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乾隆治國一向仁慈,卻因翰林院譯錯了一個詞,斬殺了無數官員

乾隆治國一向仁慈,卻因翰林院譯錯了一個詞,斬殺了無數官員

清朝有諸多的皇帝,有賢明勤奮的,也有能力平庸的。但若說清朝過得最為舒適的一位皇帝,當屬乾隆了。畢竟乾隆登基的時候,便沒有什麼大風大浪,他是雍正和康熙都很喜歡的皇子。既沒有像康熙那般,年少之時就承擔了皇帝的責任;也沒有經歷過驚心動魄的九子奪嫡。乾隆的登基十分順利,在康熙和雍正的治國基礎上,乾隆還享受了清朝的盛世歲月,得了一個「康乾盛世」的美譽。由於乾隆的人生,並沒有遭遇父親和祖父那樣的大起大落,他的性情也相對平和一些。但一向治國仁慈的乾隆,卻因翰林院譯錯了一個詞,便一怒之下斬殺了無數官員。這可謂是乾隆人生中最暴戾的一刻了,那麼事情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其實乾隆登基之初,各位大臣的日子也過得比較舒心。想雍正當年,不要說官員和大臣;哪怕是雍正的親兄弟,只要干擾到雍正的政事,都會被無情誅殺。民間的百姓也同樣是如履薄冰,凡是涉及到販賣私鹽的交易,重者都會格殺勿論。但是乾隆就比較宅心仁厚了,他對百官大臣較為寬容,允許他們有改正錯誤的機會。乾隆知道民間的一些百姓生活疾苦,則容許他們背負40斤以下的食鹽進行販賣。使得一些百姓改善了生活條件,對乾隆也可謂是感恩戴德。

只要不觸犯到底線,乾隆通常是不會處以死罪的。然而,令文武百官懼怕的是,原本寬容的乾隆因為一件小事,一夜之間性情大變。這件事要從乾隆十三年說起。眾所周知,乾隆一生最喜好的便是各種巡查,早年是為了造訪民情,關心天下疾苦。而晚年的乾隆卻利用巡查的借口,實則是出門遊山玩水罷了。13年的乾隆正在東巡,可就當乾隆東巡完畢,準備乘船回京時,卻收到了一個悲痛的消息。那便是乾隆摯愛的富察皇后,不幸病逝了。乾隆剛剛失去愛子永琮,如今最心愛的女人又離他而去,這對乾隆來說是致命的創傷。但乾隆是一國之君,不能輕易地將情緒表露在外。他只能裝作十分平靜地繼續處理政事,殊不知內心的情緒早已洶湧澎湃。

終於,這件事情發生了。可就是這樣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卻成為了乾隆情緒的爆發口,也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當時,乾隆正在看皇后冊文。可他卻發現「皇妣」一詞被翻譯成了「先太后」,富察皇后明明是自己的愛妻,但被譯成先太后一詞就意味著乾隆是「先皇」,這難道不是暗裡咒罵乾隆早死嗎?而翻譯此文的人,便是刑部尚書的阿克敦照。正值怒火的乾隆要求刑部的人嚴厲處置,將阿克敦照處死。除此以外,涉及此事的相關官員也沒有倖免,被處斬的處斬,被革職的革職。不僅如此,清朝有一個規定,皇后去世官員是不能理髮的。但由於先前的君王並沒有十分重視這個規矩,導致很多人忽視了這一點。沒想到卻被乾隆卻極度重視此事,於是很多在這期間理髮的官員都被斬殺。然而這遠遠沒有解了乾隆的心頭鬱結,當年正值金川的大小之戰,凡是在這場戰鬥中發揮失常的將領,也都被乾隆統統處決。經過這一系列事件,清朝的朝堂上下,一度陷入了極度的驚慌之中。文武百官對乾隆皇帝的看法,也就此改觀。

筆者認為,乾隆暴戾無常的行為,更加印證了封建王朝的弊端。雍正雖說嚴苛,但他的行事作風卻從來沒有變過,該依循的規矩還是不會變。乾隆雖然宅心寬厚,但因一個心愛女人的離世,性情扭轉竟如此之快。先前乾隆的寬容,並不是因為他性情使然;而是他沒有經歷過極度痛苦的時刻。而當這種痛苦一旦降臨,他所釋放的怒氣,比那些向來嚴苛的君王更有殺傷力。有人說,乾隆暴戾至此,都是因為愛惜第一任皇后。但乾隆若真的一生一世痴情於富察氏,又怎會後宮妃嬪諸多,風流事迹天下皆知呢?因此,一個人無論遭受了多大的創傷,都應該保持冷靜和理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史閑談 的精彩文章:

永琪英年早逝,女兒年幼喪父還得不到皇帝的重視,且下場凄涼
此皇帝靠一個女人,奪回了權力,卻又將江山葬送在了宦官手中

TAG:讀史閑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