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94年新加坡借「寶劍」展覽,為何這次之後,這件國寶不再借出國

94年新加坡借「寶劍」展覽,為何這次之後,這件國寶不再借出國

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在歷史上留存下來的文物也是層出不窮的被挖掘出來,特別是近代以來出土的文物中不乏珍貴的精品,由於年代久遠,積澱深厚,一直被我們視為國寶。

按照一般的流程,文物出土之後不久就會由政府相關的文物單位收藏,其中的一大部分都會在國內外展出,普通民眾也能一睹文物風采。但是對於少數特別珍貴的文物來說,就會被限制出境展出,即便是在國內,也較少的會在大眾面前出現,珍貴的文物,總是害怕被遺失或受損。

再怎麼小心的保護,一旦文物展出,集中程序繁瑣,人員複雜,披露難免會有,之前的幾十年間,中國多件文物曾經在海外展出過程中遺失,這使得中國的文物保護者以及普通群眾都心痛不已。

例如,歷史悠久的春秋越國時的越王勾踐劍,就曾經有過這樣多舛的命運。越王勾踐劍珍貴無比,曾經一度被稱為「天下第一劍」。他的出名除了其歷時較長之外,也與他的主人身份貴重有關,況且這把寶劍自身工藝精湛,深埋土中2000多年,沒有腐爛,沒有生鏽,出土之後依然鋒利無比,體現了中國古代極高的青銅文明。越王勾踐劍最早出土於湖北的一座楚墓,後來一直由湖北省博物館收藏,因為這把寶劍實在太過貴重,國寶級的文物,只外出展覽過三次。

其中第1次和第2次,並沒有造成多大的損傷。最初是在1973年,由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展出,這一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就是為了紀念中日兩國邦交正常化一周年,我們國家為了表示自己的誠意,拿出了很多中國古代的珍貴文物參展,其中越王勾踐劍只是其中文物之一。

第2次的展出地點是在香港,時間是在1984年。同越王勾踐劍一起參加展出的,還有吳王夫差矛。這兩件文物放在一起展出,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一度引起了,香港民眾的廣泛反響。

其中第3次,1994年新加坡展出的過程中,越王勾踐劍劍身之上留下了明顯的傷痕。傷痕來源於工作人員把劍刃卡在有機玻璃板,粗心導致的如此失誤,使得國人義憤填膺,民情一時激昂,聲討之聲從來都沒有斷過。國人視為珍寶之物,就在新加坡展覽期間出現這樣低級的意外,連帶著湖北博物館也被民眾責罵。

其實這樣的失誤本不該有,湖北博物館也確實有著難以推脫的責任,這樣的一次意外使得越王勾踐劍,列入了禁止外出展覽的文物名單中,可謂是給湖北省博物館敲響了警鐘。中國古老的文物代表著傳承幾千年的悠久的歷史文化,我們對於文物的態度怎麼謹慎都不為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解文化 的精彩文章:

精通漢語,與中國關係甚好的胡志明,為何建國後立即廢除了漢字?
俗語:「家有四樣,不敗也亡」,到底是哪四樣?年輕人值得一看

TAG:趣解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