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發展監管科技迫在眉睫

發展監管科技迫在眉睫

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的頭號任務,而防控金融風險是重中之重。當前,金融風險正在聚集,發展監管科技迫在眉睫。

監管科技的發展日益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我國防範金融風險也提上了議事日程。加快發展監管科技能夠彌補金融領域科技創新治理短板,保障我國金融安全,提升金融效率,提高監管決策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建議轉變監管理念、強化研發,以數據為核心、以智能為手段,穩步開展試點,構建以監管科技為支撐的金融監管體系。

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的頭號任務,而防控金融風險是重中之重。當前,金融風險正在聚集,發展監管科技迫在眉睫。

一、監管科技是新形勢下防範金融風險的必然選擇

監管科技是指把科技運用在金融監管、監控、報告以及合規的場景中,達到提高金融運行效率、防範金融風險的目的,具有快速、集成、分析、智能等特點,是新形勢下防範金融風險的必然選擇。

(一)彌補金融領域科技創新的治理短板

當前,科技創新和更迭的速度顯著加快,新產品、新平台、新組織、新業態及其網路效應向社會公眾進行跨區域滲透擴散速度亦加快,金融風險傳遞隱蔽性和影響面加大。傳統的金融監管愈顯落後,金融領域部分技術創新行為往往遊離至監管體系之外,或變相地規避監管,進而實現監管套利或引發監管真空。

(二)保障我國金融安全

在數字化、移動化、實時化的背景下,金融機構賬戶、渠道、數據、基礎設施等方面的關聯性不斷增強,業務連續性的管理難度增大,金融業的分工日趨專業化、精細化,金融產業鏈和價值鏈被拉伸。通過發展監管科技,提升監管能力和水平,讓風險防控做到耳聰目明,維護金融安全。

(三)提升金融效率

發展監管科技,一方面,通過提升金融基礎設施運行效率,促進金融創新的安全應用,豐富金融市場的投資選擇,優化金融資源配置,從而提升金融功能效率;另一方面,積極應對信息技術革命帶來的交易線上化、服務虛擬化、融資去中介化及業態模糊化等趨勢,通過完整、全程的金融信息控制體系,提升金融管理效率。

(四)提高監管決策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如何擺脫「放鬆監管—金融自由化—金融創新—金融危機—嚴監管—抑制金融創新」之怪圈,監管科技是重要的工具和手段,有助於構建以風險為基礎的更為合理的監管框架,使數據的獲取和管理更為細密和精準,提升監管決策的合理性、針對性和有效性。

二、發展監管科技的問題與對策

要抓住重大歷史發展機遇,推動新形勢下監管快速發展,豐富金融監管手段,提升金融風險的甄別、防範和化解能力。

(一)新形勢下發展監管科技亟需突破的障礙

目前,我國相關監管部門正在探索將監管科技應用在風控、反欺詐、反洗錢及打擊內幕交易等方面,我國監管科技發展處於起步階段,重單一業務應用、輕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廣度和深度尚不及發達國家。

首先,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監管科技在原創業務模式開發、核心技術研發等方面仍有相當差距,缺乏系統的超前研發布局。其次,大數據採集數據的標準不一,存在多重交易和多方接入的可能性,隱私保護的邊界不清晰。再次,監管科技帶來數字鴻溝和演算法歧視問題已經初現。最後,監管科技發展所需要的監管理念、體系等尚未匹配。

(二)發展監管科技的重點環節

第一,轉變監管理念。轉變治理思維,關注金融領域技術的快速變化,從靜態監管轉向動態監管,由監管方單一轉為利益相關方共同治理,扁平化結構取代過去的層級制。

第二,強化研發。在現有國家科技計劃布局上,需要更加關注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生物識別、區塊鏈等技術研發,為監管科技發展提供堅實基礎。提升我國監管科技領域在全球範圍內的話語權,並在促進世界各國技術的協調和實現互操作性中樹立標杆。

第三,以數據為核心。金融監管的關鍵在於以數據為本,豐富數據監管多樣化手段,核心是透明、平等、智能。加強對數據信息使用、安全方面的立法,明確界定金融數據信息的所有權、使用權、受益權等。完善大數據發展協調機制,加強數據治理與質量控制,推進金融信息與數據產業協同規劃,強化基礎設施、數據標準規範、共享機制建設等。推動構建各方參與並受益的金融數據交換機制,堅持企業和居民信息保護原則,打破數據信息相互割裂的局面,增強數據整合能力,促進數據資源開發和使用。

第四,以智能為手段。傳統的現場檢查形式需要監管工作人員花費大量的人工時間去整理、匯總和分析數據,檢查效率較低。人工智慧和深度學習可以提供消費者保護、市場監測和審慎監管,通過建立智能化報告程序,減少金融機構合規工作量,有利於更有效的風險識別和監管合規。

第五,注重透明。普通民眾和消費者對技術和政策層面的理解可能是有限的,監管部門有責任和義務提高透明度,促進公眾理解。建議人民銀行聯合中國銀保監會採用白皮書、行政窗口時間、監管指引以及其他的創新手段等教育利益相關者,構建有效防控金融風險、順應科技發展內在要求、有利於保護金融消費者的金融監管框架。

第六,穩步開展試點。布置針對監管科技的沙箱,在試點、驗證技術可靠性的基礎上,研究制定相關技術基礎設施標準指引、風險預警、風險評估和規制措施,制定數據收集、使用、評估和預警方案,完善金融監管。

總之,發展監管科技是項複雜的系統工程,所面臨的挑戰不僅有技術研發與應用、實施框架、運行機制等,還包括法律法規、標準規範、數據安全等,這些都需要我們繼續跟蹤和研究。

轉自丨張明喜、徐義國

作者丨科技中國

研究所簡介

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IITE)成立於1985年11月,是隸屬於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非營利性研究機構,主要職能是研究我國經濟、科技社會發展中的重大政策性、戰略性、前瞻性問題,跟蹤和分析世界科技、經濟發展態勢,為中央和有關部委提供決策諮詢服務。「全球技術地圖」為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官方微信賬號,致力於向公眾傳遞前沿技術資訊和科技創新洞見。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小南庄20號樓A座

電話:010-82635247/6558

微信:iite_er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技術地圖 的精彩文章:

WiFi聯盟、藍牙聯盟、JEDEC協會已陸續恢復華為成員資格

TAG:全球技術地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