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美古樸,筆墨瀟洒,清代乾隆年間宮廷畫家金廷標繪《雨景山水》
江南多文人,也多收藏家,在眾多的收藏門類中有人專門收藏古籍書畫。清末民初有位大畫家,他就出身於收藏世家,他們家的藏書樓叫做「過雲樓」,這位畫家叫做顧鶴逸。過雲樓因其藏品豐富而又珍貴,被世人稱為「江南第一家」。顧鶴逸出生在清代同治年間,病逝於1930年。他是蘇州人,自他祖父那一輩起就開始收藏書畫古籍,良好的家庭氛圍讓他有機會接觸大量名人佳作。顧鶴逸擅長畫山水,畫風有清初四王的面貌,在此基礎上他又擅於用色,作品雅俗共賞,深受世人喜愛。
顧鶴逸畫的這幅《秋山圖》在用筆上結合王蒙與吳門畫派的技法,整幅作品清麗淡雅,畫出了秋天天高雲淡,草木蒼鬱的美景。畫中的古松用誇張的手法著力描摹松針,讓人感到自然的生機,為作品帶來了靈氣。畫面構圖十分簡單,山中石階蜿蜒而下,谷壑之中流雲飄渺,隱約可見古寺房頂。近處的村落依山傍水而建,雖然畫中未見一人,但可以想像到隱居於此的文人士子每日卧看行雲流水,傾聽松風泉音是何等的愜意。顧鶴逸以淺絳設色技法描繪出文人墨客眼中的秋天。顧鶴逸在創作中十分注重顏色的對比,從遠處的淡青到中景的淺絳再到近景的靛藍,顏色逐漸由冷色調發展到暖色調再轉為冷色調,色調變化之中就讓欣賞者感覺到秋天特有的平和,不冷不燥讓人心神俱暢。
顧鶴逸在創作之餘十分注重和知交好友之間進行筆墨交流,在筆會當中發現學習別人的優點。在《秋山圖》中可以感受到顧鶴逸用筆老練沉穩,設色清麗典雅,這種筆墨上的特色就得益於他擅於學習。顧鶴逸生活的年代,海派繪畫異軍突起,海派藝術在設色方面有其獨特的一面,擅於描摹自然的情趣讓海派繪畫受到眾人的追求。顧鶴逸學四王出身,在用筆上很難改變自己的章法,就轉而在用色上下苦功夫。就如畫中遠山處運用了以色破墨的方法,畫出煙雲籠罩之感。再比如顧鶴逸在畫山石時,先用淡墨點苔、皴擦再用色筆反覆點染,讓色彩更加沉著,儘力描摹出山石的光感與立體感。傳統山水畫中是沒有光的,但光卻是自然界真實存在的,顧鶴逸通過設色上調整,讓欣賞者感受到他畫的這幅作品秋高氣爽,天氣晴好,就是融入了對自然光的描摹。
顧鶴逸的名氣沒有他家的藏書閣過雲樓大,導致很多人知道過雲樓而忘記了曾經的過雲樓主人顧鶴逸。客觀地講,在晚清民國這個歷史階段,顧鶴逸的山水畫可以稱得上是大師級的作品。他作品中流露出的雅逸氣質也是別人不可臨仿的。隨著時間的推移,當目光再次匯聚到顧鶴逸畫的山水上,眼前彷彿會浮現出一位勤奮長者,五日一山十日一水筆耕不輟。
拓展閱讀·古代繪畫作品欣賞


TAG:薩培喇說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