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闖王寶藏為何一兩銀子也找不到?僅有的兩個知情者都死在烈焰中

李闖王寶藏為何一兩銀子也找不到?僅有的兩個知情者都死在烈焰中

明朝末年的農民起義軍,雖然派系山頭眾多,但基本都有一個共同特點:流動作戰,沒有建立穩定可靠的後方根據地。這種作戰方式有利有弊,有利之處在於,可以大踏步進退,避開官兵重兵圍剿。弊端也非常明顯:沒有根據地,就意味著沒有賦稅糧草來源,部隊的後勤供應大成問題。

為了解決部隊的軍費開支,明末起義軍都選擇了一個不約而同的方式:劫掠。每次攻克一個城池州縣,義軍們都會把當地的府庫、藩王、官吏作為搜刮劫掠目標,把庫銀、皇糧、王侯將相們的萬貫家財擄掠一空。

這種簡單粗暴的聚斂財富方式,短時間內就可以讓義軍們獲得海量的金銀財寶。張獻忠和李自成,都是靠這種方式掌控了堆積如山的財貨。四川江口沉銀髮掘遺址的出土文物表明,張獻忠擁有的財富數量十分驚人。而李自成更是遠遠超過張獻忠。

李自成的隊伍,轉戰區域數倍於張獻忠,攻克的州縣數量、劫掠的藩王數量,都讓張獻忠無法匹敵。而且李自成還有一項巨大的財富來源:他曾經攻克繁華富庶的京城,把崇禎藏在宮中的金銀一掃而空。

他還對京城的文武大員、豪紳富戶,進行過一次地毯式的「拷掠追贓」,撈得盆滿缽滿。據史料記載,僅僅在京城一地,李自成獲得的財物僅僅白銀一項,就在3700萬兩到7000萬兩之間。如果加上他轉戰十幾年累積下來的財寶,應該是一個令人難以想像的天文數字。

然而離奇的是,張獻忠寶藏已經浮出水面,李闖王寶藏卻像人間蒸發一樣,蹤跡難尋,到現在為止一兩銀子也找不到。數量如此龐大的一筆金銀財寶,究竟被李自成藏到哪兒了?難道就沒有一個知情者?

其實,關於李闖王寶藏,還真有兩個知情者,準確地說,在整個大順軍里,這兩個人與李自成同樣擁有對這筆寶藏的所有權。這兩個人,一個是李自成的妻子高桂英,一個是李闖王的繼承人李來亨。

高桂英與李自成是患難夫妻,與他一起出生入死十幾年,是個有膽有識的女中魁首,一直掌管老營內務,打理大順軍糧餉收支賬目,是李自成的「財務總監」。李來亨是大順軍猛將李錦的義子,對李自成忠心不二,謀勇兼備,深得李自成信任,是大順軍中年青一代的後起之秀,被公認為李自成未來的繼承人。

大順軍掌握的寶藏,高桂英和李來亨比誰都清楚。清軍入關後,李自成大順軍走到了窮途末路,連吃敗仗,先後丟失京城、陝西、湖廣,一路南逃。李自成被殺後,大順軍發生分化,高桂英和李來亨帶領一路人馬,幾經輾轉,最後來到了湖北興山縣茅麓山,利用這裡山高林密的有利地形,建起根據地「屯田自給」,堅持抗清。

高桂英和李來亨,在極度困難的局面下,竟然不可思議地堅持了幾十年。一直到康熙初年,清朝入關都20年了,這支大順軍余部仍然在茅麓山屹立不倒。

高桂英和李來亨的抗清義舉,讓清朝芒刺在背,必欲除之而後快。從公元1662年開始,康熙下旨調集鄰近三省重兵,對茅麓山發起猛攻,務求一戰全殲。高桂英和李來亨,面對清軍大兵壓境,毫無懼色,保定必死之心,帶領僅有的三萬人馬,與十餘萬清軍展開殊死搏殺。

大順軍余部一直堅持到1664年八月,因眾寡懸殊,傷亡殆盡,最終失敗。但高桂英和李來亨卻寧死不降,他們在茅麓山九連坪點燃大火,葬身烈焰,以一種極為悲壯的方式踐行了對大順朝的忠誠。

而高桂英和李來亨的死,導致李闖王寶藏的唯一線索從此徹底中斷,結果成為一個無解的謎團,至今一兩銀子也找不到。

參考史料:《南明史》《茅麓山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文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TAG:小文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