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商人去朝鮮做生意,大明亡後在那娶妻生子,如今家族已延續三百年

商人去朝鮮做生意,大明亡後在那娶妻生子,如今家族已延續三百年

在我國,不管是在古代還是現代,人們心中常常會有關於故鄉的情節。如今交通方便,不管是在哪裡工作,想要回家都可以很快實現。在古代就沒有那麼容易了,人們出行靠的是傳統的馬或者馬車,如果再窮一些的話只能是靠步行,一旦離開了家鄉,再想回去就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情,這更使得古人的思鄉情結十分濃重。

在韓國,也有一個家族,他們雖然已經在那裡生活了381年,可是他們卻時時刻刻都在想著回到中國。他們的很多生活習慣是中國傳統的習慣,就連族譜也是使用漢字來書寫,這是怎麼回事呢?

田氏家族在韓國是一個大族,他們不僅是存在的時間非常久,家族成員非常多,而且成員中還涵蓋了韓國整個社會的各個領域。其中有人經商,有人從政,也有人從事文化方面的工作,並且不管是哪個領域,拔尖的人才中都有出自於這個家族的成員,其中既有大學校長,也有陸軍總司令,可以說田氏在韓國,那是沒有人可以質疑的上層家族。

不僅是如今的家族成員身份這樣顯赫,田氏的祖先也是非常有名的,在當時,他們還做過國相,掌握著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方向,這是非常高的官職。

按道理說,這樣的家族應該是地道的韓國人才對,可是他們卻有著與中國更加一致的習慣。在春節時,他們也會張貼春聯,元宵節之前他們會到處去拜訪親戚朋友,還會吃中國傳統的食物--餃子,更令人吃驚的是,他們的族譜竟然是使用漢字來書寫的。而這一切都是可以解釋的,原因就是他們本就是中國人。

其實,他們原本的故鄉在山西,當時家中總共有兄弟四人,宋朝末年時,家裡實在是無法再支撐,只好和很多鄉民一樣遷移出去。不過當時老大留在了山西,而其他的幾位兄弟分別遷居到了河北各處,其中老二就定居在如今的邯鄲,他叫田彥實。

經過數百年的時間流轉,到了明朝時期,定居在田家已經到了第七代後人。萬曆年間,家裡還出了兩位高官。當時為了嘉獎有功績的人,朝廷往往會在其家鄉樹立牌坊。而當地有名的12道牌坊中,就有4道是賜給田家為官的人的,可見在當時,這個家族已經是相當了得了。

田家也有不少在經商的人,後來他們不僅與中國人做生意,與朝鮮也有往來,這主要是因為明朝時期,中國與朝鮮交好的原因,所以兩國的貿易一直是受到保護的。1637年,田氏後人田好謙就在做生意,這一年,因為賬務上需要,他去往朝鮮要賬。

熟悉歷史的朋友都知道,這段時期非常敏感,正是大清要滅掉明朝的時候,正巧那時候朝鮮是大明的海外基地,因此清軍就打到了這裡,並且將田好謙當做了俘虜。當時與他一起被抓的還有十幾個中國人,但是官兵看他氣度不像是一般人,穿衣也十分講究,就把他放了,乾脆留在了朝鮮。

因為戰亂的原因,當時再想回到河北是不太可能的了,所以他只好就此留下。當地的將軍見他十分有才學,字寫得很漂亮,文筆也非常不錯,就想要請他作為門生,可是他卻拒絕,原因是,他認為自己是大明的人。不過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終於知道故鄉是再也回不去了,只好安心在朝鮮生活。他在那裡娶了妻子,也有了孩子,還被朝鮮國王任命為通政大夫。

不過這一切並沒有使他忘記過去,他時刻提醒著自己,終歸自己是中國人,要按照中國的習俗來生活。他不僅這樣要求自己,還把這些都告訴給了自己的後人。後來他的兒子奉命出使中國,就替他完成了這項心愿:他藉機找到了父親原來在中國的後人,用中國文字完善了族譜。不過那時候,田好謙已經去世,並且離開20多年了。

可惜田好謙沒能親自完成這項心愿,不過他的一顆回歸祖國的心是令人感動的,作為中國人,不管是在世界的哪個角落,思念祖國的感情永遠不會停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曉雨歷史觀 的精彩文章:

他為大清立下汗馬功勞,能輕易稱帝卻不願意,死後還被毀墓鞭屍

TAG:曉雨歷史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