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孤》「打拐」要嚴打,別讓人販子拐去家庭的希望
在2015年3月20日上映的電影《失孤》,是由華誼兄弟製作的一部「打拐」題材的電影,由彭三源自編自導,劉德華、井柏然、吳君如等人進行聯合主演。影片主要講述了1998年,雷澤寬兩歲的兒子雷達丟了,雷澤寬開始了長達十四年的尋子之路。一路上雷澤寬歷經艱辛,在尋找孩子的路上認識了四歲時被拐修車小伙曾帥,僅一次修車經歷讓兩人結識,在了解到雷澤寬的尋子歷程之後,曾帥不僅沒有收取修車費用,更與雷澤寬一起踏上尋親之旅,途中兩人建立了父子般的情誼。雷澤寬幫助曾帥找到了失散多年的親人,雷澤寬呀帶著曾帥送他的導航儀繼續踏上了自己的尋找之路 。
在我們傳統的觀念之下,父與子之間的關係是一種非常特殊的存在。這部影片的故事其實並不複雜,八個字便可概括:失孤-尋孤-遇孤-成孤。這部影片在開篇,就是一張嬰兒的照片,清澈純真的眼神與即將要上演的世間醜惡形成鮮明的反差。
《失孤》這部電影題材沉重,但是並沒有誇大這個人物的苦情,而是通過一張地圖、一輛臨近報廢的摩托、衣衫襤褸的外表,黝黑乾裂的皮膚,從這些外在讓觀眾感受長達十餘年之久的尋親之路是多麼的艱辛。《失孤》這部電影講重點放在寫人,通過找孩子的父親,和找雙親的孩子,這兩個人物,來向觀眾展示失去父母的孩子和失去孩子的父母是多麼的痛苦。全片更偏重於用細節打動人心,比如印表機吐出尋找孩子的旗幟時,旗幟上孩子雙眼的特寫鏡頭,同時也更能引發觀眾對打拐這一社會現象的思考。
《失孤》這部影片中,彭三源導演的女性視角使得影片以細節見長。雖然影片中的戲劇衝突會變少,但是多的是立足大量調查訪問而形成的故事基礎,單單是真實這一點就能足夠打動人心了,加上劉德華和井柏然回歸本真的演繹,無論是劇中人還是局外人都會有很大的觸動。
但是除此之外,《失孤》從藝術作品的角度來看,我認為,沒有給我們帶來特別大的驚喜,雖然這部電影雖然關注了殘忍的社會現實,但是我們不能因為這部電影關注了社會現實,他就可以在藝術上成為一部好的電影。這部電影它並沒有沒有觸及最核心的痛點,對於尋找孩子的父母,內心的希望與絕望交織的感受,企圖用一種正能量的形式表現,沒有經歷過,所以不懂得,只是平鋪直敘的形式進行展示。
但是影片還是通過電影的藝術形式把拐賣兒童的話題,帶向大熒幕,使更多的人知道拐賣兒童帶來的傷害,所以對觀眾留下的反思來說還是非常深刻的,希望這世上不再有拐賣兒童的事情發生,希望每個家庭都能幸福美滿。


TAG:搜奇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