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閻錫山的智慧,威嚴帶領下,是手下甘願為他守墓六十載

閻錫山的智慧,威嚴帶領下,是手下甘願為他守墓六十載

我們常聽人說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這句話,也就是說,作為百姓的領導者,如果光只是憑藉自己的權力聚斂財物,貪圖享樂,而不專心治理社會,那麼就算享受了一時得快樂,以後也得不到老百姓的口碑。對百姓有恩的人,即使逝去了,也會永遠活在我們心裡。這句話對閻錫山也同樣適用。

現如今如果山西省的老一輩聊起閻錫山這個名字,你一定會聽到很多關於他的讚美。然而你知道嗎,閻錫山死去近六十年,始終都是一個人自願為他守墓,理由就是閻錫山曾許下一個承諾。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閻錫山出生在山西省一個地主家庭,長大後去日本留了學,回國後就開始追隨孫中山。之所以山西的老一輩到現在都記得他、感謝他,就是因為他為山西省的發展做出了極大貢獻。

首先,他修建了鐵路,而且修的和其他省份的不一樣,這是為了避免敵軍趁機跟著鐵路進來。其次,他興辦教育,大力建設學校,使得山西省的兒童受教育率一度達到了百分之七十,因為閻錫山深刻了解教育對於個人以及國家的發展有多麼奠定性的作用。

與此同時,閻錫山還在山西省發布了禁煙令,創造各種條例來鼓勵山西省人民發展農業和林業。他還創辦了很多工廠和銀行,加速經濟發展的同時帶來了一大批工作崗位。閻錫山在山西省做的這些實事,使得山西省十幾年內從中國一個落後省份變成當時的經濟頂尖省份。

閻錫山在山東的這十幾年 ,在山西人民的心中留下了很深刻印象。然而,由於閻錫山曾經反對過蔣介石的部分統治觀念,所以後來他被蔣介石「騙」去了台灣。一開始美名其曰要讓他管理台灣,然而一段時間後閻錫山就發現脫離了內陸的自己不再有任何權勢了,這才逐漸摸透了蔣介石的想法。

蔣介石回台灣後,閻錫山就辭去了所有職務,開始了「歸隱」生活。每月只領到很少的錢,一開始身邊還有三十幾個人跟從,後來慢慢就只剩下幾個了,最後閻錫山患病而死。

閻錫山沒有想到的是,在他死後至今,有一個侍從還在為他守墓,甚至自己都垂垂老矣了。這個人叫張日明。當問到他為什麼要如今堅定地跟隨閻錫山,他只意味深長地說了一句話,就是當年從山西到台灣時,閻錫山告訴他身邊這些人的:「我走到哪,就把你們帶到哪」。其實,這些人都和張日明一樣,是閻錫山的山西老鄉。

閻錫山如何嚴於律己、兢兢業業地治理山西省,這些人跟在他身邊再清楚不過,所以張日明對他為家鄉做出的貢獻、為下屬做出的表率而敬仰,才選擇為他守墓至今,可以說一個好的領導為下屬帶來的影響是無窮的。

小編碼字不易,喜歡得還請加個關注點個贊,存在很多不足,希望大家多多賜教,小編一定會虛心接受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挺有趣 的精彩文章:

草根皇帝朱元璋的冷酷,酷刑專制下,是人道的泯滅
同樣是後世封神,為何有這麼大差距?關羽和張飛的較量

TAG:歷史挺有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