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米未、笑果、開心麻花、萬合天宜,「爆款製造機」四小花旦的爆款迷途

米未、笑果、開心麻花、萬合天宜,「爆款製造機」四小花旦的爆款迷途

記者 |?紅柚

「偶像選秀熱潮淌過後,綜藝市場借力大風也難再起浪。迷途中,米未攜手愛奇藝力推的S級綜藝《樂隊的夏天》有望成為黑馬。首秀過後,不少圈中「自來水」相繼安利,熱度走高。不過,另一片質疑之聲也隨之而來,節目被扣以「賣情懷」的帽子。

這陣盛夏中的狂風,距離爆款還有多遠?當前的文娛業態隨著下行的經濟形勢持續低迷,以一炮而紅的爆款賴以生存的文娛公司,難再「以爆制爆」。維持原路,抑或另闢蹊徑?走過紅利時期,它們急需切准賽道步入正軌。

爆款常有,持續製造爆款的公司不常有。米未傳媒、開心麻花、萬合天宜、笑果文化,各自以不同類型的「喜式」爆款打開市場,嘗過上限兩三年的甜頭後,它們如何將垂直的小眾內容優勢發揮到極致,「破圈」擴散受眾?

路有兩條。要麼將「爆款」吸引的粉絲再利用,持續開發符合他們小眾口味的作品;要麼延展內容類型,以多樣的作品形式奪取新粉的眼球,養成流量池。

不難發現,各文娛公司都在著手開發衍生內容和「姐妹」作品的潛在爆款,但眾口難調的受眾並不買賬,盈利難題讓「涼了」「破產」等猜疑接踵而至。文娛市場也在期待著,爆款「四小花旦」最終選擇何去何從。

註:本文內容主要來自鉛筆道記者採訪和網路公開信息,論據難免偏頗,不存在刻意誤導。

爆款難再覓

雷聲大,雨點小。《樂隊的夏天》似乎有著這樣的窘境,配合狂歡的大多為圈層粉絲。即便其熱度高開,但仍未真正「出圈」。

內容產品迎合的是潮流文化,若要抓取年輕群體的胃,被擱置於冷板凳多年的樂隊文化,遇到了搬上熱炕頭的時機。各地Live house的興盛,草莓音樂節、麥田音樂節加持的熱度,讓小眾的樂隊文化逐漸累積了粉絲群。這一次,米未挖到了礦。

不過,熱度已經不能成為爆款的唯一評判標準。在影響力、傳播力及口碑的維度中,剛開播的《樂隊的夏天》,成績不夠亮眼。

回看過往,自一連火了幾季的《奇葩說》「爛尾」,良心綜藝的招牌被「砸」後,米未面臨著爆款「續命」難題。縱使米未傳媒COO牟頔曾在採訪中表示,《奇葩說》第五季是抱著一定會有第六季的決心去做的,結果卻不盡如人意。節目播出三期,除了那場被推上熱搜的「撕逼」,並未贏得過多關注。

米未自然也嘗試拓寬了更多路子,可惜命途不順。《拜拜啦肉肉》《飯局的誘惑》《好好說話》均反響平平,《黑白星球》播出幾期後遭停播下架,《奇葩大會》第二季也被勒令下架整改。有業內人士透露,米未曾孵化過對標《生活大爆炸》的情景喜劇,第一季已拍攝完成,但項目後期「難產」了。

此外,因《奇葩說》衍生的經紀業務,也沒能成型。米未旗下的簽約藝人們,定位及邊界始終模糊,節目熱度消退後,鮮有動作再被關注。養成系的「奇葩們」常遊離於明星與網紅之間,尚缺藝人資源的米未,還沒能摸索出可持續發展的變現邏輯。

此前大火的《奇葩說》,總招商收入達15億,反而成了米未最致命的穴口。續航無力,創新難行;爆款既難延續,更難複製。眼下,《樂隊的夏天》可能成為其翻身仗的王牌。

同以爆款衝出的開心麻花,曾以《夏洛特煩惱》從線下劇場轉型線上銀屏,首戰告捷。隨後,其相繼推出的《驢得水》《羞羞的鐵拳》《西虹市首富》順勢收攬了一波觀眾緣,但《李茶的姑媽》就沒那麼幸運了。

於2018年上映的電影《李茶的姑媽》也由話劇改編,此前已排演過700餘場,可票房僅有6億,豆瓣評分跌至4.6,首創新低。除了影片自身的市場表現疲軟、未達預期外,也避不開寒冬年中,文娛行業稅收政策的影響。

頹勢也體現在營收數據上。2017年,開心麻花的影視業務營收佔總營收的51.94%,是新三板中最具上市潛力的影視公司。不過一年,其影視業務的營收比例急速下滑,佔比僅33.17%,宣布從新三板摘牌。4月18日,開心麻花公布了2018年財報,全年營收為10.09億,同比增長17.36%;凈利潤1.09億,同比下滑71.76%,較上年減少2.78億元。

早前「麻花式」影片吃香,與市場需求有關。彼時,電影市場被青春片和商業片攻佔,得益於話劇千百次打磨的硬核劇本,在轉化為電影形態時,優勢凸顯。其劇情線索、人物設定、喜劇段子已在眾多觀者的審美需求中被提煉而出,再投入市場接受檢驗時,風險較小。略帶話劇感的台詞表達和鏡頭語言,讓麻花式影片成為一股清流,嘗鮮的受眾頓時被圈粉。

不過,任何事物的新鮮感,總有被消磨殆盡的時候。一家影視公司,絕不可能仰仗意外的爆款而生。因而,開心麻花在巔峰過後,依然以話劇探路,苦尋潛在爆款。

萬合天宜遇冷

提起《萬萬沒想到》,似乎已經是很久遠的事情了。該劇2013年8月6日在優酷上線,以迷你劇的形式,配以情景喜劇的風格,俘獲了大批量觀眾,一舉創下3天點擊量破億,7天破2億,三季超20億的成績,成為當時的現象級網劇。

但是,該出道作即是萬合天宜的巔峰,其近年來的新作後繼乏力。因而,常有「萬合天宜消失了?」「萬合天宜黃了?」等評論頻現網路。

事實上,萬合天宜新作不斷,只是水花漸微。2015年末,它推出了《萬萬沒想到》的同名大電影,欲將該IP充分利用,但因沒能符合觀眾期待,令劇粉的期望值大打折扣,票房僅衝到3億就戛然而止。去年底,其出品的武俠輕喜劇《鳴鴻傳》,即便有著張亮、白客、陳都靈等卡司坐鎮,收視效果仍然未達預期。這部本可走出新路的作品,因受制於過往風格,錯失良機。

盤點歷年來萬合天宜推出的作品,評分較高的仍停留於前幾年製作的《萬萬沒想到》《報告老闆》《不吐不快》系列。這逐漸暴露了萬合天宜的問題,爆款難以複製,新作走勢漸涼。

在萬合天宜工作了3年的離職員工王飛(化名)向鉛筆道透露,萬合天宜以「車間制」創作,每個工作室自主研發一部作品交由公司內部的評審審核,判斷其是否適合推向市場。當然,也會有外包團隊。「爆款多源於內部創作團隊個人才華的發揮,不過是碰巧火了。」或許體量做大之後,團隊開始進行市場調研,以觀眾口味敲定內容,轉變為受眾向類型的網劇,如言情劇、武俠劇。

在藝人培養方面,導演依舊以叫獸易小星打頭陣,招牌演員依舊為白客,較有知名度的新人僅有與鄭爽、陳學冬、白敬亭合作過青春劇《夏至未至》的鄭合惠子。「有兩三位比較出名的藝人,是公司現在能做到的極限了。其他藝人可能偶爾經紀人談妥後,去別人的大電影里跑個龍套。」王飛稱,公司再往外推新人心有餘而力不足,畢竟藝人要靠作品說話,沒有爆款帶動,不可能快速推出為人熟知的新人。

「叫獸易小星是一個挺有遠見的人。」王飛直言。2013年,還沒出現過5分鐘體量的網劇,他取巧的攻佔了大眾的碎片化時間,以白客等自帶流量的草根網紅孵化短視頻作品。隨後,他開始布局自媒體矩陣,建立了公眾號萬星人,以求變現。這成了萬合天宜後期主要的盈利方式。

在他看來,經歷了爆款帶來的那段紅利期後,如今的萬合天宜從2015年起,一直處於發展的平穩期,並非外界所言的在走下坡路。其三大盈利模式為賣網劇、賣藝人及做短視頻和自媒體,自有IP還能吸粉,有著一定的號召力。王飛認為,公司一旦大力投入成本做爆款,風險太大,它現在的方向可能還是求穩。

關於萬合天宜是否瀕危,王飛表示員工應該還穩定維持在一兩百人左右,從人員流動來看,還不算涼,且微信公眾號還有100多萬粉絲,B站也有60多萬。「我沒聽過有人說是其他影視公司的粉絲,但會有人說我是萬合的粉絲,這是萬合現在最大的優勢之一。萬合可能是粉絲在特定年齡段的重要回憶,所以他們的黏性還是蠻強的。」

有業內人士分析,萬合天宜創新能力不足,做影視也不夠專業,這是它漸入如今境地的其中成因。「新媒體、短視頻、爆米花娛樂和真正的影視,還是有差別的。」

爆款之後

以小眾作品突圍的,還有《吐槽大會》及其背後的笑果文化。意識到難再複製輝煌後,笑果似乎開啟了自救之路。

4月3日,以《吐槽大會》《脫口秀大會》順勢而起的笑果文化,宣布完成B輪融資,資方為南山資本和天圖資本,有媒體稱其估值為30億元。

王思聰還曾為《吐槽大會》站過台:「這是年輕人喜歡的喜劇表現形態,也是我看好的喜劇消費升級的方向。」2016年7月,王思聰的普思資本注資笑果文化的天使輪融資。2017年,僅隔一月,笑果文化連獲兩輪融資,總金額超2億,估值12億,一時間風頭無兩。

熱鬧過後,笑果文化也沒逃過沉寂,語言類綜藝遇坎。《吐槽大會》走過三季,口碑連滑。欲再接再厲的笑果,接連推出《周六夜現場》等娛樂綜藝,但的觀眾前期的熱情已不再。

有業內人士稱,脫口秀在國內還處於探索階段,且較為小眾,商業模式尚未成熟。嗅到危機的笑果,將觸角延至線下,圍繞脫口秀組建了公司矩陣,欲打造產業閉環。笑畫文化負責策劃、製作頭部內容,笑友文化負責組建俱樂部及培訓,笑億廣告負責商務對接和內容變現;旗下的噗哧學院,則專門負責培訓新人,反哺節目。此外,它還投資了新沂臧鴻飛影視文化工作室。

笑果文化CEO賀曉曦曾公開表示,希望將笑果文化打造成完整的喜劇產業鏈。3月末,他還宣布笑果將與摩登天空進行「4 1」戰略合作,即有4場以草莓音樂節為主的脫口秀合作表演,在兩檔爆款綜藝洪流後,打造全新生活節IP,組建集美食、喜劇、音樂為一體的新陣地。笑果文化還有野心在今年推出情景喜劇類作品,在米未折戟後再試水,不知它的戰績如何。

此前,萬合天宜也因爆款得到過資本青睞,有著金主紅杉資本背書,團隊從成立初始的三四十人一躍擴至三四百人。它嘗試在類型上破局,成立直播公司萬合互娛,布局網路綜藝,簽約千位短視頻作者,發力網路大電影,可惜成效甚微。網路大電影《不良街區》,成本420萬,累計分賬僅171萬,嚴重賠本。

從融資歷程來看,製造爆款的「四小花旦」,僅笑果文化在近期再獲融資,在公開的數據中,融資總額也在前列。但論及作品成績,《吐槽大會》還遠不及《萬萬沒想到》《奇葩說》創造的口碑及點擊數據,影響力也未能企及麻花系列的影視作品。在這條廣撒網的轉型之路上,即便笑果有了資本加持,作品還需等待市場驗證。

面對爆款,王飛也稱,影視公司或是文娛行業的發展絕不是靠爆款。「這種東西可遇不可求,把它當作一個意外驚喜就好了。企業自身要有內容輸出,從中找機會,這其中還涉及公司的制度是否合理,內容工作者是否足夠優秀。」

在他看來,有穩定的內容輸出,是以內容為主的文化娛樂公司求存的根基,再者就是資本比拼。「畢竟產出內容肯定需要錢,再去執行就需要更多的錢。最後誰的錢多,誰就有能力去做更多的內容和更好的營銷,哪怕內容本身很爛。」王飛認為,後起的爆款,或許不一定好看,觀眾也未必喜歡,背後是資本和營銷的力量在助推。

爆款常有,持續製造爆款的公司不常有。米未傳媒、開心麻花、萬合天宜、笑果文化,均以脫口秀、短視頻、話劇式電影等爆款打開市場,它們將如何找准自身定位增強粉絲黏性?擠完上限兩三年的流量泡沫,它們如何小眾變大眾,打破受眾圈層?

擺在面前的路有兩條:一為將「爆款」吸引的粉絲再利用,持續開發符合他們小眾口味的作品;二為延展內容類型,以多樣的作品形式奪取新粉的眼球,培養流量池。

米未傳媒已用《樂隊的夏天》探頭第二條路,文娛市場也在期待著,爆款「四小花旦」的最終抉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鉛筆道 的精彩文章:

蔚來ES6今日下線 首批6000台下月開始批量交付

TAG:鉛筆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