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什麼滅亡巴國、蜀國的是秦國,而不是同樣鄰近的楚國?

為什麼滅亡巴國、蜀國的是秦國,而不是同樣鄰近的楚國?

眾所周知,今四川省、重慶市一帶,在歷史上被稱之為「巴蜀之地」,這是因為該地區曾存在巴國和蜀國這兩個諸侯國。巴國,周朝時期位處今西南、長江上游地區的一個姬姓國家,子爵,國都為江州,即今重慶市江北區。商周春秋時期,古蜀王國的疆域北達漢中,南至南中,東至鄂西清江,並定都今成都市一帶。根據《戰國策》、《左傳》等史料的記載,周慎靚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秦國張儀、司馬錯等率軍攻滅巴國(今四川東部)、蜀國(今四川西部)。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滅亡巴國、蜀國的是秦國,而不是同樣鄰近的楚國?

首先,從地理角度來看,秦國位於黃河流域,而巴國、蜀國則和楚國一樣,主要位於長江流域。對於秦國來說,如果從關中地區出兵進攻巴國、蜀國,需要翻過秦嶺地區,也即道路險阻,增加了秦國進攻巴國和蜀國的難度。不過,最後的結果則是秦國消滅巴國和蜀國,而不是地理位置同樣鄰近的楚國。究其原因,主要分為以下幾點。一方面,就秦國來說,實際上在進攻巴國、蜀國上,也存在著爭議。就秦惠文王重用的縱橫家張儀,就主張攻打韓國等戰國七雄,而不是進攻巴國、蜀國。在張儀看來,進攻韓國後可以劫持周天子,挾天子以令天下。

與此相對應的是,秦國名將司馬錯主張藉機滅蜀,認為「得其地足以廣國」,「取其財足以富民繕兵」(《戰國策·秦策—》);而且巴蜀可從水道通楚,「得蜀則得楚,楚亡則天下並矣」(《華陽國志·蜀志》)。在兩種觀點的交鋒下,秦惠文王經過一番取捨之後,採納了司馬錯的意見,而且讓張儀和司馬錯一起率軍進攻巴國和蜀國。由此,相對於楚國,秦國君主秦惠文王的目光更加長遠,其手下司馬錯也看到了巴蜀之地的長遠價值。也即攻佔巴國和蜀國地區後,不僅可以趁勢攻打楚國,也能夠為秦國一統天下提供充足的糧草支持。

至於楚國來說,根據《戰國策》、《左傳》等史料的記載,楚威王一至十一年(公元前339年—329年),楚國把兵鋒指向巴國最後一道鹽泉,很快攻佔今重慶巫溪縣、巫山、重慶奉節縣一帶,設為巫郡。至此,巴國三大鹽泉已盡失於楚。也即在秦滅巴蜀之前,楚國也攻打了巴國。不過,就楚國來說,攻打巴國主要是為了奪取巴國的鹽泉,而不是佔據巴國、蜀國的疆域。換而言之,楚國主要是希望從巴國、蜀國身上獲取直接的利益,而不是藉助於巴國、蜀國來一統天下。因此,楚國本來有機會在秦國之前奪取巴蜀之地,不過,其最終還是注意力放在了中原和東南地區。

最後,就楚國來說,在戰國中期一方面和韓國、魏國、趙國爭奪中原地區。另一方面,在秦國消滅巴國、蜀國之際,楚國選擇對越國用兵,從而將楚國的疆域擴展到今江蘇、浙江一帶。並且,楚國還和齊國爭奪淮北之地。由此,非常明顯的是,相對於秦國,楚國在對外擴張上擁有更多的選擇,這也是其沒有優先消滅巴國、蜀國的重要原因。而就秦國來說,秦惠文王在位時的擴張方向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特別是韓國、魏國、趙國這三晉諸侯的聯合,給秦國帶來了不小的壓力。在此背景下,秦國因為東進中原地區的受限,所以優先解決了相對弱小的巴國、蜀國,這無疑為秦國之後擊敗山東六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文/情懷歷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情懷歷史號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劉禪投降後被封為安樂公,而孫皓投降卻被封為歸命侯?
曹操有25個兒子,卻只有一人敢反抗司馬懿,結局非常悲慘!

TAG:情懷歷史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