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小楷看著舒服,用筆「飄」些!

這小楷看著舒服,用筆「飄」些!

特約評改人:朱勇方.中國書協會員,紹興市書協創作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

張超 楷書春江小品規格 50cm×36cm

張超作品評語:

張超小楷作品有一定的基礎,正如他自己所說:「習楷多年,先後臨《張黑女》《樂毅論》《玉版十三行》、文徵明小楷等,但總覺不佳。」

看他的作品,確實或多或少帶有以上範本的影子,但他自己也感覺到了「總覺不佳」。

問題的關鍵是學習經典不夠深入。其實,以上所提到的經典法帖,擇自己喜歡的任一帖深入學習,應該均能學有所成。擇一專攻,很有必要。

朱勇方示範作品

節臨《樂毅論》小品

規格 30cm×20cm

張超小楷最大的不足是用筆「飄」了些,虛尖的筆觸偏多,線條中截一帶而過的情況比較多。

所以靜下心來,少些所謂的創作,擇一經典小楷法帖,繼續深入做功課,多多關注自己用筆的沉穩與到位程度。如此堅持幾年,有了一定量的積累,再過渡到創作,則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另外,小楷學習中筆、墨、紙等材料的選擇也至為關鍵,要多留意,多嘗試。這件作品的紙雖色彩古雅,但纖維鬆散,是不大適合創作小楷的。

小楷用筆先求「緩」

朱勇方

我寫小楷,一直用筆偏快。但近幾年,卻越來越深刻地體會到,學小楷,用筆宜緩。只有「緩」,才能讓我們有時間注意到筆法的完善。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小楷字形雖微,但用筆最要精到。特別是起、行、收三段,尤不可忽略。只有「緩」,才能留住筆。切不可字小而忙行筆勢,犯急躁草率、信手疾書之病。

王羲之《樂毅論》中的「者與其喻」

分析王羲之《樂毅論》中的「者與其喻」4字(如圖),可見此帖用筆沉實古樸,綿實而不死板。中截沉穩且緩,起收藏鋒,筆筆送到。雖為楷書,但其隸書意味濃重。

如「者、與、其」3字,橫畫特別長,是一個字的主筆,有「千里陣雲」之態,使整個字具有強烈的橫向延展性。其作用與隸書中的波畫相同,但形態不同,三橫斜度、取勢、起收均自然生髮,有異曲同工之妙。

另外,帖中的豎畫大多數較短,且上粗下細,給人的視覺感受是上實下虛,這樣就減弱了該畫在整個字中的縱向力度感。

總之,學習小楷,用筆必須經歷「緩」的過程。自古名家小楷,捷則有之,忙則不可。要達到這種境界,唯一的辦法就是一個「熟」字。

筆法圓熟,則腕不停筆,筆不離紙,雖翰落如飛,而點畫精到、結體妥帖、態度雍容,氣韻自然生動 (來源:2019《書法報》第20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易 的精彩文章:

孫過庭草書不只有《書譜》,還有一個寫經,罕見!
看古人怎麼批田楷,太逗了…

TAG:書法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