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要比核武器還危險得多嗎?
現在,AI武器已經被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以色列和韓國等國家部署和開發,包括381種部分自治武器和軍事機器人系統。這些基於人工智慧的槍支、飛機、船隻、坦克、機器人,將有可能在演算法的控制下,掀開未來的世界大戰。
它也被視為一種致命自主武器系統(LAWS)——不僅「會思考」,能辨別自然語言,還能「有意識」地尋找和辨別攻擊目標,以傳統武器和士兵無法比擬的速度和效率消滅對手。
Google與美國國防部合作,能用先進的計算機視覺,自動識別無人機拍攝的38個類別的物體
因為它們攜帶著目前一切武器都難以預測的殺傷力,AI專家在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 華盛頓年度會議上表示:
AI武器將會帶來「戰爭中的第三次武器革命」,成為人類生存最大的威脅。
而對於AI武器的破壞力,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曾在聯名2000多位AI專家請願禁止「殺人機器人」時說道:請一定記住我的話,AI要比核武器還危險得多。
其實我們日常生活中對AI已經並不陌生,從Siri通過語音識別我們的需求,到網路通過用戶畫像實現對廣告的精準投放,2017年,進化版AlphaGo的Master機器人甚至團滅圍棋頂尖高手,AI技術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進步。
但當它用到武器之中,雖然並不會像《終結者》里那樣科幻,但依然足以令人畏懼。
AI武器將成為一個自主性的殺傷性武器,不僅將能在任何環境下被任何人採用,還能讓戰爭變得工業化、超越人類道德規範,從而變得無法掌控。這也是為什麼它在火藥和核彈之後,被稱為武器的第三次革命。
只要人們在武器內設置了演算法,再加上豐富的感測器、不同功能的監視器等,一個武器就能精準識別、跟蹤、定位某個戰鬥人員,還能中途重新編輯程序和篡改演算法,跟蹤更多戰場變數。
在密集的戰鬥空間里,決策、部署和速度就是關鍵資產。AI能夠精確制導武器,不用士兵操縱,就能讓飛機、戰艦、裝甲車大規模絞殺敵人,獲得更顯著的勝利機會。
以往的戰鬥速度和持續時間都會被改變。因為AI武器的殺戮速度,無論是在行動還是思維上,都完全可以超過人類保護自己的速度。
2000年,德國漢諾威舉辦的世界博覽會上展示的機器人。圖片來源:美聯社
雖然表面看起來風平浪靜,各個國家還在用傳統武器來縮小與世界軍事力量的差距,但AI帶來的無人戰鬥實力正在逐步顯現,由技術驅動的「輕型戰爭」一直在暗流涌動,等待爆發。
各國正在研究的AI武器一般包括七大類:遠程自動射擊機器人、智能型無人機系統、無人艦船與潛艇、自主射擊陸戰武器、智能型導彈體系、網路攻擊與衛星攻擊武器等等。
現在,美國海軍陸戰隊的海軍X-47B無人轟炸機已完全由計算機操控,韓國的Super aEgis II自動炮塔、俄羅斯的Platform-M戰鬥機器人都已實現自動化控制,還有很多無人機、安防機器人已難以區分軍用與民用的界限。
美國五角大廈的軍方智囊團一致認為人工智慧、機器人和人機協同將改變戰爭進行的方式。俄羅斯高級軍事官員也表示,機器人近幾年內將在戰爭中被廣泛使用。
而且全球技術支出的加大,也讓「完全自治」的人工智慧機器更有機會實現。國際數據公司的研究表明,全球機器人技術支出將從2016年的915億美元翻倍增長到2020年的1880億美元。
以色列的鐵穹防禦系統部分是自治的,軍方官員說完全自主武器很快就會普及. 圖片
人工智慧正在顛覆原有的社會結構和分配方式,數據已經成為了最重要的資源。
現代社會已不像過去對石油、殖民地那樣瘋狂渴求,傳統的戰爭幾乎已無利可圖,消息社會裡最重要的資源是無形的,未來的戰爭勢必是一場技術戰。這也是為什麼這麼多年來,大規模的戰爭都沒出現過的原因。
是的,人們正在為高科技戰爭做準備,AI會讓戰爭出現一種隱藏的、新舊交織、複雜混合的新形式。
AI用于軍事的趨勢是不可阻擋的,雖然它也有一些好處,諸如通過精確定位來減少戰爭中的平民傷亡,但可能會出現的最壞結果,是更難以掌控的人與人、人與機器、機器與機器之間相互交織的危機。


※紐約時報:Google約聘人員數量已超過正式員工
※Google Play強化兒童保護,要求設置目標群體年齡層
TAG:十輪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