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家有郎紅,吃穿不愁」罕見的郎窯紅瓷器到底有多紅?

「家有郎紅,吃穿不愁」罕見的郎窯紅瓷器到底有多紅?

古代有句話叫「想要窮,燒郎紅」那是不是說郎窯紅不值錢呢?恰恰相反,郎窯紅特別珍貴,但是極少有人能燒出來,「十窯九不成」,有些人終其一生也燒不出來,所以燒了很久少不出來,也把家裡搞得傾家蕩產了。因此間流傳的還有一句叫「家有郎紅,吃穿不愁」。在當時景德鎮御窯不惜一切代價,全力復燒紅釉瓷器,成功創製出了全新的紅釉瓷器品種——郎窯紅。那麼就讓我們看看這個值得大家冒著傾家蕩產風險去燒制的郎窯紅到底為什麼如此珍貴呢?

郎窯紅瓷器有著「明如鏡、潤如玉、赤如血」之美譽,釉面潔凈通透,流動性比較大大,通體玻璃質感,呈有大片裂紋,釉色濃淡不均,色調飽滿鮮艷,洋溢著一絲絲動感,令人感到充滿希望。多是大型器物,譬如說觀音瓶、棒槌瓶、膽式瓶、梅瓶、蒜頭瓶等等。也不乏中型器物,譬如說盤、碗、爐等等。它們的造型大氣華美,和跳脫明朗的釉色相輔相成。即使很少有郎窯紅帶有款識,但是我們也能夠知道,這種生產成本極大的瓷器,也只有皇室才可以使用。郎窯紅的顏色鮮紅,艷而不俗,故而能夠受到皇帝垂青。

明朝初期,朱元璋打敗了各路將領,開闢了明朝。朱元璋是靠紅巾軍起義的,所以就大力推行紅色王朝,所以當時釉里紅瓷器是那個年代最受歡迎的。但是這個顏色當時並不容易燒制出來,顏色總是不是很盡人意,不能做到真正的紅色,總是有點灰白,而且失敗率高。直到有次鄭和下西洋帶回來的鮮紅土,才讓景德鎮燒制出來鮮艷的紅色,使得這種顏色的陶瓷一度名聲大噪,號稱」以西紅寶石為釉「。而且本來這種土就很少,要從海外帶,那時候的交通運輸也不是特別的發達,所以產量就特別少而且價格很高。

後來明朝實行海禁,鮮紅土稀缺,所以幾乎快要消失了。所以說在那個年代,這種號稱「以西紅寶石為釉」的瓷器就有多珍貴更不要說流傳至今的了。

清代康熙皇帝酷愛古代瓷器,尤其喜歡紅釉瓷器。這是因為在中國傳統古文化中,紅色寓意大吉大利。但是高溫銅紅釉的燒制工藝難度非常大。從明代開始,紅釉瓷器燒造就十分衰落。後來經過長年累月的戰亂幾乎失傳,在清代制瓷匠人才開始重整旗鼓,力求恢復紅釉瓷器的昔日風光。我們都只到高溫銅紅釉很難燒好,對燒成氣氛的要求非常高,郎窯紅釉的著色劑是銅,須得在1300攝氏度以上的高溫之下才能燒制出來,並且銅是一種特別活躍的元素,在不同窯溫下,呈色也不同。

郎廷極本人對於陶瓷興趣是很高的,於是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終於燒成了紅釉。由於當時燒窯工藝並不成熟,因此百窯難出一件。在當時景德鎮御窯不惜一切代價,全力復燒紅釉瓷器,成功創製出了全新的紅釉瓷器品種——郎窯紅。雖然是仿製明朝時期的,但做工和品色也是非常精緻。是但即使成功了,難度也是非常大的,當時的民間其實傾家蕩產也無法做到,所以造就了郎窯紅的珍貴,以及它的收藏價值之高。

郎窯紅瓷器可分為單層釉與雙層釉。雙層釉郎窯紅瓷器無「脫口」的情況,單層釉郎窯紅瓷器口沿露胎,於是出現「脫口」情況;又因為釉慢慢下流,器身出現「垂釉」現象,上半部分釉色淺,下半部釉色深;只要做工精細以及火候恰好,器身出現「郎不流」現象,垂釉通常不會過足。所以說要是想收藏郎窯紅的朋友也一定要學會基本的鑒別,掌握學會看脫口和垂釉和郎不流這三個特點。因為現在很多人也瞅准了郎窯紅昂貴珍稀的特點,製作假貨流傳市場,畢竟現在科技發達,製作這樣的紅瓷器還是非常容易的。那這種就遠遠不如郎窯紅值錢珍貴了。所以一定要有雙火眼金睛才能在市場上挑選真品。

總而言之,就是因為那個時期的郎窯紅燒制困難,民間幾乎沒有,所以價值很高,甚至要高於青花瓷等,收藏價值自然也是隨著市場水漲船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京卞氏拍賣 的精彩文章:

潘天壽的作品告訴你:極簡和「簡約」是倆碼事
收藏雞血石印章要看這幾處

TAG:北京卞氏拍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