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姓氏文化探源——公孫姓氏文化,公是姓孫是姓公孫放在一起也是姓

姓氏文化探源——公孫姓氏文化,公是姓孫是姓公孫放在一起也是姓

公孫姓氏起源

源流一

源於身份,出自兩周時期各諸侯國王族的後裔,屬於以貴胄身份稱謂為氏。春秋時期,各國諸侯不論爵位大小,多有被稱為「公」者。按周王朝的典禮制度,國君一般由嫡長子繼位,即位前稱為太子,其他的兒子便稱為公子,公子的兒子則稱公孫。在這些公孫的後裔子孫中,有許多人便以身份稱謂「公孫」為姓氏者,稱公孫氏,因此,公孫並非一族一姓的後人。

源流二

出自姬姓,黃帝姬軒轅的後裔有公孫氏。最初出現的公孫氏是在上古時期。據《路史》載:「神農同母弟勖,嗣少典國君,世為諸侯,後以公孫為姓。軒轅帝初名公孫,後改姬。」所有他的後代里,有部分姓公孫,稱公孫氏。在春秋時,各國各地的諸侯,大多喜歡被稱為 「公」。以當時的制度,國君將由國君的嫡系長子繼承。正式登基前,應先立為太子,此時其他的兒子將稱為公子,同時諸侯的兒子也是公子,而公子的兒子就是公孫。這些公孫們的後代為突出祖出祖先曾有過的皇室血統,就改姓為公孫。這樣,公孫作為一種姓氏的榮譽而流傳甚廣。此時它的姓氏來源就五花八門,不一而足了。故公孫氏的始祖是黃帝軒轅。這在史籍《廣韻》中有記載:「古封公之後,皆自稱公孫,故其姓多,非一族也。」又據史籍《通志》記載:「公孫氏,春秋時諸侯之孫,亦以為氏者,曰公孫氏,皆貴族之稱。或眼黃帝姓公孫,因以為氏。」

得姓始祖

黃帝是少典的兒子,姓公孫,名軒轅。傳說是神農的同父異母弟:「嗣少典國君,世為諸侯」,在他的後代中,就有人以公孫為姓。黃帝軒轅氏曾姓過「公孫」,後來改成姬姓,所有他的後代里,有部分姓公孫,另有部分姓姬,再有少數以軒轅為姓。

歷史人物

姓公孫姓氏的人雖然稀少,但不乏 出類拔萃之人,今天為您介紹商鞅。

商鞅,姬姓,公孫氏,名鞅,衛國頓丘人。戰國時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衛國國君後代。

我們熟知的商鞅變法改革促進了秦國的發展甚至是為它後來一統六國都做下了鋪墊。商鞅原來不是秦國的人,他本是衛國的後代,所以也稱為衛鞅。他的一生經歷其實很坎坷,剛開始並沒有被賞識,到了秦國之後才逐漸展現他的才華。

說起衛鞅也就是商鞅,商姓是他在戰爭中立了功獲得了商地的封地才得來的姓。早年的時候,商鞅在魏國,公叔座是魏國有名的大臣。公叔座在病重的時候把商鞅推薦給魏惠王,他對商鞅的評價很高,囑咐魏惠王一定要重用商鞅。就算不打算用他也要殺了商鞅,這樣來避免商鞅效力於他國對衛國構成威脅。但是魏惠王並沒有採納公叔座的意見,沒有重用商鞅,也沒有產生殺了他的想法。商鞅也正是知道自己沒有生命之憂才沒聽公叔座的話立刻離開魏國。

在魏國沒有前景後,商鞅決定到外地尋求發展,於是輾轉到了秦國。當時的秦國是由秦孝公掌政,秦孝公想要推行改革變法,但是迫於社會原因不能夠直接進行,他先召開了會議商量變法的事情。但是朝廷上有許多舊貴族對變法表示強烈反對,這時候商鞅便站了出來,與舊貴族們針鋒相對的辯論。正是這次辯論為後來秦國推行變法作出了輿論支持。

第二次變法主要在一些細節方面進行細緻的修繕,還著力於土地的改革。縣制的推行就是從這開始的,這直到今天還在使用,可以看出它的影響十分深遠。商鞅是推崇法家思想的,這從他推行的改革措施中也可以看出來,制定了很多法律條例來規範國家和百姓的行為。但在這同時,商鞅也有自己的獨立思想比如說主張戰爭崇尚武力,這大概也和他所處的那個時代背景有分不開的聯繫。

將自己的大半生都奉獻在為秦國推行變法行動上的商鞅到隨後卻也沒能有個好結果。秦孝公去世後,他的兒子繼位聽信商鞅想要謀反的讒言,想要抓捕他。商鞅只得開始逃命,奈何早些年的一些緣故,魏國也進不得,回到自己的封地後被秦惠王發兵攻打。商鞅的兵力敵不過秦惠王戰敗而亡,最後屍首還被處以車裂之刑,這的確讓人惋惜。商鞅為秦國變法改革所做的從根本上促進了國家的強盛,商鞅的想法的確是屬於較為先進的,法律的推廣也是很成功的。

王安石贊其「自古驅民在誠信,一言為重百金輕。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望小編今日的介紹能帶您走進商鞅,了解商鞅。

姓氏文化

堂號

扶風堂:以望立堂。

高陽堂:以望立堂。

白馬堂:東漢末期公孫瓚被封為討虜將軍,屢次打敗胡虜,除遼東屬國長史。常乘白馬,烏桓怕他,互相告語:「我們要避開白馬長史。」

忠義堂:春秋時公孫杵臼和程嬰都是趙朔的門客。趙朔為屠岸賈所殺,朔妻遺腹生一子。杵臼和程嬰設計保存趙氏孤兒:杵臼把自己的兒子藏在山中,派程嬰向屠岸賈回報說是趙氏孤兒。屠岸賈就把公孫杵臼的兒子當成趙氏孤兒和公孫杵臼一起殺了。程嬰保護著趙氏孤兒長大成人,終於報了趙朔被殺之仇。人稱公孫杵臼舍掉自己的兒子和自己的命存主人之孤,既忠且義。

傳承姓氏文化,傳播中華精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譚論古今 的精彩文章:

龔自珍中國古典文學最後一位詩人,英明一世卻教出荒唐逆子!

TAG:譚論古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