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太有能力的人在朝堂往往活不長,這幾個人就因能力太大落得慘死

太有能力的人在朝堂往往活不長,這幾個人就因能力太大落得慘死

對於帝王身邊的權臣來說,立下的功勞越多,榮譽就越燙手。尤其是內閣重臣和封疆大吏,他們只要有一丁點僭越的舉動,就會遭到統治者的猜忌。縱觀中國封建史,太多的能臣死在「功高蓋主」這四個字上。

白起——身為「戰國名將之首」,白起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在宣太后乃至秦昭王當政的這段時間裡,白起為秦國霸業征戰八方,以片甲不留的殲滅戰術令諸侯國聞風喪膽。然而,這樣一個為秦朝奠基的名將,卻死在了「莫須有」的罪名上。

秦昭王十三年,白起率領秦軍討伐韓國,在此一戰中表現出色,鋒芒畢露。第二年,在丞相魏冉的舉薦下,白起再次擔當主帥,率軍進攻韓、魏兩國。由於秦軍處於弱勢,白起避實就虛,示弱誘敵,最終全殲了兩國聯軍,斬二十四萬人頭,並擒獲了魏國大將公孫喜。

兩場戰爭使白起的名聲傳遍了諸侯國,他在秦國的地位越來越高,深受秦昭王信任。在後來的戰爭中,白起先後擊破了魏、韓、趙、楚等國,所向披靡,在戰場上留下赫赫凶名。論起白起的成名戰,當屬長平一役,在這場戰爭中白起不但擊敗了敵軍,還斬殺了趙軍二十多萬降卒。

自此,趙國一蹶不振,退出逐鹿中原的舞台。因為,種種功勞加身,白起在秦國的地位如日中天,後更被秦昭王拜為武安君,位極人臣。然而,秦昭王在白起身上感受到一股若有若無的寒意,這些異樣的來源正是白起與日俱增的榮耀。

時間一長,秦昭王開始對白起起了疑心,在他打算給予趙國致命一擊時,並未讓白起擔任主將,而是命令王陵代將軍之職進攻邯鄲。誰知,王陵的軍事能力遠不如白起,秦軍在邯鄲與趙軍僵持不下,死傷慘重。秦昭王無可奈何,只能再次請白起出山。

白起對秦趙兩國的當前形勢有非常清醒的認識,他覺得:趙人面臨邯鄲之危,必會拚死頑抗,秦軍此行很難取得成效。白起告病不出,卻沒想到此舉加深了秦昭王的疑心。秦昭王不甘心,再次派王齕領兵進攻邯鄲,沒想到邯鄲依舊難攻不落。

這時信,陵君在魏國及時奪取兵權,率十萬魏武卒回援,秦軍被徹底擊敗。聽說秦軍戰敗的消息後,白起對親信說道:「倘若大王肯聽我的建議,何苦落得如此下場?」這句話傳到秦昭王耳中後,秦昭王勃然大怒,認為白起居功自傲,不把自己看在眼裡。

於是,秦昭王去強行命令白起領兵伐趙,白起則依舊稱病拒絕出戰。秦昭王親自來到白起府上,逼著白起上戰場,白起無法推脫,只得披掛上陣。然而,白起離開咸陽沒多久,秦昭王猛然驚覺,他認為:白起不情不願地離開秦國,會使秦軍士氣大大降低,此時,不但打不贏趙軍,滿懷怨念的白起還有可能對秦國倒戈相向。

想到此處,秦昭王再也坐不住了,於是,連忙命親信快馬加鞭追上白起,命其自殺。

韓信——韓信是歷史上最符合「功高蓋主」這四個字的功臣,至於他在劉邦建國後有沒有反心,這是一樁困擾了史學界多年的無頭公案,沒有定論。但毋庸置疑的是,不論韓信打沒打算造反,都與他的下場關係不大,他的功勞已經越界,所以,只會落得「兔死狗烹」的結局。

起初,韓信並沒有選擇名不見經傳的劉邦,而是投奔了威望更高的項羽,可項羽並不是伯樂,他無法發掘韓信的能力,始終沒有重用他。無奈之下,韓信只能跳槽到劉邦帳下,誰知劉邦亦是個目光短淺之輩,幸虧好友蕭何極力舉薦,韓信這才被劉邦拜為大將軍。

在楚漢之爭爆發前夕,韓信對劉邦提出了東征天下的方略大計,劉邦這才認定韓信是自己的千里馬,逐漸對他言聽計從。韓信從未辜負過劉邦的期待,韓信參與的每場戰爭,漢軍都勝得十分輕鬆。在曠日持久的割據戰中,韓信以常勝不敗的戰績向世人證明了什麼是「無雙國士」。

在東征天下的過程中,韓信孤軍深入魏國腹地,成功平定魏地;隨後,韓信以背水之陣奠定了漢軍擊敗代、趙兩國的基礎;然後,韓信率領漢軍高歌猛進,一舉擊破燕國;最後,連實力最強的齊國都被韓信打下,並將項羽調到齊國戰場上的二十萬楚軍全殲。

第二年,韓信響應謀士張良的計策,與各路諸侯組建聯軍,將西楚霸王圍困在垓下,與項羽的軍隊展開最終決戰。楚軍獨木難支,面對各路諸侯捉襟見肘,士氣大減。韓信趁著夜色,讓聯軍高唱楚歌,將楚軍的士氣降至冰點。

次日凌晨,韓信率聯軍大舉進攻,將殘餘的楚軍擊破,將項羽逼死於烏江之畔。可以說,沒有韓信,就被有西漢的基業,劉氏子孫的天下有一大半是韓信打下的。有這樣的不世奇功,韓信時常居功自傲。

所以,劉邦十分忌憚韓信,認為:他既然有能力奪走項羽的半壁江山,就有能力奪走劉漢的半壁江山,因此,劉邦登基後無時無刻不在盤算著除掉劉邦。韓信帳下的蒯通察覺到劉邦的異樣,便勸韓信提高警惕,提防劉邦的陷害。

然而,韓信卻拍著胸脯保證,沛公是他的恩人,他為劉漢王朝立下赫赫戰功,劉邦怎會忘恩負義呢?沒過多久,韓信就因為一點小事失去了兵權,被貶為淮陰侯,後來又被呂雉騙到宮中,死得不明不白。據說,早年劉邦曾對韓信許下「三不殺」的諾言,那麼,何為「三不殺」呢?

一是、沒人能在陽光下殺掉韓信,是為「天不殺」;

二是、君子不能殺害韓信,是為「君不殺」;

三是、所有金屬武器不能殺韓信,是為「鐵不殺」。

不論劉邦心機城府多深,他終究是一國之君,說出的話就是金科玉律。那麼,韓信之死究竟有沒有違背「三不殺」呢?沒有。呂雉命人將淮陰侯關在一所暗房中,讓一群宮女用竹劍戳死了韓信,是在保證「三不殺」的情況下,除掉了韓信。

年羹堯——年羹堯身為兩朝元老,功勛卓著。康熙在位時期,年羹堯雖為清廷屢立奇功,但是,他的功勞尚在皇帝能夠容忍的範圍內,直到胤禛登基後,年羹堯的功勞漸漸使雍正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脅。軍功卓著的年羹堯在朝堂上每每發聲,總有一批朝臣從旁附和。

久而久之,雍正愈發討厭年羹堯。然而,年羹堯並無自知之明,他仗著勞苦功高經常做出僭越的行為,驕縱跋扈。某次年羹堯得勝歸來,在回到京城的路上沿途的地方官溜須拍馬,京城的官員聽說年大人回來後,早早迎在路邊俯首跪拜。

年羹堯趾高氣揚地穿行於街市,遇見官員向其跪拜便點頭示意,比皇帝的排場還大。年羹堯進宮後,與雍正在探討軍情時指手畫腳,讓雍正十分不快。雍正三年,皇上終於無法忍受年羹堯的跋扈,決定將其剷除,朝官們逐漸發現雍正對年羹堯的態度陡然轉冷。

之後,年羹堯遞交的一切奏章雍正均不予批複,甚至,有一些個得罪了年羹堯的官員非但沒有受罰,反而被雍正連升三級。文武大臣及時看準了風向,緊跟雍正的步伐針對年羹堯,不斷有官員向雍正彈劾年羹堯,年羹堯在朝廷的日子愈發難過。

某次早朝,年羹堯又有把柄落在雍正手裡,他在請安的奏章中將「朝乾夕惕」寫反了,寫成了「夕惕朝乾」,這個成語的兩種寫法在歷史上均有出處,按理說算不上過錯,但雍正卻在這幾個字上大做文章,硬說年羹堯大不敬,罷免了年羹堯大將軍之職,將其貶往杭州。

年羹堯離京後不久,雍正就根據彈劾年羹堯的奏章羅列了一百條罪名,最終,將年羹堯下獄,沒過幾天又傳了一道手諭將其賜死。

岳飛——岳飛的境遇非常複雜,不過,可以確定的一點是,秦檜絕非罪魁禍首。雖然,這個大奸臣從頭到尾導演了「莫須有」事件,但是,此事完完全全是在趙構的默許下進行的,秦檜只是幫主子背黑鍋的奴才罷了。

我們且來看看當時的情況:岳飛揮師北伐,先後光復了襄陽,又力克鄭州,在朱仙鎮一戰中挫敗金軍主力,照這種勢頭髮展下去,用不了多久岳家軍就能攻入金國腹地。身為漢人,誰不想光復失地呢?還真有一位,他就是宋高宗趙構。

岳飛高歌猛進,將金兵打得毫無還手之力,早晚有一天會攻入中都,將淪為階下囚的兩位皇帝接回來。二帝歸來,只會動搖一個人的地位,那就是趙構。岳飛的功勞太可怕,大得讓趙構無法承受,他不能讓岳飛繼續創造奇蹟,所以,才先後十二次急召岳飛回京。

回到京城後,等待著岳飛的便是枷鎖囚牢,以及一紙莫須有的罪狀。岳飛在大理寺獄中被殺害(宋代史料並無「風波亭」的記載),時年39歲,岳雲和張憲被斬首。臨死前,岳飛的供狀上只留下八個絕筆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岳飛的死訊傳出,百姓們都為之哭泣;消息傳到金國,金國大臣們為此酌酒慶賀,並說:「和議自此堅矣!」

其實,歷史上聰明的臣子會獻策,而非決策,從而,襯托君主的英明果決,一個英明的君主必然會善於納諫,可犯言直諫則屬於非常手段之用,千古範例「李世民與魏徵」。

參考資料:

【《秦本紀》、《史記·淮陰侯列傳》、《宋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山川文社 的精彩文章:

明朝后妃中的一位悲劇人物,作為皇后,其身分卻不被明朝正史認可
什麼是「第一國際」?迄今為止發展如何?

TAG:山川文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