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聯想微博改名引爭議,網友解讀過激,華為「躺槍」!

聯想微博改名引爭議,網友解讀過激,華為「躺槍」!

聯想目前在國內網上口碑極差,爭議最大的是聯想在中國電腦和美國電腦售價價格不同,還有3GPP事件。後來知乎曝出聯想落井下石,拒絕向華為供貨,當然聯想已經澄清是謠言了!不過,最近聯想董事長兼CEO的「不需要做操作系統和晶元」言論,CFO在接受CNBC採訪時,自己表述不準確,同時CNBC也用詞片面,導致網友解讀成「若關稅增加,聯想將生產線移出中國」言論。每件事都將聯想推上風口浪尖,赤裸裸的將聯想扣上一個「賣國賊」的名號,不過事實如何,聯想已經澄清,作為吃瓜群眾,我們應該保持理性頭腦。

如今,在風口浪尖下的聯想,聯想微博改名了,將聯想改為「聯想中國」,有知名數碼博主將聯想中國、微軟中國和索尼中國放在一起,容易讓人產生一種誘導,在潛意識中,誘導聯想不是一家中國企業。其實,從聯想的股權結構看,聯想確實是一家中國企業,其中,中科院佔了36%股權,而聯想控股職工持股會佔35%,中國泛海佔29%,中科院雖然是第一大股東,但是並沒有控制權和決策權,就像Naspers作為騰訊第一大股東,只有分紅一樣,控制權和決策權依然由馬化騰團隊執行,而掌握聯想控股的控制權和決策權是中國泛海。

那麼,問題就來了,聯想的股權結構或許存在不少問題,我們知道阿里巴巴、騰訊和小米等公司,雖然馬雲、馬化騰和雷軍都不是第一大股東,但是控制權和決策權在他們手中,他們掌握著公司的生殺大權,而聯想的第一大股東是中科院佔36%,聯想職工有35%的股權,中國泛海是29%,但是決策權是控制權在泛海手中,作為聯想的董事長、CEO,自己沒有決策權,任誰都感到不爽吧?

當然聯想微博改名「聯想中國」,有網友覺得很不妥,因為感覺一看就是外國企業,在風口浪尖下改名,很多網友解讀過激了,因為很多中國企業也在用這樣的名字,比如「華為中國」、「視覺中國」等,有很多網友覺得,命名方式不同而已,並沒有太大的問題。

不過,也有網友不同意這種命名方式,作為中國企業,就應該將中國放在前頭,應該命名為「中國聯想」、「中國華為」等,有趣三星在微博的命名方式就是「中國三星」,有網友覺得華為跟三星應該矯枉過正,大家覺得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日日科技說 的精彩文章:

道歉之後,聯想否認「撤出中國」!網友:為什麼受傷的總是聯想?
雷軍開心至極,首銷當天全額支付突破20萬台,618銷售榜第二

TAG:日日科技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