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小說《三國演義》中,最讓人想不通一場戰役,真相匪夷所思

小說《三國演義》中,最讓人想不通一場戰役,真相匪夷所思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趙雲在長坂坡浴血奮戰,最終救出了幼主劉禪,但已是人困馬乏,無力再戰。此時文聘引人馬在後急趕,多虧張飛及時出現,在當陽橋擋住了曹兵,文聘見是敵將張飛,於是便有了幾分怯意,又見橋東樹林之後,塵頭大起,疑有伏兵,便沒敢和張飛動手。然而,不久之後曹操率大部隊悉數趕來,其中有曹仁、夏侯淵、張遼、張郃等人等一干曹魏名將,奇怪的是這些人卻都都沒敢和張飛動手,而是呆在原地不動,這便讓很多人感到費解,那麼為什麼會這樣呢?這麼多人,難道真的是害怕一個張飛嗎?

首先,我們從《三國演義》原文中看一下兩軍當時的狀況。趙雲在救出幼主劉禪之後,便一路往長坂橋方向走,正好張飛在橋頭接應,於是趙雲抱著幼主飛馬逃走。因為當時確實兵力不足,張飛就在橋東樹林里讓士兵們虛張聲勢,給人一種有伏兵的感覺。之後曹軍趕到,此時橋的一頭是張飛,另一頭是曹軍,也就是說曹操若想捉張飛,在不放箭不繞道的情況下只有長坂橋一條路可走。那麼如此一來,數萬曹軍想同時過橋就沒那麼容易了,這長坂橋估計也是年久失修,馬如果跑的快點產生共振橋不就塌了。

從常理角度來講,曹操完全也可以找人填河,或者派幾個人去探路,但張飛做了一件事情,完全打亂了曹操的思緒,那就是一聲大吼:「我乃燕人張翼德也!誰敢與我決一死戰?」這一聲吼出來,吼起了曹操萬般的思緒,他忽然想到關羽曾和他說張飛斬將比偷菜還隨意,所以潛意識裡多少對張飛還是有所懼怕的。緊接著張飛又是一聲獅吼,結果把曹操身旁的夏侯傑直接吼的口吐白沫,跌下馬摔死了,這讓曹軍大驚。其實,這個夏侯傑可能是平時就積攢了不少壓力,經張飛這麼一吼更是血壓升高,因此一命嗚呼,按理來說一個武將是不可能被一聲大吼就嚇死的,除非本來身體就不好。之後,曹軍大亂紛紛逃竄,張飛見曹軍撤退,於是連忙把長坂橋給拆毀了。

綜上所述,曹軍當時原地不動,並不是害怕張飛,而是因為地形的限制,曹軍兵馬眾多,是無法快速的一起通過長坂橋的,再加上張飛本武藝高強,手中蛇矛又是長桿武器,左右揮舞起來,根本近不了身。這麼窄的橋,一旦被蛇矛打到,必然會掉下去,這樣一來損兵折將,得不償失。

但這只是羅貫中安排的,為了凸顯張飛的威懾力,正經打仗張飛早就被射死了。而小說《三國演義》在四大名著中史實性是最高的,雖然是最高的,但終歸是小說,裡面為了突出劉備一方的高大上,就必須要貶低曹魏,這也是了為了小說能夠吸引讀者打下的鋪墊,不可當真。如果當真了你就入戲太深了,非要找出個結果來,那就要穿越到元末明初時,找羅貫中老師問個清楚了。

如果我們細心的話,就會發現在《三國演義》中像這種不合邏輯的戰例比比皆是。比如諸葛亮的草船借箭,歷史上其實是孫權所為,根本就沒諸葛亮啥事,而且諸葛亮用小船借的箭,不算乘員,光箭就能把船壓翻、壓沉,他們不等回到東吳,早就沉江餵魚了,哪有勝利凱旋的道理。還有諸亮的空城計,而在歷史上,當時司馬懿根本和諸葛亮不在同一個戰場,而且當時司馬懿二十萬大軍 ,卻被諸葛亮談笑間嚇的退兵而去,這個戰例如果仔細分析,根本就不可能。司馬懿是何許人,三國上不次於諸葛亮的謀略家,一首琴曲就把他嚇退了,可能嗎?假如說司馬懿真被諸葛亮忽悠了,相信城中有埋伏,不敢進城,那他的二十萬大軍完全可以把那座空城圍起來,圍而不攻,困也把諸葛亮困死了。

所以,我們在看一些歷史小說的時候,切不可將其當成真實歷史來看,一旦當成歷史,我們就會被誤導,也就無法真正了解歷史的真相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原始人說史 的精彩文章:

周瑜死後,魯肅為何要支持借荊州給劉備,這背後有何隱情

TAG:原始人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