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與禪法
再來,我們要跟各位談的就是佛法與禪法之間,從經文上來看,我們可以說他是佛法,但是從語言模式是來看,他是禪法。那麼佛法跟禪法有什麼不同呢?大家稍微留意一下,你對禪怎麼定義呢?
我們這個講了很多了,在印度人對禪的定義是說,思惟修或者靜慮,或者功德叢林。我們中國人對禪的定義,叫作菩提涅槃妙明真心,這八個字,寫起來好漂亮,要考試這樣寫,一定100分,可是問你,你也不知道,什麼叫菩提涅槃,什麼叫妙明真心,你都不知道。
這個禪在中國人的這種定義,我們的祖先他都知道,他很清楚。換句話說,當時講這八個字的時候,他們是非常白話的話,在生命的初始狀況之下,他們接受的很清楚,我們現在變成一種意識形態,一種概念,現在我們所造成的一種現象反而是不了解這八個字是什麼意思。你能不能用現在的話來講?你能夠用現在的話來作表達的時候,你對禪這個東西你就能夠知道了,你就有深刻的印象,也就是說你也能夠恢復到生命的初始狀況,初始條件的認知非常重要。
禪,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講,叫作存在,很白話的「存在」兩個字,什麼存在呢?生命的存在。佛是覺悟,覺悟什麼?覺悟生命的存在,不然你要覺悟什麼呢?覺悟人生宇宙的大道理,道理到底有多究竟?是怎麼究竟呢?你不知道,就是生命的存在,就是這個生命的存在。
所以,講禪,就是存在的顯現,讓存在顯現出來,講佛,就是去覺知那個部分。換句話說,你要達到佛陀的這種境界,你非得用禪的這種生命存在的一再提升這個方法,才可能達到佛陀的最高境界。所以生命存在的本質,你一再地提升跟超越,達到最高境界,止於至善的時候,你就是成佛了,就是這個意思。
所以我們把佛法翻譯成覺悟的方法,把禪乾脆直接翻譯成生命的存在,那就很簡單了,那種感受怎麼樣,是不是比較具體。要不然跟你講,佛者,覺也,覺者,分三個階段,自覺、覺他、覺性圓滿,自覺什麼?覺他什麼?覺性怎麼圓滿?當然考試這樣寫是100分呢,但你內心裡頭還是一片空白零分。禪是什麼?菩提妙明真心,菩提涅槃妙明真心,六個字八個字都是100分。禪是什麼?你還是不知道。所以書籍裡面有很多有關禪的書,你去翻翻看,都是胡說八道,亂說一通,什麼生活禪、現代禪、安祥禪、糊塗禪,都有了,他不知道講什麼,胡說八道,因為他沒有標準嘛。
禪不是沒有標準,禪很活潑沒錯,但他活潑有一個範圍,他什麼在活潑?禪很活潑但他怎麼在活潑?是生命本質,是生命很活潑,他不是一個枯竭的生命體,他是一個活活潑潑、確確實實的活潑蹦跳的一個生命,這個生命活潑,不是妄想紛飛的那種活潑,那完全不一樣。
一個人會妄想,你去注意看看,那個人缺乏生命感,他會坐在那裡偶爾也會笑一笑,偶爾也會哭,你跟他講話他完全缺乏生命。就是說,那一種生命感,他無法體驗出來,表露不出來,那個是妄想。真正能夠具有那種活潑蹦跳的生命情操的人,他不是這個樣子,你一看到他你就會覺得這個人好象生龍活虎一樣,雖然坐在那個地方,你看他眼光炯炯有神,生命力一再散發出某一種魅力。我們不是,胡思亂想的人坐在那邊好象快要塌下去的感覺,這是完全不同,這是佛跟禪之間我們可以去體會的。
擷自《維摩詰經》


TAG:海雲和上法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