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末兵力不足,大臣建議以僧人配尼姑,皇帝:好辦法!

明末兵力不足,大臣建議以僧人配尼姑,皇帝:好辦法!

崇禎皇帝是明朝的最後一位皇帝,在歷史上他以勤政和猜忌、嚴苛而聞名,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他就是「平庸」,我們似乎可以在他的身上看到一個才能平庸的人的悲劇:如果你是個平庸的人,再怎麼努力都沒有用。我這裡說的平庸並不是一個貶義詞,因為大家其實都是平庸的人,只不過崇禎被歷史推到了舞台的中間,承受了更多的東西,他是值得同情的。

崇禎身上有著很強大的責任感,他也負有雄心,在某一段時間也曾表現得非常機智,不過那段日子很短暫,自從除掉魏忠賢之後,他的「智商」就開始走下坡路了,這種事表現在很多方面,包括他的富有天下卻很吝嗇,他處死袁崇煥,和大臣們勾心鬥角等等。

其中,最讓人感覺奇葩的事情被記載在《明史·沈迅傳》中,講的是崇禎11年冬天,滿人的八旗再次犯邊,兵部的主事大臣沈迅就提出了一個讓人驚掉下巴的奇葩建議,他說如今兵源不足,不如讓天下的僧人和尼姑結婚,編入里甲制度,三人中抽取一人去當兵,這樣我們就能籌得數十萬大軍了。換做一般的皇帝,恐怕早就大耳瓜子抽上去了:你這什麼建議?!這種辦法你也想的出來?誰知道崇禎卻沒有,他反而說「迅言可用」,還給這個沈迅升了官。

但凡有點常識的人,都會知道尼姑和僧人是什麼,怎麼能把他們湊到一起呢?這也太阿Q了,就覺得「和尚摸得,老子摸不得」。這樣的事情實在不得不讓人吐槽,難道是崇禎皇帝忙暈了?

有不少史學家都認為,崇禎是一個性格有點畸形的人,比如張德信先生,他認為崇禎聰明是聰明,但是他打小命運就坎坷,一躍成為皇帝後,他又難以適應宮廷的複雜生活,你說他自信吧,他又很多疑,你說他謙虛吧,他常常又剛愎自用,他朝三暮四,朝令夕改,17年時間換了50多為內閣大學士和首輔。他勵精圖治是真的,但他的急躁和專斷也是真的。平庸的他身處在明末這樣一個爛攤子中,根本沒辦法收拾完這些東西。康熙皇帝對他的評價其實很到位,他說崇禎在深宮中,在阿保(左右近倖之人)的撫養下長大,他的悲劇是因為他「不知人情物理故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麻辣歷史 的精彩文章:

被忽略的歷史,西楚霸王項羽被讚頌兩千多年,但「西楚」是何意?

TAG:麻辣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