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同一個錯誤孩子「三番五次」地犯?聰明的父母懂得「軟硬兼施」

同一個錯誤孩子「三番五次」地犯?聰明的父母懂得「軟硬兼施」

文丨福林媽咪

現實生活中,該以怎樣的態度面對孩子的問題,已經成為困擾許多家長的問題之一。

我們知道,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通過改正錯誤,建立是非觀念提升辨別能力,是極為重要的內容。

犯錯並不可怕,不能及時的改錯、不能通過改正錯誤的過程建立是非觀念、提升辨別能力才是最為可怕的。

而在這個過程中,父母作為施教者同時也扮演著參與者的角色,我們對待問題的態度,以及所採取的方式,將直接影響孩子的改錯過程。

面對不同的態度,不同的糾正方式,孩子們也表現出不同的反應。大體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類:及時糾錯型

父母採取合適的態度,正確的方法,孩子心理上認可,行為上服從,錯誤得以及時糾正。

當然,這種狀態下的孩子對是非的分辨更加清晰,改正的效率更高。

這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心服口服」。

第二類:延遲型

因為對父母某些方式或者態度的不滿,孩子本身又不滿情緒,但又不好直接反駁,所以採取應付了事、散漫的態度和處理方式。

這種心理狀態下,孩子雖然改正了錯誤,但也僅僅是改正了錯誤而已。因為內心的不認可,孩子無法建立起正確的是非觀念,對孩子分辨力的提升也沒有起到積極的效果。

這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口是心非」。

當然,我們也要意識到,這種不和諧的狀態如果持續下去,孩子的負面情緒持續積累,必將導致向第三種類型轉變。

第三類:抗拒型

同樣是因為對父母的態度或方式的不滿,孩子的不滿情緒爆發,拒絕改錯並與父母形成對抗關係。

在這種心理狀態下,孩子既不能改正錯誤,也無法獲得相應的是非觀念和辨別能力。同時,更為嚴重的是,對抗關係將全面影響父母對孩子的教育。

這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不服管教」。

那麼,是什麼導致了孩子會出現不同的反應?

很容易發現,是父母的態度和方式的不同,讓孩子產生了不同的心裡狀態,進而表現出不同的行為反應。

也就是說,父母對孩子的態度以及處理方式,直接決定孩子能否在面對錯誤時「及時糾正」。

而我們知道,態度和方式無非分為兩種:硬或軟。

那我們應該以什麼樣的態度和方式面對孩子犯錯這個問題?

先舉兩個例子:

小林在爺爺的生日宴會上學著爺爺老戰友的樣子,直呼爺爺的名字。爸爸對此很不滿,要求小林給爺爺道歉,小林拒絕道歉。

為此,小林的爸爸讓小林面壁思過,什麼時候願意道歉了,才能回到飯桌前吃飯。

最終,小林不情願的道歉,事情得以解決。

另外一個例子:

林女士帶著兒子在遊樂場玩耍,因為爭搶玩具,兒子出手推倒了小朋友。雙方都因為委屈而哭訴起來。

林女士一邊向對方家長道歉,一邊安慰兒子。然而,即便林女士十分耐心,兒子依舊無法平復情緒,最終也沒有向小朋友道歉。

最後,林女士不得不帶這孩子去另外的區域玩耍。

在這兩個事例當中,小林的爸爸採取了相對強硬的態度和方式,而林女士則採取了相對更軟的態度和方式。

然而,結果卻是一樣的。

不管是小林還是林女士的兒子,兩位小朋友情緒上的問題都沒有被解決,也沒有能夠本質上承認錯誤,並及時糾錯。

那麼,面對不同類型的孩子,我們應該用怎樣的態度和方式去對待?

首先,要遵從幾條原則:

1. 接受犯錯行為是基礎

為什麼很多家長在孩子犯錯面前會表現得過分強硬?是因為家長沒有理解孩子的犯錯行為,進而拒絕孩子犯錯,錯誤的認為犯錯就是不合理的、不應該的、不能接受的。

他的內心是這樣想的:「怎麼又犯錯了?這種錯能犯么?你不覺得很可笑么?」

其實呢?就像上文說的那樣,沒有孩子不犯錯,而且犯錯恰恰是建立是非觀念的機會。

就像小林那樣,在爺爺的生日宴會上直呼其名,這的確是錯誤的行為。原因在哪?原因在於小林還無法理解「戰友關係」和「爺孫關係」的區別,他看到爺爺的戰友這樣直呼爺爺的名字,才做出了這種舉動。

試想,如果小林的爸爸採取了合適的方式和態度,小林是不是就能夠理解這種區別了?

2. 尊重孩子,不影響孩子自尊心是底線

不管採用強硬的方式,還是柔軟的方式,我們的目的最終是為了讓孩子及時糾錯,並建立起相應的是非觀念。

當然,在把握上在行為上,即便是父母也無法做到盡善盡美。我們的底線就是:最起碼的尊重和不影響孩子的自尊心。

我們時常會看到在商場里,家長指責孩子的場景。這種行為當然是不可取的。

要知道孩子的自尊心十分脆弱,而家長的這種行為,無形中會成為孩子心理的強大壓力,壓制孩子自信心的成長。

從另一個角度將:你不尊重孩子還談什麼教育?你不尊重孩子憑什麼讓孩子順從你的指引?

知道了基礎,知道了底線。那麼,在幫助孩子改錯的過程中我們具體該怎麼去做?

1. 態度要硬,方式不能硬。

態度硬,傳達的是立場和原則,表現出來的就是孩子所需要提升的是非觀念。

方式不能硬,是因為孩子的接受能力有限,強硬的方式會直接產生消極甚至反叛情緒,對整個糾錯過程沒有任何好處。

這一點也在提醒各位家長,在幫助孩子糾錯之前,先要改正自己的錯我。

我們知道,當你在強硬態度下,很難平復情緒採取相對柔軟的方式。但教育就是這樣,你不能改正自己的錯誤,也無法幫助孩子及時糾錯。

拿小琳爸爸的處理方式來說。

首先態度很明確,這樣直接稱呼爺爺的名字,是不尊重長輩的表現,立場和原則有了。

但方式呢?

首先,有那麼多親戚朋友在場,爸爸有沒有考慮過小林的自尊心會不會受到影響?

另一方面,面壁這種懲罰方式,只有在意識到自身錯誤的前提下,才能發揮作用。讓內心處於反抗情緒中的小林去面壁思過,他想的是什麼?

「我沒錯!我為什麼要道歉!我不服!」

對於家長來說,硬態度是一種立場的表達,而軟方式則是一種智慧的體現。

2. 及時調整軟硬的「強度」

雖然態度要硬,方式要軟。但要想發揮最大影響,必須把握合適的強度,否則就會適得其反。

這裡,我們可以參照孩子的表現,增加或者減少軟硬的強度。

首先,排除一種錯誤認知:「哭吧,讓他哭吧,哭完了就知道錯了。」

這是完全錯誤的理解,我要告訴你,哭完了非但不會認錯,還會使不良情緒積壓,影響孩子的身心成長。

將強度掌握在孩子能接受的範圍之內,才能最終起到理想的效果。

總而言之,要想幫助孩子糾正錯誤,建立是非觀念提升辨別能力。父母首先要有正確的是非觀念和辨別能力。

幫助孩子改正錯誤的過程,也是發現自身教育缺陷的過程。

提升父母自身的素質和能力,是教育不容忽視的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福林媽咪 的精彩文章:

如果你老公有這些特徵,女兒長大肯定特漂亮,佔了一個顏值都不低
有孩子後,爸爸也發掘了「新技能」,數數你家寶爸有多少

TAG:福林媽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