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3分鐘了解:年號,廟號和謚號的區別!只要記住這一句話就可以了

3分鐘了解:年號,廟號和謚號的區別!只要記住這一句話就可以了

年號、廟號、謚號,都是可以代指某一位皇帝的,比如「乾隆」這個年號就可以代指愛新覺羅·弘曆,「唐太宗」這個廟號也可以代指李世民,比如一鳴驚人的楚莊王的「庄」就是謚號,代指春秋五霸之一的熊旅。

謚號和廟號與年號的最大的不同在於,年號需要在皇帝在位的時候就想好,因為這個年號一般是要印在銅錢上的,比如「貞觀」就是李世民的年號,這兩個字取自《易經》「天地之道,貞觀者也」,意思是澄清天下,恢宏正道。後來的人們都用唐太宗來稱李世民,但是卻沒有人用「貞觀」稱李世民。到了後來,大家採用嘉靖、康熙這樣的年號來代指皇帝。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況呢?因為在早一些的時候,一個皇帝的年號是很多的,比如李治有14個年號,這些年號都代表了皇帝的一種期盼,很多皇帝的年號還會重複,所以用年號代指皇帝很不方便,到了明清兩朝,皇帝們大都一人一個年號,所以人們這時候採用年號代指某一位皇帝,「太宗」這樣的廟號反而沒人用了,一般人誰知道清高宗是乾隆啊。

廟號和謚號都是在皇帝死後才給取的,所謂廟號,就是你在太廟裡的稱號,比如李世民的「太宗」就是廟號,他的謚號是「文武聖皇帝」,怎麼給一個皇帝起謚號呢?當然是看他對社稷的貢獻,「謚」這個字本身就有追封、評價的意思。但是一個問題也就隨之出現了:大臣怎麼能評價皇帝的不是呢?如果要評價,怎麼能說他不好呢,怎麼能不吹一下呢?即使他是一個王八蛋。所以,我們就看到了謚號從楚莊王的「庄」,變成了李世民的「文武聖皇帝」,再到清朝20多個字的謚號,恨不能把天下所有讚美的字眼都給用上。

當然,謚號也有上、中、下三等,比如周厲王,隋煬帝這樣的亡國之君,謚號不是自己的大臣給起的,就不再是拍馬屁,而成了貶義了。

總之,謚號這個東西,要麼就是拍馬屁,要麼就是刻意貶低,總之很少有客觀的,所以慢慢地謚號就專門成了拍馬屁的了,不再能起到客觀評價君王的作用,這時候,廟號承擔起了這種作用。首先廟號非常簡單,絕大多數只有兩個字(除了太初祖),句式簡單,要麼是「X宗」,要麼是「X祖」,這個X就是對皇帝評價,比如「宋孝宗」就是一個孝順的好孩子,他的謚號有18個字,年號有三個,大家都記不住,只記得宋孝宗這個廟號。

在《雍正王朝》中,張廷玉在怒斥「八王議政」的時候,列舉歷代皇帝對八王議政的看法,他稱呼康熙(年號)為「聖祖仁皇帝」,而不稱康熙皇帝,這個「聖祖」就是順治的廟號,康熙確實挺「聖」的,「仁皇帝」是他謚號的簡稱,他的謚號原本是: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最後三個字是「仁皇帝」,記住張廷玉的「聖祖仁皇帝」指的是康熙,我們大概就能搞懂年號、廟號和謚號的區別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麻辣歷史 的精彩文章:

被忽略的歷史,西楚霸王項羽被讚頌兩千多年,但「西楚」是何意?
中國三座神秘大墓,一個找不到一個不能挖一個挖不動,專家很無奈

TAG:麻辣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