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詩意的生活從懂得善待生活開始

詩意的生活從懂得善待生活開始

文/鄒近夫

初夏之際,無論你有沒有注意到,這時的葉子總是特別的鮮綠。

每到夜盡時分,我就格外喜歡聽一個電台,儘管不知道她念的是什麼,也不知道理為何,她動情所吐露的卻絕對是自己的心聲。如是以為這就是生活,也不那麼害怕獨處了,因而喜歡把自己放到一個人煙寂寥的空間里,盡情享受獨處,以至於時光匆匆而過,都不曾被察覺。

我原本希望的家和普通人的生活方式,既然不能遂願,又不能向夢想妥協,那隻好按照大多人的樣子,選擇善待生活。

四月開頭,和一個舊友談話,才發現真正的生活其實不止一種。

她本來習慣了自得其樂的生活,日復一日,可依然每天期盼多出一點兒驚喜。因為和她丈夫各據一方,所以總害怕那個他,作出不忠於愛情的事情,何況她在自個的生活圈裡聽到太多有關不忠的例子,自以為十年後她就是別人口中的樣子,所以不得不重新凝神聚思,審視現在的生活。

「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聽得出來,她的語氣有些埋怨,埋怨只能教子而不能相夫。往事,不可追,但對未來,她的信心越來越低,當真低到塵埃裡頭,而且隨著年月的推移,正一步步喪失。若不是瀕臨感情危機,她也不會向我和盤托出那些陳年舊事。但是我想,從高中戀愛到結婚生子,風風雨雨走過了十年間的夫妻,有一天竟然也會對生活失去信心,那麼生命里,還有什麼是可以依靠和相信的呢?

談話間我覺得她像電影里的人物一樣,對越來越舒適的日子,感到不安。大概是因為雙方由無所不談慢慢地演變成無話可說,同樣的,也擔憂如果有一天雙方互道告別,再不能像原來的樣子生活下去。如今她遲疑不決,試圖跳出眼前的處境,像從前一樣投入生活,自食其力,可是小孩才兩歲不到,二胎的壓力又擺在面前。就這樣,她一邊憂心忡忡地推演未來,一邊開始一一遺忘熟悉的往事,眼前的退路似乎千萬種,工作、創業、考教師證、學一門技術等等,但唯獨沒有善待生活這條前進的路。

我聽過很多失戀的故事,也看過許多模範夫妻到頭來慘淡收場的局面,雖然對象不是身邊的親人,可是曾經那麼親近恩愛的兩個人,竟然可以完全割捨,變成陌生人,難道只是因為欲加之罪嗎?「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李清照一定經歷過真正失戀的傷痛吧?才會以白描的手筆,婉約地寫下這樣悲憫愛情詩歌。

然而,相夫教子原本就是生活的一種方式,不讓鬚眉也是。

且不問寸步不讓的江湖是否還在,也不問主角易位是否值得嘆息。位極人臣,譽滿神州,終究是一場戲諸侯的烽火,高官厚祿,拜將封侯,名利身後事雖然出乎意料,但結果卻有著驚人的相似。倒不如承認自己並非無所不能,也不是刀槍不入。女子生來柔弱,不是非得嘗一嘗「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的況味才稱得上巾幗。儘管生命有遺憾,有委屈,可也有溫暖、有希望,生活原本就是由這些部分組成的。

每一個雨後黃昏下的憂愁,每一片晴空草地上的陽光、萬物生靈都是只此一次的相遇。不要在生命當真過了一大半後你才學會了調整焦距,對準眼前。舊友的狀況,應該回歸到愛情最初的地方,從談開始,而不是一味綢繆那些最壞的打算,因為設想糟糕的事情只會把事情弄得更糟糕,也不會把日子過得精緻了,更不會做一點有興趣的事,善待時光。往往鬼使神差地跟著別人的劇本,走入了最不願意的生活。何況用別人的經驗、電視劇情來看待當下,時間一長自然會忘了原先的希望——家。

生活所迫也好,命運作弄也罷,善待生活,需要與那個執著的自我達成和解。看一些書也好,寫一些無關緊要的文字也罷,精神上一富足,才可能察覺生活圈裡的灰色黴菌,不給它們發酵生長的機會。不過,善待生活和詩意地生活並不能籠統地歸為一類,它們更像是一幢兩層樓的房子。第一層是善待生活,第二層則是詩意地生活。無論處於何種年紀,小孩、少年、中年,包括老人,他們大多數人也許像我一樣,各自有既定的花樣,可能只搭建好了第一層,所遇到的每一樁煩惱都會被拒之門外,卻無法搭建第二層──詩意地生活。生活也因此失去了本來的意義,變得面目全非了。

如何詩意地生活,一直像團迷霧,很多人以為它不是放縱,便是流浪。但是這裡所說的詩意是無需千方百計離開既有的生活而得到的一種,它是聚焦生活蹤影,從身邊周遭高度凝練出屬於自己的那一份獨特情感,節奏和韻律隨意搭配。

比如灰霧蒙蒙的天氣,坐在會議室,前後是堆積如山的文件和埋頭苦幹的同事,頭腦不見得能清醒,渾渾噩噩,只覺疲憊襲身。但有沒有想過,大霧迷濛也是一種意境,可以設想遠處的山巒,那種「拂林隨雨密,度徑帶煙浮」的畫面便躍然眼前。

再比方說一頓晚餐,大可以從中吃出悲傷、孤獨和不幸,也可以吃出歡樂、溫暖和幸福,所以不能說達官顯貴配詩意地生活,也不能說男耕女織才是詩意地生活,只有把眼下的日子過得有滋有味,不是一味抱怨,也不是一味接受才是。

左岸記:真正的詩意或許就在眼前,就在腳下,就在於認清生活的真相後還依然熱愛生活的態度。如果心無詩意,可能除了「眼前的苟且」,也只能剩下「遠方的苟且」,這個「遠方」也指未來的生活。

詩意生活的方式有很多種。詩意並不是一艘能帶你渡過所有現實難關的船,心懷詩意也並非是要藉此逃避現實,而是要學會用詩意的心靈感知和判斷世事。若沒有梭羅獨居瓦爾登湖的條件,也可以學學陶淵明,哪怕「結廬在人境」,還是能感受到「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自在;若沒有李白「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浪漫想像,也不妨像朱自清一樣,漫步在荷塘邊的小煤屑路,把心裡的諸多不平靜,且交付給那無邊的荷香月色。

王爾德說,「吾輩皆身處溝渠之中,然其必有仰望星空者。」與其困於「你的同齡人在拋棄你」的恐慌與焦慮,不妨詩意地棲居在忙碌的生活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左岸讀書 的精彩文章:

德國浪漫派最後騎士:我從市井中來,始終在回鄉的路上

TAG:左岸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