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旅遊 > 從最初一無所有到富了13代,這個家族歷經400年不衰,曾富甲三省

從最初一無所有到富了13代,這個家族歷經400年不衰,曾富甲三省

從最初一無所有到富了13代,這個家族歷經400年不衰,曾富甲三省

古代的商幫除了留下豐富的經商經驗之外,還留下了非常豐富的建築遺產,這其中最為著名的當屬喬家大院、常家莊園、劉氏莊園、牟氏莊園等等,而在所有的莊園之中還有著一處地方非常特別,他不是四大商幫的產物,而是豫商的產物。這個家族存在400多年,家族的成員也是從最初的一無所有到富了13代,其名聲曾冠三省(豫、魯、陝),這就是河南省鞏義市康店鎮的「康百萬莊園」,也是三大莊園之一。(圖片來自 IC photo)

從最初一無所有到富了13代,這個家族歷經400年不衰,曾富甲三省

康百萬莊園始建於明末清初,創業於明代,漸興於清初,乾隆時進入全盛,咸豐以後逐漸沒落,民國中期走向衰敗。最初起家的時候是為解決溫飽問題,據了解創始人先在洛河岸邊開了一個小飯館。由於地處交通要衝,後來又兼營住宿生意,小店逐漸成為河洛一帶知名的客棧,客棧所在地從此改稱「康家店」。到康氏家族先祖第六代傳人康紹敬時期,康紹敬在地方水陸交通、鹽業和稅務等方面擔任要職。到了清朝時期,康氏家族靠造船業、土地致富。(圖片來自 IC photo)

從最初一無所有到富了13代,這個家族歷經400年不衰,曾富甲三省

經過康家幾代人的不斷努力,小小的「康家店」變成了一座佔地240餘畝、包含19部分的龐大莊園。靠山築窯洞,臨街建樓房,瀕河設碼頭,集農、官、商於一體,有33個庭院、53座樓房、73孔窯洞及房舍1300多間,庭院建築為豫西地區典型的兩進式四合院,兼具園林藝術和宮廷藝術特色。繁盛時期,莊園內的磚廠、木材廠、造船廠人來人往,康家主人足不出戶便可滿足一切生活所需。(圖片來自 IC photo)

從最初一無所有到富了13代,這個家族歷經400年不衰,曾富甲三省

建國之初有關部門對莊園實施了改造,使其延續了「明時樓院清時廊」的舊貌。20世紀50年代,康百萬莊園被充公。其中的一些房屋被分到了當地的農民,而康家其他的房屋早已被水泥和瓷磚替代。之後被列為文物保護單位,又花巨資對其進行修復,所有的維修都是遵從「修舊如舊」的原則,後被列為國家4A級旅遊景點。(圖片來自 IC photo)

從最初一無所有到富了13代,這個家族歷經400年不衰,曾富甲三省

在莊園棧房區前面的牌坊,是約100年前康家向清朝皇帝請旨修建的貞節牌坊,石墩、石柱、石匾各部位均精雕著「二十四孝圖」、「漁樵耕讀」、龍鳳、珍禽異獸等圖案。康百萬莊園牌坊原來靠近伊洛河大堤,如今已經深陷在地下,只留上半部分在地上,這個牌坊上面清晰地記錄著康氏家族的榮耀。(圖片來自 IC photo)

從最初一無所有到富了13代,這個家族歷經400年不衰,曾富甲三省

莊園之內最為引人注目的當屬「留余匾」,這個匾是康家訓示家中子弟的家訓匾,是儒家「財不可露盡,勢不可使盡」中庸思想的集中體現,至今仍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全匾共計174個字,除標題「留余」二字為篆書外,其餘為字體流暢的行楷。該匾是同治年間進士牛瑄所題,做於1871年,已有100餘年歷史。(圖片來自 IC photo)

從最初一無所有到富了13代,這個家族歷經400年不衰,曾富甲三省

除了匾額之外,還有著一張絕美的「頂子床」,據傳聞所說該床是用金絲楠木雕刻,由十個能工巧匠,耗工1700多個工時,做了將近5年時間才做成的。莊園內還有著一顆百年的葡萄樹,該葡萄樹植於清朝乾隆年間,距今已有近300多年歷史,一似龍,一似鳳,被稱為「龍鳳呈祥」。每年的7月中旬此古葡萄樹會碩果累累,為此莊園內還舉辦了葡萄節。(圖片來自 IC photo)

從最初一無所有到富了13代,這個家族歷經400年不衰,曾富甲三省

除了這些之外,莊園內的景觀還有畫室、靈堂、卧室、飯廳等。畫室里所有的傢具上都鑲嵌有閃閃發光的寶石。東牆上鑲掛著明、清著名書法家的作品,西牆上則掛著一件清朝官服和一把康英奎平時練功習武時用的寶劍。 靈堂里有許多精美的神龕和有關祖先生卒的碑刻。每塊碑刻都要花費一個石匠三個月的工夫。(圖片來自 IC photo)

從最初一無所有到富了13代,這個家族歷經400年不衰,曾富甲三省

然而,引人注目的還是莊園里隨處可見的石柱子的底座。石柱子的作用是支撐房頂。這種建築方式使石柱免受潮濕的侵蝕。飯廳右側放著一張供8人進膳的方桌。桌上所有的餐具:盤、碟、碗等都是八角形的。康家迷信,相信生死由命,富貴在天,所以只要有算命先生造訪,必定要用此餐具招待一番。(圖片來自 IC photo)

從最初一無所有到富了13代,這個家族歷經400年不衰,曾富甲三省

康百萬莊園為我們提供了研窮封建社會地產階級的發家史料,也給我們提供了古代建築的實物資料,它的磚雕、木雕、石雕藝術,倍受各界朋友青睞。其實這些所謂的歷史古建築,不僅僅是文物的載體,也是研究歷史的重要憑證,它折射出了當時的繁榮,以及後期如何的敗落。所以說具有很高的文化價值,對於它們,我們要做的就是好好地保護。(圖片來自 IC photo)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