從文和巴金相識於1932年。當時,沈從文在青島大學教書,巴金去找他,他把自己那套「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舒適住房讓給巴金住,帶著幾本書搬到學校去。

沈從文結婚不久,巴金又去借住。還在蜜月期的沈從文,又像以往那樣,把新居的書房讓給巴金,自己坐在院子里的樹蔭下寫作。

文革期間,巴金和蕭珊夫婦被打成反革命,經歷了批鬥、抄家、關「牛棚」、強迫勞動等種種災難。親朋唯恐避之不及,只有沈從文給他們寄去一封情真意切的長信,寫道:「願一家大小都好!」

這封信給巴金夫婦帶來極大的慰藉。

病危的蕭珊含淚看著信:「還有人記得我們啊!」二十多天後,她就離世了。

妻子去世後,巴金流著淚說:「在她最寒心的時候,是我那位30年代的老友給了她人世間的溫暖!」

巴金這樣評價沈從文:「在朋友中待人最好、最熱心幫忙的只有你。」

人與人之間,最難能可貴的就是真誠相待。只有真誠,才能體諒他人的困苦,才能觸動內心深處的共鳴。

守一分真誠之心,換來的也是將心比心的真情。

浮世漂泊中,守一分熱忱之心

沈從文總說:「我是個鄉下人。」

他生長在湖南西部一個小小的邊遠山城中。年輕時離鄉後,他再沒有回到湘西生活,北漂了六十六年。但他對故鄉的熱愛,未有一刻改變。

他把這份熱愛,毫無保留地傾注到作品中。他的《從文自傳》,散文集《湘西》《湘行散記》,長篇小說《邊城》《長河》,還有多篇短篇小說,都是在寫故鄉。

汪曾祺談沈從文作品:「湘西的一條辰河,流過沈從文的全部作品。一個人不知疲倦地寫著一條河的故事,原因只有一個:他愛故鄉。」

沈從文也有寫城市的作品,但他不甚滿意,他無法完全融入城市。

他說:「我人來到城市五、六十年,始終還是個鄉下人。不習慣城市生活,苦苦懷念我家鄉那條沅水和水邊的人們,我感情同他們不可分。雖然也寫都市生活,寫城市各階層人,但對我自己作品,我比較喜愛的還是那些描寫我家鄉水邊人事哀樂故事。」

解放前夕,由於一些歷史原因,沈從文的作品被批判為「反動文藝」。他的精神受到極大的創傷,被送入精神病院。病態的迷亂中,他不斷念叨:「回湘西去,我要回湘西去!」

可是,故鄉離他太遙遠了。

八十歲那年,沈從文終於回了一次鳳凰老家。他在家鄉聽了儺戲,這是中國最古老的文化之一。聽著鼓聲,他淚流滿面地說:「這是楚聲,楚聲!」這也是他日夜思念的鄉音。

再一次回鄉,是妻子張兆和帶領全家人,送他的骨灰回去。兒子和孫女將他的骨灰,一半撒入沱江水中,一半葬在臨水的聽濤山上。

山中的墓地旁邊,立著一塊石碑。著名畫家黃永玉刻下碑文:一個士兵不是戰死沙場,便是回到故鄉。

落葉歸根,故鄉是遊子永遠的牽掛。貧瘠也好,偏遠也好,那一方山水早已深深烙印在生命中。

守一分熱忱之心,無論流浪多遠,靈魂總有歸處。

世俗和名利面前,保持一顆簡單的初心越來越不易。然而,那些守拙心的人,少了俗慮,多了堅定,終究會得到歲月的回饋。

沈從文在談寫作時這樣說:「寫作是要有熱誠,不計功利,不問成敗。有點功利思想和投機打算摻雜其間,未必有好成績留下來。」

人生,也是一樣。

*作者簡介:清木,一個寫點東西的普通中年少女。

*國學一刻,讓文化走進生活,讓國學溫暖你心,轉載請聯繫國學一刻(ID:guoxueyike)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王陽明心學 的精彩文章:

己所欲,同樣不要輕易施於人
先有好丈夫,才有好妻子!說的太有道理了!

TAG:王陽明心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