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玉石的收藏,從選擇到鑒別,告訴你怎麼收藏玉石!

玉石的收藏,從選擇到鑒別,告訴你怎麼收藏玉石!

由於文章篇幅的限制,上一篇文章小編只分享了一部分關於玉石收藏的小知識。經過小編努力的補充、整理和完善,今天小編將會繼續介紹沒講完的,關於玉石收藏的小知識。

繼續上篇文章所講,玉石的收藏小編認為是最難的,玉石的種類、產地、品種、以及玉石的各項數據等因素,也讓各種作假的人有了許多的可乘之機,使得市場上大量的假玉石琳琅滿目,讓許多玉石收藏者不知怎麼選擇和收藏,那小編接著分享關於玉石鑒別的小知識。

如果玉件在水中浸泡掉顏色,是贗品

作假者既要把顏色附著在玉件上,又不傷玉件,或者不被消費者看到玉件腐蝕的痕迹。那麼偽造的這種顏色,只能是浮淺的,附著在表皮的。如果在水中浸泡掉色,或者用酒精能擦掉,都是假東西。人工染色的最顯著特徵為:在裂隙、石性、瑕疵、綹裂處有顏料的不均勻堆積,顏色均勻鮮艷、外深內淺,沒有平面的漸進過渡跡象,粘貼在表面,光澤暗淡。

如果玉件在使用一段時間後顏色變淡,是贗品

玉石的皮色和沁色是常年所成,成為玉石的一部分,不可能在陽光下消失,也不可能在使用一段時間後消失(有些地域土層中的古玉除外,但掉色的古玉罕見)。玉石的顏色容易掉落與消退,在仿製糖色的玉石,以及翡翠玉鐲的顏色上尤為突出。

如果一塊玉件上有幾種顏色,未必是真品

老玉石形成五色皮或者沁,是非常難的,沁色有過渡。而偽造上去的顏色過於深重,好像一個「大雜燴」盡量在自然光線下觀看。

如果皮殼容易掉落,與玉件表面是兩張皮,是贗品

鹼性的一層外皮殼,一般採用放入鹼性強的液體中,也有放人尿池中做舊的。玉石為什麼放入尿池能結出皮殼來,要了解這一原理,觀察一下廁所的尿池就知道了,結在尿池上的那一層白鹼就是。如果是水泥的池子,由於水泥表面有砂眼,摩擦力與吸附力強,且有一定的吸水性,所以結成的鹼層牢固度很好;還有鹼性比較大的水,經常用水壺燒,水壺中就結一層鹼,不容易清理。做舊這一類皮殼的,一般為小玉件居多。

如果玉肉中有結晶狀的小塊,不是好玉石

玉石剔透,像油脂一樣溫潤,之間沒有雜質和黑斑,就是上品。如果有結晶狀的小塊,就是B類、c類貨,價錢低。古代大部分的玉石,以及漢唐以後的,尤其明清玉石,如果是上等品的,一定是剔透的好玉石。如果出現雜質大的玉石,雕的是皇宮貴族的用品,全是贗品。

如果玉件上出現如纖維一樣的小細毛紋路,或者紋路中有顏色,是贗品

玉石的水分隨其整體性而展現,表面光潔、溫潤,常年在地下受腐蝕,有的能形成牛毛紋匕現代仿品是經過酸洗製造牛毛紋,或者高溫後再冷卻,比如仿古玉石方法中的風玉,是選用石性較重的玉質,用烏梅水加濃灰水蒸煮後,將玉器趁熱放置於寒冷的風雪中,使質地堅硬的玉器淬裂出細如髮絲的紋理,最後用提油法上色,以冒充牛毛紋古玉。

如果玉件的牛毛紋路大小均勻,顏色深淺均勻,里外顏色沒有過渡,必是贗品

牛毛紋或者血絲紋,就是將雕刻拋光好的玉件,經白灰皮處理後,加熱產生像牛毛、血管等一樣的細小裂紋,再放人調有一定濃度的溶液里(牛毛紋用氧化鐵溶液、血絲紋用氧化錳溶液)淬浸。用放大鏡、顯微鏡觀察:裂紋深淺大小均勻,裂隙中的顏料沉澱物深淺大小也均勻,較大裂隙中透光觀察,里、外部位顏色沒有過渡變化。

如果有毛細紋路的玉件在二碘甲烷溶液中顏色更清晰,必是贗品

將整個玉件放人二碘甲烷溶液里觀察,牛毛紋或血絲紋更為清晰,折射率變大。真品的顏色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如果有兩個工藝一模一樣的玉件,應該是廉價產品

如果是手工(人拿著機器加工)製作的玉件,不可能出現完全一模一樣的產品,真正的上品玉器都有其自己獨特的造型。如果是B類、c類的貨(掛件類具多),大多是流水線的工藝,或者是機器模子製作。

如果兩個玉件輕輕碰撞,聲音沉悶,是贗品

這一點主要為了鑒定手鐲。如果是A貨手鐲,兩隻輕輕相碰時,發出的聲音很清脆,因為還是玉石的硬度和結構決定的。古代曾以玉石為樂器,比如玉磬。玉鐲出現沉悶的聲音,又是現代的玉鐲,必然受過強酸腐蝕,改變其物理與化學性能,要麼是石粉壓制。

如果用放大鏡觀看,能見斑癬的玉件,是贗品

現代仿古玉器一般在雕刻、拋光好之後,再進行做舊處理,塗上氫氧化鈉,包裹上石灰(氧化鈣)等鹼性物質,放入鋸末或其他介質中燜燒若干時間,使玉件在還原條件下表面失水疏鬆,產生假鈣化的痕迹。例如白灰皮、雞骨白。這種玉件由於受熱不均勻,導致腐蝕程度不均勻,用放大鏡、顯微鏡觀察,很容易看見癬狀、斑狀。色差明顯的雞骨白,雕刻軌跡隨著受腐蝕程度的不同而顯得時明時暗,受腐蝕程度越強的部位,顏色越淺,質地越疏鬆。

如果是玻璃光澤的玉件,表面有刷痕的,是贗品

古玉受沁出土時,有的表層有一些鈣化膜或玉髓膜,在瞬時與空氣接觸後失水氧化為一層具有玻璃光澤的薄膜,玉件呈現出溫潤晶瑩之感。作假的人為了模仿這種效果,往往在玉件上用環氧樹脂、水玻璃、二丁脂、硅酸鋁溶液、磷苯二甲酸、乙二胺等配製後進行塗抹,再用中溫烘乾、打磨、拋光,使之產生玻璃光。如果用放大鏡、顯微鏡觀看,可以發現有流紋與刷痕的現狀,這是因為腐蝕溶液塗抹時厚薄不均造成的。

如果玉件的玻璃光澤太「賊」(就是火氣太重),是贗品

古玉受沁出土時,有的表層出現鈣化膜或玉髓膜,這一層膜具有玻璃光澤,但應為樹脂光澤或臘狀光澤,就像瓷器表面一樣,古代瓷器表面雖然有玻璃光澤,但其光澤很舒服,似有蠟狀,而不是賊光。

如果玻璃光澤與玉肉是兩張皮,是贗品

雖然古玉能形成玻璃光澤,但不是輕輕附著在其上,而是經過時間慢慢形成的,與玉肉形成過渡。如果這種玻璃光澤與玉料的晶粒間有一定的色差,直接沒有過渡,必然是贗品。

如果玉件死角有蠟、拋光膏,必然是贗品

這是上假皮時所使用過的蠟,也是拋光時所使用過的蠟,以及有淺綠色的氧化鈰、氧化鋁等打磨粉和拋光膏殘留。有拋光、打磨所產生的灰黑色泥狀粉末殘留。

如果玉件上有火燒的裂紋,必然是贗品

這是一種仿雞骨白的玉器,需要用火來處理,比如用氧氣焊槍對局部烤燒,玉件變白,形同石灰,故俗稱石灰浸,用火燒過的必然出現裂紋,真品沒有。現代小玉石掛件上做的皮,有一部分使用了火燒。

如果有鐵鏽點的玉件,必然是贗品

這是一種仿造古沁色的做法,就是仿古方法中的叩銹。將玉器用鐵屑與熱醋拌和浸泡,再埋到潮濕的地下十幾日,取出來埋在土裡數月。玉器山於鐵屑的腐蝕而形成深紅色的橘皮紋,並帶有不易消除的土灰斑,這種假紅色不可能吃進玉肉中,時間一長會消退。現代的做法是用硝酸泡鐵屑,刷在玉件上,然後埋一段時間。

如果玉石的血斑點不自然的必然是贗品

這一種玉石是仿製血沁古玉。老仿製的方法有狗玉、羊玉等。現代用開縫入色的方法,無論哪一種,其顏色不可能與時間同步。這種玉沒有古玉溫潤,顯得枯澀。

如果玉件沒有一點石頭紋理,又透又亮,直接是玻璃

玉石沒有這樣的結構,即使再乾淨的玉石和翡翠,用放大鏡看也有石頭的紋理。玻璃生產的玉石特點是結構一致,內有氣泡。

如果玉件的斷面很鋒利,直接是玻璃

要勤觀察玻璃的斷面、玉石的斷面、瑪瑙的斷面以及石頭的斷面。玻璃的斷茬非常明顯,又光又脆又鋒利。

如果玉件與高等的羊脂玉是同一種色,又沒有壓手感,是石粉壓製品

能達到羊脂玉的玉石,只有和田的羊脂玉,即使俄料也不能達到羊脂的效果。既然羊脂玉幾百年來成為玉石的主角,既然今天的新疆籽料比黃金還貴重,市面上怎麼會出現廉價的羊脂玉呢?這是一個簡單的邏輯思維。

如果玉件上蓋著厚厚的土,摳不掉,又出現在市面上,是贗品

這是用邏輯思維解決的一個鑒定難題,什麼樣的邏輯思維呢?就是說,如果市面上出現蓋著厚厚一層土的玉件,說明了它是出土的東西,絕對不是傳世的東西。既然是出土的玉件,有可能擺在店裡出售嗎?有可能擺在地攤來出售嗎?玉器非常珍貴,尤其高古玉,出土的玉器如果沒有嚴重的鈣化,更為珍貴,這樣的真品,哪個人不是找大收藏家交易?或者上鑒寶節目,或者進行地下交易呢?

如果玉件的雕琢粗糙,只是凸出處光滑,是贗品

這是因為現代的拋光工藝根本解決不了死角光澤的原因,雕琢後的玉件只能拋光到砂石能自由運動的地方。死角又深又小,再小的拋光砂只能藏在裡面動不了,再細緻的拋光砂條也是直的,彎不到深而細的死角裡面去。在這一方面,最好自己親手做個實驗就明白了。

如果玉件工藝的重要部分被打磨下去,是贗品

表現玉件圖案內容的主要部分被打磨了下去,這樣的產品一定是贗品。即使作為工藝品,也不是好東西。最常見的有人物雕像的鼻子部分,因為鼻子部分線條小,又凸出臉部的平面,所以在滾筒中拋光時最容易傷碰到。

如果玉件的拋光面出現非常規則的半月形痕迹,是贗品

這是機器刀頭留下的痕迹,古代的工藝根本沒有這種痕迹。

如果玉件有殘點,又磨光了一部分殘點,是贗品

這是人為破損邊沿,或者破損其他部位,為了偽造玉件傷殘的痕迹。比如玉璧,邊沿處常有故意磕碰的痕迹,為了打磨光滑,有的殘缺點打磨得過分了,有的則輕微地打磨了,完全不是同步磨損,人工的味道太濃。

如果玉件太平整,比如玉璧,一圈的厚度一模一樣,是贗品

這是機器切割的原理,如果是古代的解玉,不可能出現這麼規則的厚度。

如果市場上到處能見的古玉,是贗品

這是簡單的邏輯問題,只要能掌握這一條,基本上可以不在市場上被蒙了,可以將玉件視為小玩意來收藏了,但絕對不會出高古玉的大價錢來收藏,因為你已經知道了,高古玉不可能流落在街頭隨意叫賣,因為這個年代的人不是幾十年前的人了。不要僥倖自己是最幸運的一個,在地攤上碰到了高古玉,還以為撿了大漏,發了大財,不要抱這樣的夢想。

如果玉件上的幾個鑽孔大小一樣,是贗品

比如玉件上的象鼻穿,從大處到小處角度一樣,直鑽孔的孔徑也是一樣,那麼這件東西必然是假貨。古代即使有管鑽,也沒有高速旋轉的機器,是人工在鑽,肯定有誤差,不可能同心而鑽,總有搖晃,所以鑽孔往往出現人工的痕迹。

如果玉件上粘有赤鐵礦粉的顏色,顏色深,容易掉,是贗品

伴有赤鐵礦粉的玉器多出現在原始社會到漢代時期,是古人喪葬文化的一種儀軌。紅色以辟邪,隨著年代慢慢附著在上面,很牢固。作假的人常用硃砂等來模仿紅色皮,一擦就掉。

如果用放大鏡看,玉件上有刷紋,是贗品

有些仿古玉表面的刷紋根本不用放大鏡就能看見,有些則需要用放大鏡。這是作假的人用細砂布、皮革、毛巾等盤玩出來的玉件,以冒充熟坑器。再怎麼用柔軟細緻的東西盤玩打磨,都會留下規則的刷紋。

如果玉件上的色斑呈斑狀,或者呈團塊狀,必然是贗品

出現斑狀和團塊狀的顏色,一般有兩種現象造成。一種是褪色法,就是選用有色料,有青黃料、糖黃料等岫岩河磨料,或新疆和田山料(蛇紋石化透閃石岩、大理石化透閃石岩等),雕刻拋光好玉件後,用臘將玉件局部封隔,再放進酸液處理做石灰皮,酸腐蝕後取出將臘烤化,露出原色。此方法極易蒙蔽人,因為玉料上的青黃、糖色類的色斑是原生色,大多數人容易放鬆警惕。其實,在放大鏡下或顯微鏡下觀看,原生色與被腐蝕褪色部位有很明顯突變現象:晶粒自形完整程度、晶隙的乾淨程度、晶體邊緣的稜角圓潤程度、色調色澤的自然程度等等都有很大差別。

還有一種是加色法,就是選用淺色、粒粗的新疆山料、山流水料或青灰俄料、灰白青海料,雕刻、拋光後,用酸蝕法做石灰皮後,再用臘封局部,留下空白部位加染色劑染色,做仿沁色。

好了,小編對玉石收藏的一些小知識暫時就了解的這麼多了,不知道大家看了之後有沒有什麼不同的想法和要補充的呢?歡迎大家在下方評論出來,錯則改之,無則加勉,我們大家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京卞氏拍賣 的精彩文章:

對於四大名玉·藍田玉的了解有多少?
綠松石對我們的好處,你知道哪些?

TAG:北京卞氏拍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