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正面打臉,宋朝並不富裕!客觀、深度剖析宋代經濟實力和生活水平

正面打臉,宋朝並不富裕!客觀、深度剖析宋代經濟實力和生活水平

前面幾篇文章,筆者分別從GDP、財政收支、物價水平、農民收入等方面,分析了宋朝經濟的情況,今天便對宋朝的經濟做一個總結。


宋代商品經濟興起,體現制度的進步

國人引以為傲的強漢盛唐都是純粹的小農經濟體,百姓都能分到田地,男耕女織,生產的東西也一樣,所以交易需求很少。同時唐朝是府兵制,除了中央禁軍,其它地方的軍隊平時務農,閑暇訓練,戰時拿著武器上戰場。所以,唐朝除了長安、洛陽等城市比較繁榮,大部分的州縣都和農村差不多,城裡沒有什麼脫產者和消費者,自然繁榮不起來。

宋朝不一樣,城市供養著大量的禁軍、廂軍和官吏。這些人拖家帶口,生活在城市,成為城市的消費者。1)士兵是脫產者,拿到工資後,他們需要購買糧食、蔬菜、油、鹽、布等物資;2)官員更不得了,不但待遇高,工作量還小,除了吃好、穿好外,還要去青樓找找心靈上的慰藉,所以宋代的青樓和夜生活很精彩。

正面打臉,宋朝並不富裕!客觀、深度剖析宋代經濟實力和生活水平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秦淮河夜景

80萬軍隊和4萬官員的龐大需求。數據在文章《閑話經濟史之宋朝為何富而不強?經濟制度篇》有說明。宋朝禁軍平均開支多少?三司使蔡襄建議裁軍曾提到:「若減禁軍10萬,每歲省錢500萬貫;減廂軍10萬,省錢300萬貫」,筆者取加權平均開支45貫/年。

官員的平均收入是多少?宋代官員的工資比較複雜,包括職田(在職其間分的耕田,官員坐享佃租)、金銀、糧食、布帛等,縣令的工資為:錢15貫、糧食4石、職田500畝。職田按畝產1.5石、佃租30%(實際遠高於此)和糧價700文/石,可以算出7品縣令的每年工資收入約420貫,8品縣丞年收入350貫。大家都知道,像縣丞都是被平均的群體,我們假定宋代官員的平均收入為400貫。

正面打臉,宋朝並不富裕!客觀、深度剖析宋代經濟實力和生活水平

宋代軍隊和官員數量龐大

宋代的社會結構,催生了商品經濟。互通有無、才有交易,宋代城市中有大量的消費者,軍隊和官員的潛在需求達5000萬貫,加上皇室的消費,城市的潛在市場是巨大的。所以各地的糧食、布帛、茶葉、酒水、食鹽、瓷器等大宗物品,源源不斷地運送到城市,漕運、搬運工、小商品、青樓酒館都分享這個蛋糕,同時養活了大量的商人、工匠、手工業者和服務業者。商品經濟自然發展起來,而交易的活躍便會暴露出銅錢的缺乏,加上銅錢沉重,不方便運輸,攜帶方便的紙幣(交子)便應運而生

商品經濟是歷史的重大進步。商品經濟是農產品商品化到一定程度的經濟表現,紙幣是商品交易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兩者都是時代的重大進步。在前面的文章《閑話經濟史之宋朝為何富而不強?商業經濟篇》中,筆者推算過宋代的商品化率(戶均交易額/戶均產出)為21%。意味著百姓的糧食、絹布等農產品,其價值量的21%轉化為了商品。

正面打臉,宋朝並不富裕!客觀、深度剖析宋代經濟實力和生活水平

宋代紙幣交子


宋代的經濟實力如何呢?

海外的研究,佔世界的23%。麥迪遜在著作《世界經濟千年史》中,回溯了世界主要國家過去1000年的經濟情況,原文這樣提到:公元1000年,亞洲(扣除日本)GDP佔世界的比例為60%。當然,公元1000年左右的亞洲還包括印度、高麗、遼國、大理、西夏、哈喇汗王朝、塞爾柱帝國、于闐等國家?實際上,當時遼國才是真正的亞洲大國,畢竟周邊國家都怕它,雖然它經濟不咋滴!書中估算宋代GDP為265億國際元(不是美元,購買力平價的概念,建議大家百度),世界GDP為1168億國際元,占約22.7%。居然份額低於印度,不明所以!

正面打臉,宋朝並不富裕!客觀、深度剖析宋代經濟實力和生活水平

海外研究:宋代GDP佔世界23%

麥迪遜對世界各國GDP的估算,很大程度上依賴於人口,然而全世界除了中國有2000年以來的人口數據,其它地方都缺乏資料。而且印度在公元1000年應該還沒有統一,他應該是參照後世版圖匡算GDP,中國可能也一樣,包括了宋、遼的經濟數據。但是,麥迪遜在書中對於中國的評價很高,毫不吝嗇誇讚之詞,人均GDP長期領先西歐。

正面打臉,宋朝並不富裕!客觀、深度剖析宋代經濟實力和生活水平

中國人均GDP領先世界很長時間

宋代GDP為7.91億貫。筆者在文章《拜託!別吹宋朝經濟繁榮,好嗎?深度長文,解析宋代真實的GDP》利用耕地面積、糧食畝產、布帛畝產,結合財政收入及稅率,推算出宋代中期GDP為7.91億貫。對GDP總量的概念要橫向和縱向比較才有意義,橫向便是與同時期世界其它國家比較,但要說中國的GDP低於印度,我不相信!縱向比較,則要與前面的唐朝、後面的明朝比較,這個會在將來的文章中詳細分析。

同時可得宋代的人均GDP為7600文,什麼水平?如果用硬通貨大米衡量,可以購買1100市斤大米,如果放到現代約3300元,只是溫飽水平。可是在宋朝呢?相當於自耕農的人均產出,文章後面會具體分析。

正面打臉,宋朝並不富裕!客觀、深度剖析宋代經濟實力和生活水平

宋代GDP估算表


宋代財政:看似很高,卻非常吃緊

再次重申古代徵收的是實物稅,單位是:貫石匹束兩。希望以後不會再有人說宋朝的財政收入是1億貫。宋代的財政收入來自三方面:農稅、商稅和征榷,征榷也就是後世的專賣制度,從唐朝中期開始,中國的茶、酒、鹽、鐵等商品都是專賣制度。筆者在之前的文章《閑話經濟史之宋朝為何富而不強?財政稅收篇》研究過,宋代中期的財政收入維持在6000至7000萬貫(1貫=770文)之間。

正面打臉,宋朝並不富裕!客觀、深度剖析宋代經濟實力和生活水平

宋代財政收入

由於《宋史》不會每年都披露財政收支表,能整理出的財政收支情況不多。接下來,以天禧五年(1021年,真宗駕崩、仁宗登基之年)和治平元年(1064年,宋英宗年號)為例,分析宋代的財政收支情況。

財政收入看似很高,但非常吃緊。宋仁宗登基之年,便出現了3490萬貫的巨大赤字,當然真宗駕崩、仁宗登基,花費巨大是正常情況。實際上宋仁宗前期的財政並未惡化,分水嶺是宋夏戰爭,不但物價上漲,財政支出也連年增加,並開始出現每年超過300萬貫的赤字,一直累計到宋神宗登基,進而引發了王安石變法,斂財手段增加,造成黨爭和朝堂混亂。

正面打臉,宋朝並不富裕!客觀、深度剖析宋代經濟實力和生活水平

宋仁宗登基當年的財政收支表

宋朝最大的財政開支是軍費、官員工資,仍以仁宗朝的情況為例。軍費和官吏的總開支達到5800萬貫,占財政收入的90%,極大的增加了財政負擔。

關於軍費支出,估算為5400萬貫。根據前面的軍隊數量圖,仁宗時期是軍隊擴張最快的階段(宋夏戰爭),軍隊數量最多達到126萬人,其中禁軍83萬、廂軍43萬,按禁軍50貫/年、廂軍30貫/年的開支計算,軍費開支高達5440萬貫。

關於官吏開支,約400萬貫。《宋史》對仁宗時期的官吏開支有記載,三司使蔡襄提及官吏的開支時,翻譯過來是這樣的:「正俸,錢96萬貫、銀62萬兩、金14870兩;正俸之外另有恩賞數萬兩、錢百萬貫。」加起來,單金錢支出就300萬貫(1兩銀=1000文、1貫=770文,1兩金=10兩銀),加上絹布和糧食的支出(一般3比1),每年官員總工資差不多400萬貫,那時才2萬官員,平均每個官員的財政開支200貫。

說明一下:這個數與前面提到的官員平均收入400貫,並不矛盾!官員的總收入包括職田的200貫,佔比約50%;國家財政支付錢、糧、布等,約200貫。

正面打臉,宋朝並不富裕!客觀、深度剖析宋代經濟實力和生活水平

宋代三冗問題嚴重

宋英宗繼位後,開始裁撤軍隊,財政收支開始改善。但「三冗」問題並未完全改善,軍隊數量降低了,官員數量又開始增加。英宗在節流上面下了功負,軍費支出縮減到3600萬貫,盈餘也才140萬貫,仍然填不上仁宗朝的窟窿。財政問題持續到神宗朝,結果宋神宗比較猛,在節流和開源上同時開刀,軍隊數量縮減到80萬,同時支持王安石變法,市易、青苗、坊場等斂財手段都用上了,雖然增加了官府收入,卻透支了民力。

正面打臉,宋朝並不富裕!客觀、深度剖析宋代經濟實力和生活水平

宋英宗裁軍後,財政好轉


宋代百姓的生活如何?

這個問題在我上一篇文章中並未認真分析,因為百姓過得好不好,本質還是看收入和物價,今天便從宋代的百姓生活著手,看看廣大百姓的生活質量。

先了解宋代的人口結構。宋代百姓分成主戶和客戶,又依據田產的數量,將主戶分成五等,根據《宋史》、《宋會要·食貨》和《中國人口通史》的記載,將宋代人口劃分如下:

正面打臉,宋朝並不富裕!客觀、深度剖析宋代經濟實力和生活水平

宋代人口結構

可以看到,由於宋代的土地兼并,無產階級(土著佃農、流動佃農、城市客戶)的人口佔比達到45%,而占人口8%的地主階層擁有65%的土地,可見貧富的差距。

再看宋代的物價。在文章《閑話經濟史之宋朝為何富而不強?物價通脹篇》中詳細分析了宋代的物價。宋代的物價以1040年宋夏戰爭為分界點,之前的物價穩中略升,之後物價上漲較快,特別是專賣的抽成一直提高。

正面打臉,宋朝並不富裕!客觀、深度剖析宋代經濟實力和生活水平

宋代物價持續上漲

宋代城市的生活成本,年收入2.45萬文,32貫,維持溫飽。在宋朝的物價水平下,一戶5口之家,生活在城市、沒有土地的手藝人,需要賺多少錢才能維持溫飽生活呢?

關於糧食的消耗,宋代的說法是:「丁男每日2升,中男1.5升,小男1升」。宋代1升=700毫升,大米堆密度為0.7公斤/升,1升米重約1市斤,一家人每天吃米7市斤。鹽的消耗,參照我之前的文章《有理有據:帶你了解古人每天吃多少鹽?》,人均日消耗15克。布料消耗,宋代1匹布約8.3平米,人的體表面積約2平米,假定每人每年添1至2件衣服,布料製成衣服損耗30%,全家每年需要2匹布。

正面打臉,宋朝並不富裕!客觀、深度剖析宋代經濟實力和生活水平

城市人口的溫飽開支


哪些無產者的收入,能夠達到溫飽標準呢?

禁軍的年收入50貫,可以滿足;廂軍收入低,約30貫,勉強支撐。如果錢不夠用,高太尉橫空出世,他掌管軍隊期間,經常拉著廂軍接私活,為商人修修莊園、建設院子啥的,自己吃肉,廂軍也能多撈幾個。

手工業者艱難度日,商販和軍器監工匠相對富足。根據丁學姣碩士論文《宋代手工業者生計研究》的統計,大部分工匠的日收入為50文,年收入1.83萬文,艱難度日。而小商販(類似武大郎)和朝廷軍器監的工匠收入較高,超過100文,能夠維持較體面的生活。

正面打臉,宋朝並不富裕!客觀、深度剖析宋代經濟實力和生活水平

宋代手工業者、小商販的收入

有產者,他們過得好嗎?

自耕農生活很好,年入49.5貫。在文章《古代女人只是相夫教子嗎?她們對家庭經濟的貢獻超出你想像》中,筆者對宋代自耕農的經濟收入作了分析。總收入為4.11萬文,其中糧食2.52萬文,絹布1.59萬文,扣除農稅3000文,凈收入3.81萬文,約49.5貫。自耕農在古代是真正的中產階級,擁有田地和房產,後世的中產階級還有房貸,呵呵。

佃農,生活艱難,年入28貫。宋代王炎(江西人)在《雙溪集》描述佃農時「有牛具耕種者,主客以四六分,無牛具者,又減一分。」古代佃農只能拿到60%的收入,沒有耕牛和農具,只能拿50%。因此,佃農的毛收入為2.47萬貫,稅收會轉嫁給佃戶,凈收入為2.17萬貫,約28貫,艱難度日。古代農民起義的根源便是這群人,佃農收入低微,月光族,稍有天災便食不果腹,不造反才怪。

正面打臉,宋朝並不富裕!客觀、深度剖析宋代經濟實力和生活水平

古代佃戶

分析到這裡,大家應該看到,平均GDP反映了自耕農的人均產出,但宋代人口占比45%的無產者過得並不好,在溫飽線上掙扎,沒在存款,難以抵抗天災。


宋代商業不是很發達嗎?為什麼百姓收入不高?

我寫完關於宋代GDP的文章後,很多人說商業很發達,宋代經濟多麼繁榮,百姓很有錢,我就呵呵了。

1、古代商業的本質是什麼?不過是產出到消費價值鏈上的吸血蟲而已。宋代商業主要是什麼?大多數是做糧食、鹽鐵、茶葉和酒水生意,因為城市消費力強,他們把糧食、布帛從農村轉賣到城市,漕運可以賺錢,搬運工可以掙錢,國家可以收到商稅,商人賺大錢,最終這些成本都反應到糧食價格上面,羊毛出在羊身上。正是因為宋代城市有大量軍隊、官員和地主,商業才能發展,而每個環節賺的錢都反應在物價上,自然推高了物價。古代帝王為什麼抑制商人,因為他們認為商人做轉手貿易,推高物價,是動亂的根源。

2、商業的精髓是促進分工、專業生產,提高生產效率。古代帝王對這點認識不足,商業興起後,百姓會追求更好的生活,既然養蠶和種茶比種地賺錢,為什麼我不多養蠶和種茶?所以,江浙地區就出現了養蠶和種茶的專業戶。北方氣候乾燥,畝產量低,可是高粱酒好喝!為什麼不多種高粱呢?宋代糧食的主產區轉移到江南地區,也是這個道理。從宋代糧食畝產量的提升便能看到。

正面打臉,宋朝並不富裕!客觀、深度剖析宋代經濟實力和生活水平

宋代糧食畝產顯著提高

所以商業本身不產生價值,但商業會提升社會產出效率,最終反應到生產上。商業不過是參與社會總產出的分配而已,而且鏈條越長,物價還會越高。如果沒有總產出,做生意賺誰的錢?天下掉下來嗎?居然有人可笑到拋開GDP,來講商業,簡直搞笑,不能對應產出的商業只會不斷推高物價。

再說一個很多人談到的青樓。歌妓們怎麼賺錢?不就是文人、士大夫給的錢嗎?他們的錢從哪來,工資和佃租唄!她們有什麼產出?產出私生子么?其實後世把服務業納入GDP的核算,是因為有著先進科學支撐,而古代無法核算增加值(詞曲可以算產出)。不過談到這點,我都感到羞恥,這種青樓文化很自豪嗎?金國打過來的時候,那些文人怎麼不吟詩作詞把別人嚇走?百姓生活的更好才值得驕傲!

正面打臉,宋朝並不富裕!客觀、深度剖析宋代經濟實力和生活水平

古代青樓


總結:

宋代是商品經濟發展的朝代,處在經濟結構轉變的節點上。宋代的GDP達到7.91億貫,個人認為是世界第一。宋代供養大量的軍隊和官員,拉動了商品的流通,促進了商業經濟的繁榮,商品化率超過20%,是了不起的進步。

宋代的財政收入在6000至7000萬貫,財政收入看似很高,但是「冗兵、冗官、冗費」問題嚴重,從仁宋朝開始入不敷出,從而引發王安石變法,激發了社會矛盾。

宋代是士大夫的天堂,官員的人均收入400貫,可以經常逛青樓,文化繁榮。可是百姓卻過得不好,由於土地兼并,社會存在45%的無產者,而且大多數的收入低於溫飽線。

總體上,宋代以較小的國土面積勉強養活了1億左右的人口,糧食畝產量提升,算是不錯的成績,但也就那樣,封建王朝的和平期也是這種成績,遠遠談不上多富。

所以宋代是某些人眼中的天堂,可是你們這些人在宋代就能成為士大夫么?或許你在宋代也不過是河北某地的平民百姓,等著被遼、金、蒙等民族欺凌。就說我自己,江西05年高考前200名,自認為在宋代成為不了士大夫,作為平民百姓,只希望得個溫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