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納蘭成德名字的來歷,與不可不知的疑雲、讖語

納蘭成德名字的來歷,與不可不知的疑雲、讖語

納蘭成德名字的來歷,與不可不知的疑雲、讖語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納蘭成德名字的來歷,與不可不知的疑雲、讖語


歌名|亂紅,來源|群星

順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西風開始吹進了京城,帶來了些許料峭的寒意,卻從來沒有吹散過廣源寺里繚繞的香煙。這裡的住持法璍大師是一個奇怪的人,他從來不像其他和尚那樣熱衷於操辦各種法事,任由達官顯貴們出多高的價錢,他也從不為他們的任何物件作哪怕最簡短的開光儀式。他只是講經,只是說法,他還冒天下之大不韙地發表過相當驚世駭俗的言論,說佛祖早就死了,他根本就沒有能力保佑任何人,他只是在有生之年裡播下了一顆佛法的種子,任由這棵神奇的種子在他身後百年、千年的歲月里不斷地生根繁衍、開花結果。花兒、葉子,或者果子,也許有一天會落到你的頭上,也許需要靠你自己去尋找,去採摘,你或許可以由此擺脫塵世的苦海,達到佛的世界——也許你達不到,無論你達到與否,佛都不會幫你。

其實他早已經幫了你,也就是在兩千年前種下了那顆種子,但他畢竟死了,死人聽不到任何人的許願,無論你多麼虔誠。面對善男信女們的困惑,法璍大師常常用同一句話來回答:「如果你想要一張紙,你會怎麼做呢?會跪倒在蔡倫塑像的腳下燒香許願嗎?」——後來這句話成為了京城士大夫當中最流行的一句禪機,而且是唯一的一句每個人都能聽懂的禪機。

於是,最自然不過的發展是,愚夫愚婦們很快地就拋棄了法璍大師,因為他們並不需要佛法,他們只需要一座聖殿可以傾訴,只需要一尊佛像可以倚靠,只需要一個可以讓自己展現虔誠的場合,使自己相信付出了(無論是付出燒香、禮拜還是施捨的代價)總有一天會得到回報。所以他們以為法璍大師是一個奇怪的和尚,雖然他對佛家經典如數家珍,雖然整個京城再沒有一個修行者有他那樣恢弘而和平的氣度,雖然他從來都以最苛刻的標準遵守著那數不清的清規戒律,但他們始終不相信他。

每一個人、每一個世界都是一面篩子,只要給出足夠的時間,就會得到精確的選擇。法璍大師的佛門也是這樣的一面篩子,漏過去的是千千百百的愚夫愚婦,卻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士大夫們。當然,這裡邊仍然有著一些販夫走卒,甚至帶刀的旗人武士,總之,這裡能夠吸引來的人,無論有沒有深厚的學養,都有一些共通的特點:堅強的意志和強悍的理性。

在這些人當中,有一位那拉氏的青年,從他那張帶著幾分文氣的臉上,很少有人能看出他的蒙古血統,更難以相信他並不是一個讀書的士子,而是一位大內侍衛。但今天的他一點都不像往常那樣從容,眉宇之間掩飾不住一絲狂喜和淡淡的焦灼。他一直在人群外邊靜靜地守著,有時候燒上一炷香,他並不祈禱什麼,只是在那氤氳的煙霧中放鬆著自己的神經,不自覺地就會陶醉在即將初為人父的喜悅里。

好容易等到了可以和法璍大師單獨談話的時候,青年單刀直入,請法璍大師為自己即將出生的孩子取一個名字。「您不要笑!我知道很多人都說名字只是一個符號,但我相信,一個人的名字可以昭示這個人的一生。」青年說道。

法璍大師還是笑著:「他們說得對,你說的也對。」

「為什麼?」青年現出一臉的困惑。

法璍大師輕輕地答道:「只要你信,事情就會成真。」

「這……」

「明珠,」法璍大師低聲喚著青年的名字,「因為你信,所以你不會永遠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大內侍衛,而終將成長為一顆耀目的明珠,到了那個時候,沒有人可以直視你的光芒。因為你信,你的孩子也會用他的一生來成就他的名字。」

明珠一怔,「這麼說,您已經想好了犬子的名字?」

法璍大師笑道:「《易經》里說:『君子以成德為行,日可見之行也。』」

明珠點頭,「這是乾卦的內容。」

法璍大師問道:「你明白這句話的意思?」

明珠再次點頭道:「我是大內侍衛,但也讀過一些經典。這句話是在說君子之行。君子的一言一行都在成就著自己的德業,這些言行都是外顯的,每個人都可以看到、感受到。」

「好,」法璍大師笑道,「『君子以成德為行,日可見之行也。』這個孩子,我想會是一個男孩,他的名字就叫『成德』。」

這一年的臘月十二,公曆1655年1月19日,外面雖然是刺骨的寒意,明珠府裡邊的人臉上卻滿是喜悅和焦灼的汗水——小男孩終於順利臨盆了,取名成德。「君子以成德為行,日可見之行也」,這句話將會是這個孩子今後一生的寫照嗎?初為人父的明珠雖然滿懷期待,心裡卻並不那麼篤定。

小男孩有了一個大名,他還要成長許多年才能明白這個名字背後的蘊意。他的父母自然不會呼他成德,而是呼喚他的小名:冬郎。

臘月出生的,所以叫做冬郎。二十多年以後,顧貞觀有一次半開玩笑地說:容若之所以詩詞寫得那麼好,完全是因為李商隱早在唐朝就為他作出過預言。——這是唐朝的一則典故。詩人韓偓從小是個神童,吟詩作文可以一揮即成。韓偓的父親和李商隱是故交,一次李商隱要離開京城,加入東川節度使的幕府,大家為他設宴送行,年僅十歲的韓偓即席賦詩,才華之高震驚四座。後來李商隱追憶起這件事來,仍對少年韓偓的佳句回味不已,便寫了兩首七絕寄給韓偓作為酬答,兼呈韓偓的父親韓瞻(字畏之):

十歲裁詩走馬成,冷灰殘燭動離情。

桐花萬里丹山路,雛鳳清於老鳳聲。

劍棧風檣各苦辛,別時冰雪到時春。

為憑何遜休聯句,瘦盡東陽姓沈人。

詩中大大地推崇著神童韓偓,最著名的是第一首的最後兩句:「桐花萬里丹山路,雛鳳清於老鳳聲」,這就是「雛鳳聲清」這個成語的出處。這兩首詩有個很長的題目,叫做《韓冬郎即席為詩相送,一座盡驚,他日余方追吟「連宵侍坐裴回久」之句,有老成之風,因成二絕寄酬,兼呈畏之員外》。題中的「韓冬郎」就是韓偓,「冬郎」是韓偓的小名。

因著這個故事,顧貞觀戲對容若說:「令尊大人給你取『冬郎』這個小名的時候,是不是已經把你當做神童韓偓了呢?這樣的話,他老人家真是慧眼,納蘭冬郎的詩名早就『雛鳳聲清』,遠在韓冬郎之上了。」

容若不置可否,「家嚴當時應該想不到這麼多吧。我是臘月出生的,自然就叫冬郎了。」

此冬郎與彼冬郎是何等地相似!韓偓可以「十歲裁詩走馬成」,容若流傳下來的最早的一首詩恰恰也是在十歲那年寫的。那是康熙三年,正月十五元宵之夜,本該是滿月流光,卻發生了月蝕。十歲的小冬郎用他那一點都不稚嫩的詩筆記下了這個特殊的景象:

《上元月蝕》

夾道香塵擁狹斜,金波無影暗千家。

姮娥應是羞分鏡,故倩輕雲掩素華。

詩中是說元宵之夜的繁華京城沒有等來應來的月光,想是嫦娥害了羞,不肯移開鏡子露出臉龐,還特意遮掩了一層輕柔的雲彩。

七絕雖然短小,卻已經屬於近體詩了,對聲律有著嚴格的限制,更何況明清時代人們的口音早就變了,但寫詩填詞還必須依照唐宋的發音,便免不了許多死記硬背的功夫。詩歌本就是戴著鐐銬的舞蹈,鐐銬越重,舞者越可以盡展才華。

十歲的小冬郎已經掌握了近體詩的寫法,熟悉了平仄音的錯綜變幻,背熟了唐宋的漢字在韻譜上的發音,流暢地化用古語,於是戴著所有的這些鐐銬,彷彿無拘無束一般抒寫著天才詩人的想像力。

同一天里,冬郎還寫過一首《上元即事》,渲染元宵之夜的璀璨燈火:

翠毦銀鞍南陌回,鳳城簫鼓殷如雷。

分明太乙峰頭過,一片金蓮火里開。

這首詩雖然寫得平平,但足以告訴我們:小冬郎的閱讀量此時已經相當可觀了。他會用「翠毦」這樣的生僻字眼,會用「鳳城」這樣的詩歌套語,會用「太乙峰」和「金蓮」這樣的典故,而「殷如雷」這個比喻則說明他已經學過《詩經》了。

就在這短短的幾句詩里,我們看到的不僅是小冬郎過人的聰慧和努力,也看到了明珠夫妻為了兒子的教育花費了多大的心思。百姓們總是出於酸葡萄的心理相信著「豪門子弟多紈絝」,殊不知越是豪門,越可以並捨得在子弟的教育上花費血本。明珠的傾力投入,真的把冬郎培養成了「冬郎」。

也許是有意,也許是巧合,作為旁觀者的我們畢竟不得而知,只有驚嘆著在容若身上,無論大號還是乳名,都像讖語一樣昭示著他的一生,糾纏著他的一生。

關於容若的名字,這裡還要交代兩句後話:在容若已經二十多歲的時候,康熙皇帝立了第二子為皇太子,皇太子乳名保成,和容若的名字里都有一個「成」字。於是為了避皇太子的名諱,已經沿用了二十多年的「成德」便被改為了「性德」,這就是那個最為我們熟悉的名字:納蘭性德。直到第二年,保成改名胤礽,「性德」才恢復為「成德」。

所以,「性德」這個名字其實只用了一年而已,我們稱呼公子為納蘭性德實在沒什麼道理,只是約定俗成罷了。

至於公子自己,每每在署名的時候總是署作「成德」,或者效法漢人的稱謂,以「成」為姓,另取「容若」為字,署作「成容若」,他的漢人朋友們也往往用「成容若」這個名字來稱呼他。在這樣一個純漢化的稱謂里,昭示的是容若對文化血脈的強烈認同。

是的,按照漢文化的傳統,儒家經典《禮記》里早已講過「二名不偏諱」,也就是說,對兩個字的名字,如果言語或書寫中只用到其中的某一個字,就不必避諱。皇太子既然乳名保成,只要別人的名字不是同時含有「保」和「成」這兩個字就是可以的。滿人吸納了漢人的文化,而且把漢文化中強調君臣父子秩序的內容拿過來變本加厲。容若看得清楚,這不過是權謀治術而已,而他自己作為一名真正的對漢文化的傾慕者,只要還有一線餘地,就絕對不願接受那些變了質的漢文化。

關於「成德」這個名字,還有一層很重的疑雲,是連容若自己都解釋不清的。少年時代的容若就已經學習過儒家的許多經典了,有一天他學到《儀禮》,看到其中有「棄爾幼志,順爾成德。壽考惟祺,介爾景福」的句子,這是古代貴族子弟的成人禮(冠禮)上接受的祝詞,意思是說:「在這個良辰吉日里,為你加冠,表示你已經進入成年。希望你從此以後拋棄童心,謹慎地修養成人的品德,這樣你就可以順順利利地得享高壽和洪福。」在雙行的小字里,鄭玄和賈公彥這兩位前輩大儒明明白白地注釋著:這是行成人禮的時候對貴族子弟告誡和勸勉的話,告訴他們只要拋棄童心,像一個成年人那樣遵守綱常秩序,就可以享洪福、享高壽。

容若早就聽父親講過自己名字的來歷,在此之前,他一直以為「成德」二字就是《易經》里的名言,所謂「君子以成德為行,日可見之行也」,父親一直在這樣叮囑自己,自己也一直在這樣期待自己。但是,「成德」二字竟然也在另一部儒家典籍《儀禮》當中出現,說的卻是「棄爾幼志,順爾成德……」。容若不免有些遲疑:「照這麼說,如果我拋棄不掉童心,不能像一個『標準的』成年人那樣在綱常禮制里規規矩矩地待人處事,我將來就不會有福有壽嗎?」

這個疑惑,不知道容若有沒有對旁人講過,他只是把它悄悄地記在筆記里,也許不久就忘記了,只是在將來每一次遭受命運捉弄的時候又陡然想起。而在我們這些深愛容若的旁觀者看來,「成德」二字果真是一句讖語——容若始終都不曾拋棄他那顆比世界更要寶貴的童心,也實實在在地為這顆童心付出了太過慘重的代價。

我們眼睜睜看著容若的一生,彷彿是一個純真的孩子,赤身露體地走在命運的叢林里。

容若讓我想到達達主義。

達達主義,一戰期間誕生的一種藝術流派,宣稱文藝創作應屏蔽思想干擾,只表現感官接觸到的直接印象。

達達,源於法語「dada」,意為兒童玩耍用的木馬,讀音模仿嬰兒的呀呀學語。人在嬰兒時期還未被文明污染,對周遭事物的反應單純而直接,不加掩藏或修飾,帶著近乎野性的真摯。達達,人一生最初的發音、最後的實話。

相較於主張否定與破壞一切、有些簡單粗暴的達達主義,我以為容若更能代表「達達」二字,終其一生,他都在實踐孩子的藝術:放棄理智與邏輯,忽視人類社會道貌岸然的生存規則和價值觀,聽從感覺的蠱惑,讓心靈成為指引。

要糖果和遊戲,不要算計。

孩子並不多。在冷硬現實的獵殺下,孩子成了稀缺品。不要蔑視曾經幼稚的自己,就算對過去的天真無法欣賞,至少可以懷著憑弔的心情。

納蘭成德名字的來歷,與不可不知的疑雲、讖語

納蘭詩詞

「最受歡迎納蘭詞容若公眾號 最具人氣的納蘭詞解讀」

詩詞 | 納蘭詞 | 古文 | 唯美 | 短篇 | 隨筆

王國維:「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納蘭詩詞 的精彩文章:

紫蓋忽臨雙鷁渡,翠華爭擁六龍看。「憶江南·建業舊長安」
這麼多年,我從未放下你!

TAG:納蘭詩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