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四大汗國與元朝有淵源,可元朝瀕臨覆滅之際,為何沒有出兵援救

四大汗國與元朝有淵源,可元朝瀕臨覆滅之際,為何沒有出兵援救

南宋戰亂頻繁,飽受外族侵略的壓迫,與金人抗爭已久,最終卻被蒙古人滅亡。南宋的政權覆滅,取而代之的便是元朝。而成吉思汗則被封為了元太祖,但是成吉思汗對於政治並不感興趣。戰爭似乎是他一生的使命,包括他的後代,都是為戰爭而生。因此壽命短暫的元王朝,也一直處在混亂與征戰之中。後來我們都知道,由於戰爭不斷導致社會矛盾激化嚴重,元末出現了許多的農民起義軍。最後是朱元璋的起義軍滅掉了元朝,但其實元朝的軍隊並不算薄弱,還有四大汗國的勢力可以倚仗。而且四大汗國與元朝也有著些許的淵源,但是令人狐疑的是。為何元朝瀕臨覆滅之時,汗國卻沒有出兵援救呢?

在解釋原因之前,筆者先梳理一下四大汗國的淵源。其實,這些汗國早在元朝建立前就已經存在了。那時的成吉思汗正在入侵中亞和歐洲,蒙古騎兵的作戰能力十分強悍,不過多久就收割了大片領土。但面對如此多的領土,成吉思汗一個人自然是忙不過來。於是,成吉思汗將他的兒子各自分為了汗王,四大汗國也就此誕生了。自此,蒙古帝國的勢力變得愈加旺盛。但是伐宋的主力卻是成吉思汗的親孫子,忽必烈。然而蒙哥離世之後,蒙古帝國的汗位面臨空虛。忽必烈不僅面臨著戰局,又需要爭奪汗位。但是以蒙古兄弟的勢力來說,忽必烈的軍隊作戰能力是最為出色的,最終成功地遏制了那些兄弟,登上汗位,自此建立了元朝。

元朝雖然是蒙古的,但忽必烈卻遵循了漢族的治國規矩。元朝與各汗國看似有著種種的淵源,但四大汗國並不會向元朝俯首稱臣。但是就算看在成吉思汗的面子上,四大汗國也沒理由徹底坐視不理。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四大汗國與元朝仇恨深重。雖說成吉思汗算是汗國的祖先,但後續的事務基本都在忽必烈手中,可汗國並不怎麼支持忽必烈,僅僅只有伊爾汗國與忽必烈交情尚還交好。其餘三個汗國,由於和忽必烈有著種種的利益紛爭,幾乎是處在長期對峙的狀態。雖然忽必烈最終成為了皇帝,但汗國卻沒有臣服的意思,反而與元朝發動戰爭,仇恨越埋越深。哪怕元朝氣數已盡,以他們之前的利益衝突,汗國也不會出手援助。

另一方面,就算汗國有心幫助元朝驅散外敵,也是有心無力。隨著先前的不斷征戰,汗國的兵力也在不斷衰退,名義上雖把元朝當做是自己的宗主。而元朝看似有著勢力龐大的汗國可以依附,實際上只是虛有此名罷了。到了元朝後期,四分之三的汗國基本都不復存在了。能夠幫扶元朝的也只有金帳汗國,但在地理位置上,金帳汗國卻並不方便。再有就是,金帳汗國的內部也極度不團結,屢屢發生內戰。就算是有心幫助元朝,卻也無法調配出足夠的兵力了。

筆者認為,元朝在短短的時間內便將中原統一,但又被迅速地滅亡,這並不是單一的戰亂不斷的問題。以元朝軍隊的勢力,作戰能力絕不算落後。只是元朝內部的人心不穩,從成吉思汗征戰期間,便有不斷的利益衝突。雖然四大汗國的首領都是成吉思汗的兒子,但在利益面前,親兄弟的情誼向來不值一提。每個汗國都有自己的如意算盤,蒙古帝國也有著諸多不和諧的聲音。元朝建立之後,由於遵循漢人的統治方式,更是受到了蒙古族一派的詬病和不滿。支持忽必烈一方的派別,與支持蒙古的派別屢次起爭執。既然和平談判不行,那就採用武力的方式相抗衡。這期間,兵力也消耗得差不多了,還激化了一系列的社會矛盾。百姓生活在戰亂頻頻的日子中,怎麼會得以安寧呢?因此,元朝之所以這麼快滅亡,並不是由於四大汗國沒有及時派兵援救。反倒是元朝政權尚存期間,四大汗國還給元朝添了不少的麻煩與戰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史閑談 的精彩文章:

趙雲能力超群,但一生都沒有被重用,臨終兩句話讓諸葛亮羞愧
乾隆治國一向仁慈,卻因翰林院譯錯了一個詞,斬殺了無數官員

TAG:讀史閑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