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國人對神鬼的態度轉變從此人開始,比西方早兩千年脫離迷信

國人對神鬼的態度轉變從此人開始,比西方早兩千年脫離迷信

廢話不多說,直接開整。

我們知道自己有一個稱號,叫做「炎黃子孫」,對吧?但是從炎黃時代,一直到堯、舜、禹乃至夏朝,其實都只是傳說,因為我們沒有足夠的證據能夠證明他們曾經存在過,直到商朝甲骨文的發現,我們才確切地了解了我們老祖宗是怎樣的一個生活環境。

商朝,是一個以神為尊的朝代,在此時,神是至高無上的,所有的一切都要聽從神的安排,當時社會地位最高的是巫師,巫師是神與人之間的信使,在國君、卿士、庶人、卜、筮五方面因素中,起至關重要作用的是卜、筮的意見。大家遇到啥解不開的事情時,總喜歡向神請示,殷商人喜歡用龜,周人用筮。我們發現的甲骨文,就是龜卜記錄下來的甲骨文卜辭。

當時有一位聖賢,叫做伊尹,曾輔佐商湯滅了夏朝,是開國元老,歷經五代君主五十餘年,活了一百多歲。尹,就是相,所謂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不過他還有另外一個身份,那就是巫師,「伊尹格於皇天」,是代天言事的。相當於耶穌,是人和神之間溝通的橋樑。

那麼伊尹的地位究竟有多高呢?當時的天子太甲違反了上天的旨意,直接就被伊尹給下放到其老祖宗的墓地去守陵了,伊尹本人和諸位大臣代為執政,等太甲三年後醒悟過來,他又再次把太甲送上了天子寶座。

不過伊尹雖代天言事,掌握了至高無上的權力,但他更為強調的是德,他曾對太甲說:「惟上帝不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在他的心中,究竟是不是真的神仙至上,象西方人一樣,還是說假借天神之威名,就象後世的洪秀全等人一樣,狐假虎威?不好說,不過當時那個社會,確實是神權至上的。

你想啊,就連天子太甲都可以被伊尹以神之名義,行廢立之事,更何況普通老百姓呢?

好,交代了這麼多,那麼讓國人對神的態度發生重大改變的那個人是誰呢?他就是伊尹的兒子伊陟。

伊尹去世之後,其子伊陟也當了宰相,不過他輔佐的是天子太戊。太戊繼位之初,商朝進入了衰落期,當時還發生了一件怪事,都城中一棵奇怪的桑樹和楮樹合生在朝堂之上,一夜之間就長得異常粗大,需要兩人合抱才能將其圍住。按照當時神在人間的地位,這一定是上天有所警示了。

太戊很害怕,於是就問伊陟咋回事兒,伊陟說:「我聽說過,妖魔鬼怪不能戰勝有德行的人。君王的政令難道有過失嗎?你注意修養德行吧。」這話擱現在沒啥,對吧?可在三千多年前,那個神權至上的年代,這就是很有開創性和顛覆性的話語了。

聽到伊陟這樣說,太戊也就不再害怕了,專心以德治國,使得商朝再度復興,太戊也因此和太甲、祖乙二人一道,被後人稱為「對商朝最有貢獻的三位君主」。至於最後那棵奇怪的桑樹,也不知鬼神是不是被伊陟對它不敬的態度氣死了還是咋地,最後竟枯死了。

伊陟在中國哲學史上的最大貢獻,就是確立了「妖不勝德」原則。從此,國人雖然還相信有神的存在,但對於神明的態度,不再象西方人那樣信上帝那麼盲從。你看看對於龍的態度,是不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媛媛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優秀的馬夫,沒有他就沒有後來的大秦帝國

TAG:媛媛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