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切爾諾貝利》為何要設定烏拉娜這個虛構人物?本劇真與假有哪些

《切爾諾貝利》為何要設定烏拉娜這個虛構人物?本劇真與假有哪些

《切爾諾貝利》現如今已播放了四集,這部由Jarred Harris、Emily Watson和Stellan Skarsgard主演的迷你劇以其的真實視角受到了廣泛的好評,目前為止,《切爾諾貝利》已成為互聯網電影資料庫上收視率最高的電視劇。那麼,關於這部歷史劇,它的真實度又有多高呢?

《切爾諾貝利》為何要設定烏拉娜這個虛構人物?本劇真與假有哪些

關於《切爾諾貝利》的真實度,網友們在網上分為了兩派,一派認為《切爾諾貝利》是在真實的基礎上拍攝的,有一派則認為這部劇只是進行了藝術加工,真實度並不高。那麼事實又是怎樣的呢?其實《切爾諾貝利》是非常準確的反應了當時的切爾諾貝利,幾乎每一件發生在這部劇當中的事情都發生在現實的生活中。這包括了輻射中毒後的可怕後果,以及反應堆上的滅火方式,還有清理人員的行動。儘管某些事件會進行藝術加工,但是關鍵的細節都是準確無誤的。

《切爾諾貝利》為何要設定烏拉娜這個虛構人物?本劇真與假有哪些

那麼,《切爾諾貝利》又參考了哪些資料呢?其實本劇的很多素材和人物都是來源於斯維特拉娜·阿列克謝耶維奇的《切爾諾貝利的回憶》一書,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找來看看。為了將《切爾諾貝利》拍好,編劇還進行了兩年多的研究工作,因為這件事並不是一件單純的災難事件,為了讓人們銘記這個歷史他需要儘可能地準確講述這件事。

《切爾諾貝利》為何要設定烏拉娜這個虛構人物?本劇真與假有哪些

為了接近歷史故事,編劇和導演非常重視歷史的準確性,對於布景、服裝以及化妝上,他們都力求接近事實。在挑選核電站的時候,導演也下了很多功夫,最後選定在立陶宛的伊格納利納進行拍攝,因為這裡被稱為「切爾諾貝利姐妹版」。

《切爾諾貝利》為何要設定烏拉娜這個虛構人物?本劇真與假有哪些

為了接近真實性,劇組的服裝師特意去東歐收集了80年代的蘇聯服裝,她要負責成千上萬演員的服裝。作為化妝師需要學的東西則更多,因為她不僅要知道人們在福輻射狀態下的面容,還要清楚地把握在核輻射的侵襲下人們逐漸被腐蝕的面容,掌握這項專業的化妝知識和醫生掌握的幾乎無差別了。除此之外,人們還要將這個城市裝扮成80年代的樣子,這無疑是一項十分浩大的工程,劇組的每位幕後工作人員都為此劇付出了真心和努力。

《切爾諾貝利》為何要設定烏拉娜這個虛構人物?本劇真與假有哪些

為什麼要設定烏拉娜這樣一個角色呢?她是這部劇當中唯一一個虛構的主要人物,其實她代表的不僅僅是一個人或者以為科學家,她代表了許多為此事做出貢獻的科學家以及其他工作人員。他們不知疲倦地工作,努力的尋求真相,幫助歐洲從災難中拯救出來。烏拉那的出現是劇組為了向參與調查真相和參與善後工作的科學家致敬,雖然她是一位虛構的人物,但是她所做的事情都是真實存在的。

《切爾諾貝利》為何要設定烏拉娜這個虛構人物?本劇真與假有哪些

還記得那個蘇聯能源總局局長謝爾賓納嗎?當他得知無法提供機器人的時候,氣得當場將電話砸個粉碎。這非常真實地反映了當時謝爾賓納的心境,要知道假若沒有可以解決的辦法就只能將士兵送上屋頂進行清理工作,每個生命都如此鮮活以及年輕,他們完全沒必要去承受這些,但是成為「生物機器人」後他們的後半生必定伴著痛苦生活。他確實是一個愛大喊大叫的人,但是這就是他真實的性格。假若是他人坐在這個承擔著成千上萬人生命的位置上,或許他的表現會更暴躁些。而演員的這個砸電話的動作恰好表達了他內心的崩潰與無奈,再堅強的人也要找個宣洩的出口,於是就有了這一段砸電話的畫面。

《切爾諾貝利》為何要設定烏拉娜這個虛構人物?本劇真與假有哪些

也有些人說演員都採用英語來進行演繹成為這部劇的一大敗筆,但是採用英語演繹是導演經過深思熟慮決定的。首先大部分演員的母語都是英語,假若讓演員在這麼短的時間能掌握俄語是不太可能的事情,而導演也認為將時間花在學習俄語上是在浪費時間。最大的原因其實還是為了讓角色的表演更自然些,導演決定不採用俄語,而採用英語演繹《切爾諾貝利》。但是《切爾諾貝利》也沒有完全沒有採用俄語,在疏散民眾的過程中就採用了俄語,這是為了製造緊張和壓抑感。

《切爾諾貝利》為何要設定烏拉娜這個虛構人物?本劇真與假有哪些

33年可以讓一座城市煥然一新,也可以建立起一座新的城市,小的錯誤可以糾正,小的創傷也可以撫平。但是在那個人跡罕至,陰森荒蕪的普里皮亞季卻在很長很長的一段時間內無法回到「從前」。這裡有許多有趣的故事海量未曝光的圖片,如您喜歡請關注我,就是一個也是愛呀!

《切爾諾貝利》為何要設定烏拉娜這個虛構人物?本劇真與假有哪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