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好詩的標準:臧棣、盧衛平、唐曉渡談論什麼是好詩

好詩的標準:臧棣、盧衛平、唐曉渡談論什麼是好詩

點擊箭頭處「藍色字」,關注我們哦!!

好詩的標準

臧棣

當代詩歌的好詩標準,是一個容易引起紛爭的話題。大家對什麼是好詩、什麼是壞詩經常感到很茫然。但我覺得,判斷一首好詩的標準,相對來講,還是比較固定的。看什麼是好詩,第一個衡量標準,就是看這首詩挖掘、揭示的詩歌經驗是否獨特新穎。第二個標準,是看詩人的語言在表達獨特的經驗的時候是否獨特、新穎有創意。這兩個標準,是衡量一首詩好壞的很重要的、相對穩定的尺度。

如果再衡量一首詩是否偉大,肯定要超過這個標準。當代詩歌中,一首好詩所用的語言,比如說到底是用口語,還是用書面語,我覺得問題不是很大,用口語也能寫出好詩。用比較有活力的、靈活的書面語也能寫出好詩。關鍵是看詩人揭示的詩歌經驗,那種語言的獨特性。

好詩的標準,可能受讀者個人的偏愛影響有不同,那麼具體判斷一首好詩的時候,意見可能相反或者差別很大。但什麼是好詩,其實大致還是能判斷出來的。

盧衛平

一首詩,要成為好詩,就是要在一切「舊事」中去尋找和發現新的東西,要言說出一件已經真相大白的事物「新的秘密」。這裡有兩點很重要,第一,你是否獨一無二地找到和發現別人從未找到和發現的感受,沒有任何一種文體比詩歌更強調惟一性和獨創性。一個詩人比一個哲學家更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寫黃鶴樓,崔顥寫了,李白就不敢寫,只能留下「眼前有景題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的喟嘆。因為李白沒有在黃鶴樓這件「舊事物」上找到「新東西」,或者說他能找到的崔顥先找到了。崔顥的黃鶴樓成了千古絕唱,而其他人寫黃鶴樓都被崔顥遮蔽了。第二,你找到「新的秘密」,用什麼樣的語言,把這個「秘密」說出來,這是詩的基本要素,也是一首詩好與壞的重要標準。

讀詩是需要瞬間直覺的。讀到好詩時,我們常常說眼前一亮,這「一亮」就是瞬間的直覺,而這直覺只有在遭遇到被重新命名的事物,才能「瞬間一亮」。就像一個在你很多年的印象里一直灰頭土臉的老同事,兩年不見突然西裝革履,紅光滿面。你在驚訝的同時在心裡快速地完成了對這個老同事的重新定位和命名。平庸的詩總是讓人恍恍惚惚,昏昏欲睡。總是讓人感覺到他的詩在另外一個同樣平庸的詩人的詩集里看過。一寫到女人就是花,一寫到雨就是淚水,一寫到霧就是憂鬱,一寫到秋天就是落寞。有多少「詩人」靠這種簡單而又弱智的複製「混」得「詩人」的頭銜,就是這樣的「詩人」敗壞了詩的名聲。他們寫了一輩子「詩」,詩集等身,卻沒有寫出屬於自己的一個句子,甚至一個詞。特別是那些平庸的「抒情詩人」,他們看到什麼都習慣「啊」幾聲,都喜歡「多麼多麼」幾下,他們還為自己出口成詩洋洋自得。他們應該知道幾乎所有的人來到世界上第一個會說的詞就是「啊」,差不多過了三歲,就開始會「多麼多麼」了。

什麼時候一個詩人對已有一百個詞條的事物說出第一百零一個詞條,他就離寫出好詩不遠了,他就有可能成為一個優秀甚至傑出的詩人了。

唐曉渡

就什麼是好詩,有兩個比較有意思的說法:其一,是一位美國詩人說的,「一首好詩會讓我的腳後跟都有感覺」;其二,「像一個小盒子一樣。聽到它,好像聽到吧嗒一聲,這個盒子關上了。那它一定是首好詩」。前者說的,是詩會調動我們全身心的感官,都參與來領受這首詩;所謂「小盒子吧嗒一聲關上」,是內容和形式達成了種高度統一。

一首好詩,它起碼有兩個指標:提供了獨特的審美經驗;提供了獨特的表達方式。二者是不兩分的。傳統詩要求韻,就是有餘韻。所謂「吧嗒一聲」,講的是獨特的經驗和獨特的表達,在形式這個層次上達到了高度統一。這樣的詩就是好詩。中國古典詩歌,有些讀來忍不住扼腕擊楫。這種時候,一定是全身心被發動起來的時候,比如說杜甫的《秋興八首》,它就有「吧嗒一聲」的效果。

現代詩在這方面比較寬泛一些,但總的說來,現代詩對應的我們的經驗和想像,比古典詩更為豐富。中國古典詩歌要是找意象,可能有幾百個之多,很多時候靠「點鐵成金,內部翻新」。裡面有大量的農業文明的意象,月亮、折柳、灞橋送別啊,這一類是自然意象和農業文明的意象。而現代詩歌,大量採用了工業文明的意象,還有內心的經驗和意象,以及被它刺激起來的這種想像力。在傳統詩歌裡面,不入意象、不入詩的這些經驗,都會進入到現代詩歌里。

有些詩,好像是指向了另外的一種經驗,一種既有關聯、但是更縱深的經驗。這樣的詩,一定是首好詩。

轉自星星詩刊微信公號,有刪節。

(作者:內容來源互聯網,只用於交流學習,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更多

·

下方

2017年讀睡詩人合著詩集《讀睡詩選之草長鶯飛》已出版發售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睡 的精彩文章:

讀睡古詩詞 紅豆含羞綴滿枝,相思幾度有誰知
雙硯齋詞話:看古人如何講述濟南的風景

TAG:讀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