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兒童優先 築基未來

?兒童優先 築基未來

6 月1日,首屆中國兒童發展論壇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召開。論壇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指導,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中國兒童中心、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主辦。本屆論壇的主題為「兒童優先 築基未來」,分別就城市兒童、農村兒童、流動兒童、中職學生和特殊兒童等展開討論。

為了每一個孩子的陽光起點

70 年來,中國兒童生存和發展環境不斷改善,中國兒童的教育、醫療、養育環境和發展機遇不斷提升。兒童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兒童優先」成為每一個中國人的使命與擔當。

「保障兒童發展,意味著進行人力資本的長期投資,這是一項回報率高、影響久遠的百年大計,必須優先考慮讓在農村的、處境不利的兒童充分享受到國家政策和社會幫助,為他們創造公平的發展條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黨組書記馬建堂說。

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黃曉薇表示,婦聯組織將統籌協調各方力量支持服務家庭教育,促進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緊密結合、良性互動,合力幫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主任、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理事長李偉指出,中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脫貧攻堅」,並按照「兒童優先」原則,以健康和教育為重點,大力開展貧困地區兒童成長早期干預,取得顯著成就。

「中國的兒童正生活在好的時期,但仍面臨快速城市化、老齡化和新技術快速發展的三重挑戰。多年來,基金會開展反貧困與兒童發展領域的試驗和研究使試驗地區兒童直接受益,部分建議已變成國家政策。未來,基金會願意繼續配合各相關部門,切實落實兒童優先原則,儘早邁向一個沒有貧困的未來。」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盧邁說。

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兼副秘書長、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在講話時指出,今天的兒童就是明天的中國,今天孩子們的模樣,就是明天共和國的模樣。為兒童發展創造友好的發展環境,需要全社會共同關注,需要學校、家庭、社區攜手努力,更需要黨和政府在政策方面的頂層設計。

校內校外攜手培養全面發展的新時代兒童

李尚榮是《詩詞大會》第一季的選手,也是「別人家的孩子」,熟讀古詩文,5歲就已經認識了4000多個字。不僅熟讀《論語》、《孟子》等古代經典,而且還能學以致用,表達自己的觀點,被稱為「國學小才女」。

「現在尚榮自己學習很主動,有的時候我們得勸她多休息會兒。」葉愛文介紹了自己從女兒3歲起,引導女兒讀國學的歷程,葉愛文說,幼兒教育比較合適的方式是跟遊戲結合到一起,用有趣的方式陪伴孩子。

北京四中原校長劉長銘說,適合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好的教育首先應該符合孩子的天性,符合人成長和發育的規律,說一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肢體的發育、動作的發育很可能早於語言系統的發育,這就是天性。所以孩子在幼年的時候,特別是低齡的時候,我們學校的教育首先要符合這樣一個特點,就是讓小孩充分地動,讓他肢體獲得一個很好的發展。

?兒童優先 築基未來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劉長銘認為,素質教育應該是學校教育促進人在四個方面的和諧發展。第一是生物性的構建,就是人作為一種生物,他要運動,他的肢體要發育,他的動作要敏捷,他的各種感覺器官要非常敏銳,這都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我們應該創造各種的機會,讓小孩去動,包括動手。第二就是人格性的構建,人格性的構建就是讓他有一個主體的構建,認識到他與其他動物的區別,這是人安身立命在社會上立足的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當然也包括他的健康個性。第三是社會性的構建,他要學會表達、學會溝通,學會與人相處。第四,非常重要的就是工具性的構建,今天我們培養學生各種能力、掌握人類的知識等等。學校教育兼顧了,或者是全面地考慮到了,促進了人這四個方面的發展,這就是很好的教育。

?兒童優先 築基未來

除了校內教育,校外教育也是兒童培養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中國兒童心黨委書記叢中笑認為,校外的活動在孩子的成長中可以發揮四點作用。第一是要製造快樂,我們說校外就是孩子玩的地方,孩子寓教於樂之中,首先他是高高興興的,不能來了還是一種愁眉苦臉。第二應該有一個恢復功能,因為在學校裡邊有很多的學習壓力很重,他有一些情緒,他有一些不快樂,所以在校外要恢復它一些功能,而恢復孩子的這樣一種能量的過程,實際上最好的方式就是體育、藝術,這樣開闊的文化,這些方面都非常有作用。第三要交友,在課堂上可能有紀律更多的要求,他更加系統規範,而校外是一種非規則、非正式的這樣一種教育方式,所以孩子是互相交友,就可以交很多的好朋友。最後,它應該是一種全新的體驗,兒童在校外應該是不同於學校的,他參加一些比賽或者參加一些劇目的表演,他去攀登,他甚至去走長征路,這些方面就給他一種全新的體驗。所以校外是更強調通過活動來教育孩子,通過實踐來育人。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保障民生『七個有所』的明確要求,其中,『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和『病有所醫』是直接關乎中國兒童發展的三個關鍵點,都做出了帶有前瞻性的重大部署,如何把這些重大部署落到實處,需要花很大力氣。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秘書長,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原主任張力說。

山村幼兒園守護農村貧困兒童的公平起點

在成為山村幼兒園教師志願者之前,王玉蘭曾想過,自己能不能堅持下去。沒想到這一堅持,就是10年。王玉蘭,青海省海東市樂都區蘆花鄉希望山村幼兒園的老師。10年來,從最初的巡迴早教點,一張桌子一把椅子,到現在標準化的鄉村幼兒園,王玉蘭見證了鄉村學前教育的發展。

讓王玉蘭堅持做山村幼兒園教師的動力,是王玉蘭在和孩子、家長相處的過程中,有了感情,捨不得孩子們。王玉蘭也看到了山村幼兒園帶給孩子們的變化。

王玉蘭帶的第一屆,有個小倩的孩子,是爺爺奶奶帶大的,每天上學不知道洗臉,到了學校,一不如意就會躺在地上打滾。王玉蘭慢慢教給小倩一些生活規範。引導小倩畫畫、遊戲。十年來,王玉蘭也一直關注著小倩的成長,還和小倩父母、小學和中學的老師聯繫,詢問小倩的情況。令她欣慰的是,現在已經上初二的小倩,在學校表現很優秀。

「像小倩一樣,山村幼兒園改變了很多貧困地區孩子的命運。」王玉蘭說,如果小倩當時不上幼兒園,直接上小學,沒有在幼兒階段培養各種習慣,肯定和其他小學生有差距。有可能長大後找個人嫁了就是小倩一生的命運,但是現在小倩有了很多種可能。

「上了山村幼兒園之後,小倩一家也感到山村幼兒園可能改變他們一家的命運。」王玉蘭說。

?兒童優先 築基未來

部分山村幼兒園的孩子們來到北京過「六一」

「山村幼兒園計劃」是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於2009年發起的一項社會試驗項目,目的是探索符合中西部山區特點的學前教育普及方式,服務最底層20%兒童的學前教育。項目主要做法是:在試點地區招募符合條件的幼教志願者,將村裡閑置房舍資源布置為活動場地,志願者經過培訓後以「送教入村」方式為幼兒就近提供早期啟蒙教育。

2012年起,基金會將樂都的山村幼兒園模式推廣到貴州松桃縣、織金縣、劍河縣、湖南古丈縣、新疆吉木乃縣、山西興縣、甘肅華池縣、雲南南澗縣及河北大名縣等9省(區)19縣(市),每年受益兒童6萬多人。

?兒童優先 築基未來

山村幼兒園的老師和孩子們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在山村幼兒園的發展過程中,也有一些跟蹤統計數據。山村幼兒園的孩子,是村裡最貧困的家庭的孩子。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2017年的追蹤調查數據顯示,在青海省樂都區,60%以上的山村幼兒園受益兒童,在小學一、三、五年級的考試成績高於全區平均分,接近縣城公辦幼兒園畢業兒童超過平均分的比例,遠高於其它幼兒園和未上幼兒園的兒童超過平均分的比例。最突出的數據是在五年級,這批孩子的跟蹤數據顯示受過山村幼兒園教育的學齡前的這些孩子們,在青海樂都8000多名兒童當中,有80%的比例進入到了前25%。最貧困的孩子和縣城的孩子家庭環境和教育環境不一樣,但是因為有了這個免費的村門口可以上的幼兒園,貧困家庭的孩子也可以跟縣城家庭的孩子拼一把了。

?兒童優先 築基未來

謝慧萍和幼兒園孩子在一起

2012年3月,貴州省銅仁市松桃苗族自治縣縣「山村幼兒園計劃」啟動實施。松桃苗族自治縣山村幼兒園的謝慧萍老師,畢業於貴州銅仁師範學院學前教育專業,她在這個山村幼兒園已經工作了7年。從日計划到月計劃,再到育兒知識、安全常識,貴州松桃苗族自治縣山村幼兒園已經構建了非常完善、規範的學前教育體系。謝慧萍也在和孩子們朝夕相處中,越來越喜歡自己的工作。現在,銅仁市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91.7%。

貴州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秘書長陳鳴明2013年至2018年任職貴州省人民政府副省長期間,一直分管教育。他介紹,貴州堅決把教育作為脫貧攻堅重大舉措,打好教育醫療住房「三保障」脫貧攻堅硬仗,構建「校農結合」「產教融合」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入實施學生精準資助、辦學條件改善、農村和貧困地區招生傾斜等「1+N」計劃。優化教育結構和布局,前瞻規劃布局城鎮學校建設,運用大數據手段使農村獲得更多優質教育資源,加快解決「鄉村弱、城鎮擠」問題。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前教育營養改善計劃,實施三年免費中等職業教育,對貧困家庭學生上高中、上大學免除學雜費,組織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全員培訓,開辦698個免費職業教育精準脫貧班,2018年實現縣域內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提前兩年完成目標,率先在西部地區實現縣域內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

「貴州省堅持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持續壓縮黨政機關行政經費的6%用於教育事業發展,確保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減,確保按在校生人數平均的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減,全省教育事業實現大踏步前進。」 陳鳴明說。

促進流動兒童的社會融合

這個六一,北京市朝陽區金盞鄉皮村同心實驗學校的孩子們,在釣魚台國賓館的舞台,表演了自己的節目《父母在哪,家在哪》。同心實驗學校是一所面向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學校,「父母在哪,家在哪」是流動兒童的心聲。隨著中國城鎮化的進程的加速,也同時催生了城鎮和鄉村之間兒童的流動。

「2.8億農民工里有51%的人是新生代農民工,80後、90後、00後,這51%里其中大概50%是80後,43%是90後,剩下的是00後。如果我們把80後這些人,包括90後,他們都該有孩子了。什麼情況?我們曾經面臨的問題是第二代農民工,現在面臨的還有第三代的問題。在座的這些流動兒童是第三代,他們在城市還能回得去嗎?回不去了。」國家發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理事會長、中心首席經濟學家李鐵說。

李鐵介紹:更新的變化是什麼?做2014年、2015年調查的時候,農民工舉家遷徙的人數是20%、30%。而現在,新生代農民工60%舉家遷徙。「實際上我們在城市生存的兒童,包括義務教育的和非義務教育階段的兒童數量非常大。義務教育階段的隨遷子女,教育部2018年統計是1400萬。」李鐵說,隨著人口增長、人口向發達地區流入,發達地區的公共服務的供給出現了嚴重的負擔。這裡涉及兩方面的問題,一個是否可以通過社會化解決,另一個是通過政府投資解決。

「按照人口比例來算,蘇州是第二大移民城市,戶籍人口已經低於流動人口,在義務教育階段,53%的各方面教育資源是集中在流動兒童方面。與之對應的,在建學校方面,教師招聘也遇到了很大的困難。到2020年,蘇州計劃新建的託兒所、幼兒園,還有打工子弟學校的升級改造,都是圍繞著流動人口服務。」蘇州市副市長聶飆說。

「流動兒童關係著城市的未來。很多人試圖站在關愛的角度談問題,但是事實上,應該從城市的角度出發,這些農民工的二三代是城市的未來。因為他們在城市人口中所佔的比重越來越高,他們是城市最穩定的、最富有活力的勞動者。北京戶籍人口老齡化率(60歲及以上)是24.8%,如果有外來人口就降到16.5%,上海戶籍人口老齡化率(60歲及以上)33.1%,加上流動人口的話會大幅度降低至22.3%。所以二代農民工已經大大降低了老齡化率,三代農民工就是城市最有活力的新鮮血液,如果這批人沒有受到很好的教育,特別是學齡前兒童。如果他們沒有受到很好的義務教育,他們在城市未來會成為沒有受過教育的貧民,對城市只有帶來壓力和不穩定,所以我們要站在這個角度來看待流動兒童的教育問題,這一點對城市來說尤為重要。應該把流動兒童的問題站在城市治理的角度、城市未來的角度去認識。」李鐵說,從中央政策的角度來講,只有提升了中國城鎮化水平,才能解決農村發展問題,才能解決城市的競爭力問題,才能解決創新載體問題。所有這一切都需要流動兒童要接受很好的教育,他們才能承擔未來的中國科技的創新,承擔著發展的創新。

沈金花是同心實驗學校的校長,2005年從中華女子學院畢業,學社工出身的她選擇了做公益。2006年起,她開始擔任同心實驗學校的校長。在沈金花看來:現在,隨父母流動到城市的兒童年齡已經發生了變化,這些年齡特徵的變化是適齡的義務教育兒童的人數已經在迅速地減少,而學齡前的兒童對於社區友好照護的需求、15歲以上兒童的社會化發展的需求開始明顯化。

「5G、AI時代的到來對流動兒童產生的影響是什麼?我們現在的這些探究和探索,回應到這些孩子們教育的當下,五年、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甚至一生的教育,我們能夠起到什麼樣的影響?未來的時代已經到來了,我們可以做一些什麼呢?我們覺得目前能做的就是盡量讓孩子的視野不斷擴大,讓他們擁有更遠大的理想,能夠給孩子創設更友好的環境,培育我能行的力量感,創造一些家庭的連接和幸福,帶給兒童更多的力量,增強自身內在抵抗力,面對不確定的未來。在流動兒童教育的路上,我們依然需要社會各界的力量,共同去努力。」沈金花說。(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張春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促進教育公平的「全納」解法
為兒童成長提供立體保護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