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楊家將被人千秋敬仰,明朝皇帝為什麼把楊家將後代押赴京師斬殺

楊家將被人千秋敬仰,明朝皇帝為什麼把楊家將後代押赴京師斬殺

太平興國四年,北宋的統一戰爭在緊張進行中。當年正月,宋太宗趙光義御駕親征,帶領大軍向山西北部進發,向北方最後一個割據勢力北漢發起猛攻。北漢的疆域、人口、兵力都與宋朝差之甚遠,抵抗了不到兩個月就徹底崩潰,宋太宗趙光義終於如願以償統一北方。

然而,最讓趙光義的高興的,不僅僅是滅掉了多年宿敵北漢,而是得到了一員猛將楊繼業。楊繼業,山西太原人,出身將門之後,武藝高強精於用兵,是當時名震天下的名將。楊繼業從此成為鎮守宋朝北疆的重要將領,屢次擊敗強悍的契丹騎兵,人稱「楊無敵」。

楊繼業戰死後,他的兒子楊延昭、孫子楊文廣,先後繼承他的遺志,繼續為北宋衛國戍邊,屢立大功。楊家一門名將輩出,滿門忠烈贏得世人千秋敬仰。他們的傳奇事迹,被民間藝人以評書戲曲的形式編寫成《楊家將》,傳誦不息。

歷代皇帝為了宣揚「忠君之道」,對楊家將這樣的典型的忠臣義士,都會極力加以褒揚封賞。然而到了明朝,楊家將的後代們卻遭到一場厄運。明萬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萬曆皇帝下旨,楊家將後代被滿門抄斬。萬曆皇帝為什麼要這麼做?

這要從當時的一場叛亂說起。明朝開國之後,對雲南、貴州、廣西、四川等地的一些偏遠蠻荒地帶,實行了較為寬鬆的統治管理模式。在這些地瘠民貧、山高水險的多部族聚居之地,明朝委託當地實力較大的土司進行管理。

各地土司們在接受朝廷冊封、按時朝貢的前提下,可以在轄區內自行委任官吏、組建軍隊、徵收賦稅。明朝這種方式有利有弊,有利之處是既可以降低管理成本,弊端也不容忽視,很容易催生出稱霸一方的土皇帝。

貴州境內的播州土司楊應龍,就是一個這樣的反面教材。楊應龍出身於西南一帶著名的播州楊氏家族,世代鎮守播州。隆慶五年,楊應龍被明朝冊封為播州宣慰使司都指揮使,坐上第二十九代土司之位。

史書記載,楊應龍「生而雄猜,尤阻兵嗜殺」,野心勃勃想脫離明朝管轄,一心想當與明朝分庭抗禮的真皇帝。他暗中招兵買馬,積蓄錢糧,伺機而動。而當時的明王朝已經極盛而衰,開始走下坡路。

楊應龍觀察到,明朝在黔蜀一帶兵力布防薄弱,且吏治敗壞軍紀鬆散,戰鬥力極為低下,更加助長了他的野心。楊應龍逐漸顯示出桀驁不馴之態,肆意出兵劫掠州縣,攻打臨近土司,搞得西南一帶烏煙瘴氣,形勢動蕩。

萬曆二十年,明朝四川巡撫王繼光傳喚楊應龍,楊應龍明目張胆予以公然拒絕,並藉機起兵造反。萬曆皇帝震怒不已,立即調兵進入貴州,萬曆三大征之一的播州之役由此拉開大幕。

楊應龍為人狡黠兇悍,善於用兵,播州一帶又是他苦心經營多年的老巢,地形複雜,險關要隘星羅棋布。結果明朝官兵在開戰之初連吃敗仗,在飛練堡之戰中甚至一次被叛軍殲滅3000多人。

萬曆皇帝又驚又怒,這才知道楊應龍非同小可,從各地調集李化龍、劉鋌等一批大帥名將,動用兵力二十餘萬,經過八年的艱苦戰鬥,才在萬曆二十八年臘月攻破楊應龍最後一個堡壘海龍囤,付出慘重代價取得了播州之役的最後勝利。楊應龍和他的兩個兒子、妻妾老小被一網打盡,押赴京師斬殺。

這個楊應龍,就是北宋楊家將的後代。明朝開國初期,大學者宋濂曾經為播州楊家寫過一篇《楊氏家傳》,對播州楊氏的祖上進行過一番追根溯源的探究,指出了楊家將與播州楊家之間一段淵源。

北宋慶曆年間,西南土司儂智高叛亂,北宋派遣大將楊充廣出兵南下平叛。這個楊充廣,正是楊繼業之曾孫,六郎楊延昭之孫。楊充廣路過播州時,與播州第六代土司楊昭結為同宗。因楊昭無子,楊充廣就把自己的兒子楊貴遷過繼給了楊昭。

楊家將的後代楊貴遷,從此成為播州土司繼承人,「自是守播者,皆業之子孫也」。此後歷代播州土司,就都是楊家將楊業的後代了,楊應龍也不例外。結果他因為叛亂被萬曆斬殺,令人嘆息不已。

參考史料:《明史》《明史紀事本末》《楊氏家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文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清朝八旗兵待遇優厚,一個小兵都比縣令工資高,為何戰鬥力很一般
朱元璋給劉伯溫的聖旨,開篇一句話錐心刺骨,劉伯溫看後不久死去

TAG:小文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