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為了特殊兒童贏得未來

為了特殊兒童贏得未來

「這幾天孩子講話越來越清楚了。」近日,家住廈門市翔安區的易女士給記者講述了孩子在廈門市心欣幼兒園的變化。

心欣幼兒園是全國首所醫療康復與教育結合的公辦特殊幼兒園。它是幼兒園,也是一所小醫院,孤獨症、智障和腦癱等特殊兒童在這裡既能上學,又能接受治療。這個「全國首所」幼兒園到底積累了哪些經驗?

醫教結合,綜合手段讓孩子正常上小學

「孩子做聽力檢測,不用去專業的醫院,在幼兒園就能完成。」易女士的兒子是一名聽障兒童,她說,幼兒園有專業的醫學院畢業的聽力師,還有各種檢測和治療設備。經過幾年的學習與康復,現在孩子不僅能聽清楚了,而且能進行簡單的交流了。

在心欣幼兒園,像易女士的兒子一樣,所有的孩子既接受普通學前教育,又接受專業的康復與治療,且全是免費的。

「嚴格來講,我們幼兒園也是正式的醫療機構。」心欣幼兒園園長陳軍帶記者參觀了他們的治療室,這裡有言語評估儀、聽力篩查等專業設備,讓人頓感像走進了醫院。

醫生雙手扶住一個孩子,指導孩子在梯背椅上反覆練習,這是記者在運動康復室看到的情景。「這可以幫助孩子訓練手部和腿部力量,目的是提高孩子的運動能力。」康復醫師陳夢思介紹,這裡給孩子訓練的方法很多,除了運動,還有言語、音樂和繪畫治療等,提倡的是綜合康復。

心欣幼兒園是在廈門市殘聯數十年康復工作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現有孩子140多個。教育和醫療業務分別由市教育局和市衛生局指導。在這裡工作,評職稱既可以走醫生系列,也可以走教師系列。幼兒園有4名教師畢業於醫學院校,現在都取得了教師資格證。

陳軍介紹,幼兒園的培養目標,就是讓特殊兒童和普通孩子一起上小學,能融入社會。

混類混齡,家長也要「唱主角」

在心欣幼兒園,記者見到很多班級都實行混類教學。有的班級里,同時存在聽障、智障、孤獨症等多個類別的兒童,而且也沒有嚴格的「大中小」班級之分,實行混齡教學。

傳統的學前特殊教育,很習慣於將有同一缺陷的孩子編在一個班,認為這有利於統一施教。但是,陳軍認為,好的分層教學更有利於孩子發展。只有合理充分地發揮每一類孩子的優勢,才能培養他們融入正常社會的能力。

在實驗(1)班,記者看到,聽障、智障、孤獨症這三類孩子,開心地和老師一起玩「鑽山洞」遊戲。在遊戲過程中,聽障孩子、智障孩子在溝通上表現活躍,課堂十分有趣。到了美術課上,孤獨症孩子靜心而專註,動作精細,成為其他孩子學習的榜樣。

除了「朋輩教育」,幼兒園還注重家庭康復。「家庭的作用甚至超過了我們起的作用。」陳軍說,孩子的康復與教育,需要家長和學校共同努力,家長也要「唱主角」。外聘專家開講座時,來聽課的不僅有專業教師,還有孩子家長。

廈門湖裡區的鐘女士說,在確診兒子有孤獨症時,內心曾經歷過焦慮、憤怒、煩躁,但在接受了積極心理學的培訓後,自己的心態慢慢好起來了。

「沒你想像的那麼痛苦。」採訪中,老師們都快樂開朗。他們說,看到聽障孩子能開口說話、能到普通學校上學,腦癱孩子能基本生活自理,那種開心,不亞於孩子考上清華北大。

課程建設,每個孩子一份課表

小翁2016年9月開始到心欣幼兒園就讀。當時,廈門市婦幼保健院診斷他患有腦損傷綜合征後遺症、聽力障礙、精神發育遲滯,還伴有刻板的孤獨症行為。小翁剛入園時與他人沒有目光對視,眼神飄忽。

教師和醫生對小翁進行綜合評估後,提出的康復建議包括:佩戴助聽器、增強交流動機、提高認知能力、手部動作訓練等。幼兒園還請家長、老師和醫生一起討論方案,從獨立端杯子喝水,到最後主動整理自己的物品,一一制訂康復和學習計劃。

幾年下來,小翁進步很大,各項能力已經接近正常孩子。現在,幼兒園和家長開始為他即將到來的小學生活做準備。

心欣幼兒園對所有孩子都像對待小翁一樣,為他們制定個性化的課程,一人一教案、一人一課表,因人施教,幼兒園還以一日活動的形式來組織實施課程。記者看到實驗(1)班的「一日活動安排表」里,有言語訓練、聽覺遊戲或溝通遊戲,還有認知、語言、運動、藝術、小組或個別訓練等內容。這些活動與課程,既與普通幼兒園有共同點,又專門針對特殊孩子的需求。

這些年,心欣幼兒園與多所高校合作建立實踐和研究基地,不斷提升教育康復人員專業水平。大學教授來開講座,成了幼兒園的常態。幼兒園每年還要組織兩次學前融合教育師資培訓。

「國外研究已經證實,對特殊兒童而言,幼兒時期的康復和治療效果最好,現在多付出一分,未來少付出十分。」陳軍認為,現在的付出是在為孩子贏得未來。

《中國教育報》2019年06月02日第1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從今年的兒童節到明年的兒童節
《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19)》(綠皮書)發布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