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中國美術館今年首個上海油畫家個展,呈現蔡居的抽象之美

中國美術館今年首個上海油畫家個展,呈現蔡居的抽象之美

中國美術館「雕琢復朴——蔡居抽象畫展」5月31日—6月9日亮相中國美術館,這也是中國美術館今年首次舉辦的上海畫家個人作品展。展覽呈現了蔡居數十幅抽象畫作,為了籌備這一大展,他從去年初開始,特地新創作了幾十幅大幅的抽象畫。

蔡居

「我今年79歲了,能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個展,想哭。」在5月31日的開幕式上,蔡居動情地說,「我這一生,儘管生在藝術之家,卻經歷了不少坎坷,苦難,在父親與長兄蔡亮的影響之下,我一直痴迷繪畫,日復一日要表現心中感受,執著而不知疲倦,繪畫過程本身給了我莫大的快樂。我的藝術歷程始終遵行一條原則就是創作必須來自生活,來自心裡,有中國民族精神。」

生於1940年的蔡居成長於上海的油畫世家,自幼隨其父親的知名畫家蔡上國學畫,之後又拜師應野平、朱屺瞻、林風眠學習中國畫,還拜師劉海粟、顏文樑、周碧初學習西畫。他曾旅居印尼和美國,2005年,擔任美國新澤西美術學院客座教授;2006年,美國華美文化交流會授予他「金葉獎」,美國當代中國藝術研究基金會曾授予他「波洛克藝術家」稱號,其作品曾在美國、法國、日本、新加坡、印度尼西亞及中國台灣等國家和地區展覽。

蔡居作品

蔡居的父親蔡上國是建國初期上海著名的油畫家,其作品《老南瓜》由上海市美術協會收藏,他的兄長蔡亮原在浙江美術學院(現改名為中國美術學院)任教授,也是位知名油畫家,其名作《延安火炬》收藏於中國革命博物館。

上個世紀60年代中期,蔡居還作為父親的助教,在上海美術專科學校任教。1980年代,又在浙江美術學院進修,師從自己的長兄蔡亮。1992年,蔡居旅居海外,成為職業畫家。他受過中西繪畫的教育,有寫意水墨畫和寫實油畫的不同訓練。他在學習和繪畫實踐過程中,會有意或無意地探尋中西兩種不同繪畫表現體系之間的異同。蔡居說:「我從14歲學畫,50年來從水墨到油畫,從寫實具象,到寫意意象,從具象雕塑到抽象雕塑,最終找到了自己的藝術個性和美學追求的歸宿,那就是抽象繪畫。」他認為,創作抽象畫也需要有生活基礎、文化內涵,也需要有繪畫功底,諸如構圖、造型、色彩等方面的基本功。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蔡居經歷了一些坎坷,上世紀90年代移居南洋島國印尼、馬來西亞後生活環境的變化,他從那裡大自然景貌中獲得的新的感受,對他的繪畫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蔡居說:「我的這些抽象畫實際上也是來源於生活。在東南亞的那些島國上,有著很茂密的原始森林,早晨時霧氣瀰漫,給我的感覺就是色塊,會移動的色塊。在逆光時看,感覺就特彆強烈,常常會有一種觸動心靈的震撼。這些景象給了我創作的靈感,驅使我用畫筆探索自然界充滿神秘的奧秘。」《藍色6號》是他整晚兜在漁網裡,仰望著燦爛夜空所想。《赤道之戀》則十足表達出他的個人經歷和情感。

蔡居在作畫

蔡居作抽象畫,並不像有些抽象畫家那樣堅持著純而又純的抽象原則,而是根據他的創作意圖來展開和發揮。他的《莫奈印象》《高更印象》《畢加索印象》等是帶有研究性和實驗性的作品。如在《莫奈印象》中,他捕捉絢麗多彩的霞光倒映於漂浮著睡蓮的池塘的光感,在色彩感覺上與莫奈的同類作品有異曲同工之妙。再如,在《畢加索印象》一畫中,帶有畢加索立體主義元素的圖像分散又默契地穿插在畫中,呈現出一種奇異的面貌。

中國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主任邵大箴認為,蔡居的抽象作品中可以感受得到中國文化的精神:「讀蔡居的《島居筆記系列》、《荷塘漫步系列》等作品,我們不難看到,他筆下的圖像是來自異國他鄉,但表達感情的方式深深地刻上了中國文化的烙印。他綜合地吸收了從印象主義、後印象主義、表現主義到抽象主義、抽象表現主義的觀念和技巧,主要寫印象,寫包括幻覺在內的感覺,感嘆與讚頌造化的神奇與奧秘,表現大自然中流動著和變幻著的形、光與色。蔡居是敏感於色彩的藝術家,他善於在和諧的色彩中運用強烈的對比色,以提高畫面的藝術感染力。」

展覽由上海中外文化藝術交流協會、上海文化藝術品鑒促進會主辦。

展覽現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助力上海智能醫療先行先試!中國平安推全球首款AI輔助OCT眼底疾病篩查系統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