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國學經典《左傳》,濃縮的5句精華,年過30讀之,人生受益匪淺

國學經典《左傳》,濃縮的5句精華,年過30讀之,人生受益匪淺

國學,如一泓深邃的潭水,沉靜而深遠。國學,是千百年來淬鍊的智慧結晶,每一文辭背後蘊含的人生道理,如今讀來,無不頂禮膜拜。

先秦諸子百家,爭鳴而智慧頻出,流傳於世的經典最多,對後世影響也極為深遠。《左氏春秋》便是其中之一。目前我們廣為流傳的很多「句子」,便是出自其間。

《左氏春秋》簡稱《左傳》,相傳為春秋時期左丘明所著,與《 公羊傳》、《 穀梁傳》合稱「春秋三傳」,為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

苟信不繼,盟無益也

語出《左氏春秋·桓公十二年》。意思是說,一個人如果不能堅守誠信,就是簽訂了誓約,也是徒勞無益的。

當今社會,金錢充斥,人情浮躁。很多人為了一己之私,往往會撕毀盟約背信棄義,這一點是非常錯誤的。尤其是人過30,事業為重,如果一味地失信於人,對事業成功百害無一利。

非宅是卜,惟鄰是卜

語出《左氏春秋·昭公三年》。卜:選擇。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與選擇好的住宅比起來,選擇好的鄰居更重要。這一點在「孟母三遷」的故事裡,也可以作為印證。

到了現代社會,很多人買房子也很注重社區環境和鄰居,其實這也是現代人所謂的「圈層」。

忠,德之正也;信,德之固也;卑讓,德之基也

語出《左氏春秋·文公元年傳》。意思是說:忠誠,意味著品行的純正;誠信,意味著品行的鞏固;謙卑退讓,是一個人品行的基礎。所以說,一個人如果想要成功,就應該時時刻刻注重提升自己的修養,做一個忠誠、信實、謙卑的人。

這一點在職場上表現的最為顯著。也就是說要想在職場上順風順水,就一定要做到忠誠,誠信和謙卑。忠誠的人,往往會在一個單位留下來,最終一定會做到「剩者為王」;誠信,往往是人品的表現,正如李嘉誠對一個人評價的那樣,「人品第一,態度第二,能力第三」;謙卑,就是謙虛而虛心,這樣的人在事業單位最好出頭,正所謂「靜水流深」。

君子動則思禮,行則思義,不為利回,不為義疚。或求名而不得,或欲蓋而名章,懲不義也。

語出《左氏春秋·昭公三十一年》。意思是說,對於君子來說,每一次行為都會用禮法來思考一下,不會做那些圖利而違背禮法的事,不會做不合於道義而內疚的事。

在這個社會上,有的人謀求名聲,而得不到記載;有的人想掩蓋行為,卻被明確地記載下來了,反而更昭著,這是其實就是對不義的懲罰。

反觀現實生活中,很多人自以為聰明,不是背信棄義做著弄虛作假的事,就是與人合作違背道義總是向著為自己斂財。這樣的人,可能會快活一時,但終究是會眾叛親離的。

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語出《左氏春秋·宣公二年》。意思是說,知道過錯而能改正,沒有比這更好的了。

這句話可以說是最廣為人知,也算家喻戶曉的一句名言。人活於世,一輩子不可能不犯錯誤,但是一定要有知錯能改的能力。這是能力,更是退思,是哲學,更是修為。

讀者們,關於「《左傳》的這些名句」,大家有何看法?如果喜歡本文章,請轉發收藏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道 的精彩文章:

書法第一人——王羲之,當年「飛筆點太原」,如今看來,妙不可言

TAG:文史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