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軍金蘭灣軍港,就可死死抓住東南亞,俄羅斯卻為何撤軍?
1947年出於防止蘇聯進一步輸出自己的思想,美國政府決定對這位昔日的戰友,進行全面的阻擊,出台了以蘇聯為假想敵的「杜魯門主義」,正式打響了冷戰。
面對美國方面的進攻。蘇聯這邊也沒有閑著。他開始謀劃自己的全球霸權,希望能夠完成俄羅斯帝國歷任沙皇夢寐以求的俄羅斯帝國版圖「四面通海洋」的美夢。
1948年、1949年美國為了扶持歐洲國家,形成可以對抗蘇聯的戰鬥力,相繼推出了經濟援助計劃「馬歇爾計劃」,以及軍事同盟組織「北大西洋公約」,在歐洲組織起了百萬級大軍的敵對蘇聯武裝。
面對美國人將槍都架在了家門口,蘇聯這邊也不甘示弱,拉著自己盟友們,軍事上成立華沙條約組織,經濟組建經互會,跟美國死磕到底。不完全統計蘇軍當時在歐洲部署了約320萬人,佔到總兵力的3/4。
同時在中東地區蘇聯也擺明了寸步不讓,在1979年12月,得知阿富汗政權可能倒向美國之後,毫不猶豫的出兵了阿富汗,將當地對自己有異心的阿富汗政客統統幹掉。
而在亞洲地帶,扶持自己的兄弟國家越南崛起,進而達到控制東南亞的目的,是蘇聯亞洲戰略的重要思路。1978年11月蘇越正式簽訂《蘇越友好合作條約》,蘇聯承諾給予越南全面保護。
1979年5月2日,由於越南在跟中國的衝突中損失慘重,越南為了所謂的「自身安全」,開始尋求蘇聯在自己境內進一步體現出地位,於是將自己東部最重要的軍港金蘭灣港口出租給了蘇聯,租期是25年。
得力於在金蘭灣有了港口,蘇聯在東南亞的影響力急劇上升,甚至在1980年1月蘇聯對南海開始了巡查工作,間接向全世界表態東南亞是屬於蘇聯人的勢力範圍。
而隨著蘇聯人將東南亞當自己「家」,在金蘭灣的蘇聯駐軍也變的越來越多了,不完全統計80年代的金蘭灣蘇聯駐軍,加上隨軍的家屬,數量可能超過了1萬人。
1991年蘇聯解體之後,作為其政治遺產最大繼承者,俄羅斯獲得了越南金蘭灣的使用權。然而因為俄羅斯不再是往日可以跟美國對抗的超級大國蘇聯。
此時此刻越南這邊的態度完全變了,在本民族獨立自主的呼聲下,從之前的積極配合,到了90年代變成了各種「刁難」。首先派遣軍警在蘇軍駐地「嚴防死守」,俄羅斯士兵或者船隻,想出入金蘭灣地區,都需經過嚴格的篩查,再而對俄羅斯提出天價般的租金。
2000年租金價格直線攀升至俄羅斯幾乎無法承受的4億美元1年。而出於俄羅斯不再奉行擴張外交,收縮自身政治空間,進而達到「瘦身」目的現狀,俄羅斯政府沒有選擇超越自己承受範圍去拼一把。
於是在越南人的「刁難」和俄羅斯主動放棄之下,金蘭灣不再屬於俄羅斯。2002年5月最後一批俄羅斯軍人,離開金蘭灣。


※當過陸軍總司令,戰死時卻只是團長頭銜,德國最倒霉的將軍!
※44年讓隆美爾,去統領所有德軍,他可以打贏美、蘇、英嗎?
TAG:袁載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