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武則天建造寶慶寺石佛群 之《彌勒三尊佛龕》

武則天建造寶慶寺石佛群 之《彌勒三尊佛龕》

全高105.7 cm

日本九州國立博物館 藏

本品為被稱作為寶慶寺石佛群的30多件浮雕佛龕中的1件,也是唐代雕刻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寶慶寺,是位於中國明代長安城南門一帶靠近永寧門的寺院,現在僅殘留有磚塔,其中收藏有與本作品為同一群的數件佛龕像。曾被安置於寶慶寺佛殿內的作品群,實際上最初是被安置於唐朝長安城大明宮南側的光宅坊所造光宅寺七寶台之上,這一點可從包括本作品在內的數件作品中所保留的銘文中獲知。此外,作品上還有長安3~4年(703~704)及開元12年(724)的年記,可知製作於8世紀上半葉。

光宅寺是於儀鳳2年(677)為紀念在此地發現佛舍利這一奇蹟而建造的寺院,中國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在此建造了七寶台,以石佛群作為裝飾。

寶慶寺石佛群,主要分為三尊形式和獨尊形式這2大類。三尊形式的作品例可分為:中尊(三尊或多尊佛像中的中央一尊)為結降魔印如來坐像、結施無畏印如來坐像、結施無畏印的倚坐 (坐姿)如來像,獨尊像的作品例有十一面觀音菩薩立像。通過銘文可知,似乎三尊像之中結施無畏印如來坐像參考阿彌陀如來、結施無畏印倚坐像參考彌勒如來製作而成的。關於結降魔印坐像,有加冕寶冠的作品例、以及台座形式具有須彌座及蓮花座2種等的變化形式,一般認為這些保留了當時在印度流行的釋迦如來像的本來面貌。

本作品是由如來倚坐像與左右兩侍從構成的三尊像,在上面的區域中刻有華蓋,其左右採用淺浮雕方式刻有一對飛翔的飛天。從雕像下部長方形區域中刻有的銘文可知,本作品為虢國公楊思勖的捐贈。

在以倚坐像為中尊的同類其它作例中所留有的銘文中,記有造「彌勒像」的字樣,因此可以認為這尊中尊像也是作為彌勒如來製作而成的。

大象佛學圖書館平台聲明

本文來源 | 禪林網|,本平台所有影音圖文,都各自註明來源及作者,請重編錄用者註明出處及作者,以尊重其著作勞動,否則將被視作侵權。

正聞熏習 柔和質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佛學圖書館 的精彩文章:

佛經中關於禁止吃肉的經文即素食之依據

TAG:大象佛學圖書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