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誰是漫威200億票房締造者

誰是漫威200億票房締造者

摳門的猶太佬,騎哈雷的玩具商,禿頭的漫畫宅,還是那位前體育主編?

轉載聲明:本文授權轉載自「稜鏡」,搜索「lengjing_qqfinance」即可關注。作者:李然丨編輯:張慶寧

1967年,以色列青年艾克·帕慕特坐船跨越大西洋來到紐約。

他那年24歲,剛參加完著名的「六日戰爭」。以色列僅用六天,從埃及、約旦和敘利亞手裡奪下6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包括加沙地帶、約旦河西岸以及耶路撒冷舊城。

艾克·帕慕特沒有沉醉於對軍隊生活的回憶。他懷揣著兜里僅有的250美元,背井離鄉,希望在大洋彼岸的美國開始新生活。

一口濃重的以色列口音,沒有讀過大學。很長一段時間,他不得不混跡於布魯克林街頭,不是在猶太墓地打雜賺小費,就是在叫賣玩具和美容產品。

如果他有先見之明,這個野心勃勃的以色列年輕人當時或許會留意街角的報攤,找找那年剛出版的第一本《鋼鐵俠》漫畫。

幾十年後,《鋼鐵俠》托尼·斯塔克這個角色將和他產生最關鍵的人生交集。

2008年,鋼鐵俠從阿富汗戰場的山洞中走出,開創了史無前例的漫威電影宇宙,11年後又在《復仇者聯盟4》中光榮犧牲,完成使命。

截至2019年5月27日,《復聯4》公映滿一月,全球票房超過26.8億美元,僅次於影史第一的《阿凡達》,至此,漫威電影總票房突破200億美元,羨煞整個好萊塢。

走出「六日戰爭」50年後,帕慕特成為美國舉足輕重的媒體大亨。他不僅巧妙地把瀕臨破產的漫威收入囊中,還與迪士尼周旋達成40億美元的交易。

另外,他還是白宮的座上賓。

這位白手起家的猶太富商甚少拋頭露面,不接受媒體採訪,不參加首映活動,公開的照片一隻手就能數過來。如果不是因為多年好友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外界還不會知道70多歲的帕慕特現在長什麼樣。

2017年帕慕特受剛上任的特朗普邀請乘「空軍一號」抵達首都華盛頓,留下了難得的近照

《福布斯》2019年億萬富豪榜上,帕慕特(Isaac "Ike" Perlmutter)排名全球第452位,身價已達490億美元。隨著未來更多漫威漫畫改編的電影問世,他的財富還會繼續增長。

當然,他並不是漫威唯一一位關鍵先生。

漁翁得利

進入80年代,在異國打拚多年的帕慕特終於挖到第一桶金。

他成立了一家名為Odd Lot的公司,專門購入上一年滯銷沒人要的過季玩具,轉手以1美元一個的價格賣出。

帕慕特很快從這門類似「一元店」的生意里賺到了錢。嘗到甜頭後,他迷上了抄底經營不善的公司,先後買下了玩具娃娃生產商、剃鬚刀生產商,甚至一度打算收購一家連鎖藥店。

上世紀80年的艾薩克·帕慕特,很長一段時間這是他唯一公開的照片

一直到1990年,他和漫威終於產生交集。

這一年,帕慕特低價買下經營不善的玩具公司Toy Biz。他本意是整頓後大幹一番,收購後卻發現:公司玩具銷售明明一蹶不振,還在向一家名為漫威的公司每年固定支付幾百萬美元的授權費,因為很多玩具採用了漫威的漫畫角色。

向來量入為出的帕慕特對這筆開支非常不滿。他找到了漫威當時的老闆羅納德·佩雷爾曼(Ronald Perelman),希望取消Toy Biz之前的合同。

授權合同未能取消,但雙方達成「以錢換股」的新交易,帕慕特讓出Toy Biz將近一半的股份給漫威,自己也進入漫威董事會。這筆交易讓他省下了每年支付漫威的大筆現金。

這場交易後來讓Toy Biz捲入漫威的破產風波。

和當時的帕慕特一樣,佩雷爾曼對漫威並沒有感情,他只是希望藉助資本的力量,把粉絲收藏漫畫的熱情變現——當時還是前互聯網時代,網路遊戲產業尚未誕生,青少年們把滿腔熱情和零花錢全都投入到漫畫收藏上,一本漫畫可以出N個版本的封面。

1991年,佩雷爾曼將漫威運作上市,並接連推動併購,希望抬高手中漫威股份價值,而後套現離場。

然而接下來幾年,美國漫畫銷量和漫威市值同步大縮水。到1995年,漫威已經深陷債務危機,股價從高峰期的30多美金跌到兩三塊美金。1996年,佩雷爾曼申請對漫威進行破產保護。

當時,漫威董事會中還有「華爾街狼王」卡爾·伊坎(Carl Icahn),他對佩雷爾曼未經董事會就提出破產保護申請的做法非常不滿,兩人在法庭內外撕得不可開交。

眼看自己的玩具公司也可能被漫威的破產拖累,帕慕特向漫威債權人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方案:合併漫威和Toy Biz,由他來掌管。

正是Toy Biz的另一位股東阿維·阿拉德(Avi Arad)讓帕慕特相信,不能放棄漫威。

戰友攜手

阿維·阿拉德(Avi Arad)不僅是Toy Biz的一位股東,還是小有名氣的玩具設計師。

艾克·帕慕特為人低調,個性古怪。阿維·阿拉德則恰恰相反:個性外向,喜歡穿皮衣、戴棒球帽,愛好騎哈雷摩托車,對漫畫角色如數家珍。

兩個人存在關鍵的共同點:都是以色列人,19歲時也參與了「六日戰爭」,並且英勇負傷。

正是因為阿拉德極力說服,帕慕特才認識到,漫威手上還有很多值錢的漫畫角色。事實上,漫威破產申請消息一傳出,華納、米高梅、索尼等好萊塢片廠全都找了過來。

面對債權人,阿拉德極力強調漫威角色的潛在價值——「光是蜘蛛俠就價值10億美元。」

在漫威債權人的支持下,1998年底,這兩位以色列移民將Toy Biz併入漫威。帕慕特是漫威最大的股東,阿拉德則被委任負責成立不久的子公司漫威影業(Marvel Studios),擔任CEO。

為了儘快卸掉債務壓力,他們將旗下最受歡迎的蜘蛛俠和相關角色,以「1000萬美元一部電影 額外5%的收益分成」的代價賣給索尼。索尼只需保證每五年半發行一部蜘蛛俠電影,就可以一直擁有這些角色的電影拍攝權。

在他眼中,把角色版權賣給好萊塢已經是「一箭雙鵰」的生意:既可以向出價高的買家開個大價錢,還可以借著電影的人氣賣出更多玩具。

這筆交易讓帕慕特追悔莫及。

2002年,索尼拍攝的《蜘蛛俠》問世,全球票房達到8.2億美元,遠超華納此前拍攝的任何一部《蝙蝠俠》和《超人》,證明漫威角色擁有超高人氣。

好萊塢公司很快一擁而上,紛紛投拍了手裡獲授權的漫威角色IP。

福斯的力度最大,2000年先於索尼推出《X戰警》,2003年推出的《X戰警2》更上一層樓,此外還投拍了《神奇四俠》、《艾麗卡》、《超膽俠》;環球找來李安拍攝《綠巨人》;獅門拍攝了《懲罰者》。

這些都遠不及《蜘蛛俠》的票房。

阿拉德作為漫威影業的一把手,參與了這一時期幾乎所有的漫威電影。當然,他和帕慕特卻開心不起來。

分道揚鑣

帕慕特不開心的原因在於錢。

《蜘蛛俠》三部曲票房總計近25億美元,僅第一部就讓索尼賺了4個多億美元,但按照合同只需支付漫威區區兩千多萬美元。

2003年,漫威一紙訴狀將索尼告上法庭,聲稱後者不正當地劫取商品收益,要求獲得5000萬美元賠償。索尼妥協,並將電影的所有衍生品銷售權益都讓給漫威。

更關鍵的問題在於:漫威的收入並不掌握在自己手裡。雖然每當《蜘蛛俠》、《X戰警》電影大賣後,漫威的玩具銷售就會增長。但電影拍攝與否、進度如何、上映日期完全由好萊塢說了算。

福斯曾將《X戰警》從原定的聖誕檔提前到暑期,搞得漫威措手不及——漫威原計劃X戰警的玩具要到年底才出街,配合電影上映的檔期。

算上各類前傳、外傳、重啟,《X戰警》是福斯最賺錢的IP

和帕慕特不同,阿拉德不開心則是因為:好萊塢根本不懂漫威。

1998年的《刀鋒戰士》開始,阿拉德參與了好萊塢所有根據漫威漫畫改編的電影。接觸越多,他越意識到:好萊塢高管並不了解漫威漫畫,他們只是覺得自己不能錯過。

儘管已經問世的漫威電影項目有賺有賠,好萊塢公司並沒有停下腳步——獅門在開發《黑寡婦》,米拉麥克斯計劃拍《奇異博士》,福斯、新線先後動過拍《鋼鐵俠》的主意,甚至湯姆·克魯斯一度表示感興趣。

這些角色會不會被毀掉?漫威名氣漸長,越來越多人要來插上一腳。

「一會是這個CEO,一會是那個CFO,我需要跟太多人打交道了。所有人都想拍電影,連辦公室掃地的都想讀劇本。」阿拉德最近向Deadline回憶。

夾在越發複雜的漫威和本就複雜的好萊塢公司之間,阿拉德備受折磨。

以蜘蛛俠為例,蜘蛛俠能不能抽煙?能不能喝酒?能不能紋身?什麼時候可以不是處男?必須得是白人?

這些設定細節經常能讓漫威和索尼的兩班人馬吵上半天,索尼乾脆成立了專門的委員會,定期處理與漫威相關的問題。

比如,為了讓金剛狼在《X戰警》里保留標誌性的兩側尖角髮型,阿拉德不得不向福斯多番爭取,最終才得以保留。

阿拉德名義上是製片人,多數時候好萊塢只把他當做漫威派來的顧問。

2006年,阿拉德辭去漫威所有職務,賣掉了手裡價值超過5000萬美元的漫威股票,開辦了自己的製片公司Avi Arad Productions。

錙銖必較

阿拉德早在2003年就向帕慕特提過建議:漫威應該自己投拍電影。他提出了一個片單,包括雷神、美國隊長等角色,當場遭到否決。

不只阿拉德。後來被任命為漫威影業首席運營官的大衛·梅塞爾(David Maisel)也向帕慕特提議,並拿出自己的一份片單。

帕慕特再一次否決,但不如上一次堅定。梅塞爾半哄半騙地說服了他,讓他相信自己可以找到金主出資。

漫威影業時任COO大衛·梅塞爾和漫威漫畫創始人斯坦·李

經過一年多努力,梅塞爾從美林銀行拿到5.25億美元的貸款授信。只要電影維持在PG13、單部耗資在1.65億美元左右,漫威可以隨便上馬任何想拍的電影。

而且,漫威不需要從自己賬上掏出一分錢,也不用出讓任何玩具銷售的收益,還可以從每部電影的總收益中拿走5%。

按照這麼有利的條件,估算下來漫威最不濟也能賺個一兩億美元,一旦票房大爆,那就是10億美元 的生意。

帕慕特依然不滿意,作為典型的風險厭惡型投資者,他繼續通過下屬向美林銀行施壓。他最擔心一件事:如果電影最後賠了,銀行會不會要求漫威用資產還貸?

最終,美林銀行開出的條件幾乎是「零風險」:如果漫威的電影虧了,美林銀行只會拿走這些角色的電影版權,漫威的漫畫和玩具生意完全不會受影響。換言之,漫威的新業務如果最後砸了,全部都由美林銀行買單。

帕慕特的摳門本性在好萊塢無人不曉。

入主漫威不久,帕慕特提出要把創始人斯坦·李的薪酬砍掉一半,認為他配不上100萬美元的年薪,後來在阿拉德的爭取下,只砍到80萬美元。

內容層面也逃不過他的審視。

《鋼鐵俠》開場,托尼·斯塔克在武裝警衛隊的護送下遭到襲擊,場景里本來計劃使用10輛軍用悍馬。帕慕特大手一揮:太貴了,用三輛就行。最終成片,確實只出現了三輛軍用悍馬。

帕慕特不僅管控著大項目的支出,連細節的日常開支也不放過。

他會把一張廢紙撕成八塊,做成便簽本。就連漫威被迪士尼收購後搬家時,帕慕特也否決了重新購買辦公工具的預算,他讓員工把舊沙發搬到新辦公室繼續用。

有人見過他對員工大吼:「為什麼要買新鉛筆?你手頭那支明明還有兩寸啊!」

反客為主

2009年,迪士尼以40億美元收購漫威的消息一出,震驚整個好萊塢。

所有人都知道,帕慕特對好萊塢一直沒什麼好感,覺得後者抽成太高。漫威最開始找到派拉蒙發行電影,派拉蒙按照行規要拿10%的收益作為發行費,帕慕特硬是把這個數字壓到8%。

但面對迪士尼掌門人羅伯特·艾格(Robert "Bob" Iger),帕慕特卻另眼相看。

2005年,54歲的艾格接下亂攤子,升任迪士尼CEO。艾格一口整齊的白牙,人前永遠衣裝筆挺。從私立大學畢業後他加入ABC,短暫做過ABC體育頻道主播,後來在ABC內部穩步晉陞。

1994年時,艾格坐穩ABC管理層的位置,並在次年迪士尼收購ABC的過程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很快在迪士尼內部如魚得水。

在迪士尼內部修鍊多年,艾格當上CEO後頗有遠見,將品牌建設和系列大片(Franchise)作為重中之重。很快在2006年,迪士尼大手筆以74億美元買下了喬布斯創建的皮克斯。

依靠個人魅力,艾格也藉此修復了喬布斯和迪士尼之間的關係。

擺在艾格面前的挑戰是:帕慕特比喬布斯還要難搞。

雙方下屬勾兌整整一年多,艾格終於和帕慕特見上面。為表誠意,艾格攜妻特意飛抵紐約登門拜訪,並與帕慕特夫婦共進晚宴。

帕慕特雖然放下戒備,但還是不放心。他聯繫上喬布斯,還好喬布斯給帕慕特吃了顆定心丸:「(艾格)人不錯,言出必行」。

通過這筆40億美元的交易,帕慕特拿到8000萬美元的現金,並成為了迪士尼最大的個人股東之一。

即便漫威成為了迪士尼子公司,但帕慕特繼續對迪士尼的高管們指手劃腳。帕慕特定居在佛羅里達的棕櫚灘,緊鄰著好友特朗普的海湖莊園,迪士尼總部則在西海岸的加州,高管們經常天沒亮就接到他從東海岸打來的電話。

甚至每一部漫威電影的預算,都要經過帕慕特批准。

事後證明,漫威40億美元賣得太便宜了。可以對比的是,迪士尼花了74億美元買下皮克斯,但漫威的電影遠比皮克斯的動畫成功。

漫威的電影不僅賺得多,也更省錢。在艾格接掌迪士尼時,外界普遍將迪士尼看作一家動畫廠牌,最成功的真人大片系列是改編自迪士尼樂園項目的《加勒比海盜》。

《加勒比海盜》成功後連拍五部,主演約翰尼·德普和金牌製片人布魯克海默每部續集都會漲價。到了第四部《加勒比海盜》時,德普的要價已經高達5600萬美元。

相比之下,漫威電影的演員簡直可以說是「友情出演」。

據《好萊塢報道者》披露,克里斯·埃文斯接下美國隊長一角時,漫威只開出100萬美元左右的片酬。雷神扮演者克里斯·海姆斯沃斯片酬更低,第一部僅拿到15萬美元。斯佳麗·約翰遜在《鋼鐵俠2》中首次出現黑寡婦,只拿到了25萬美元。

這些演員直到電影大賣後分紅時才得到補償。

對於漫威的價值,艾格看得很清楚。迪士尼的動畫家喻戶曉,播放渠道、線下樂園、衍生品體系早已經建立起來,但當時迪士尼的產品受眾主要是兒童,尤其是小女孩,缺少能吸引男孩的產品。

平步青雲

此時真正讓漫威電影大獲成功的功臣,剛剛冒頭。

2008年《鋼鐵俠》片尾長長的字幕滾完後,出現一個彩蛋:神盾局局長尼克·弗瑞潛入鋼鐵俠家中,對鋼鐵俠說:你以為你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級英雄嗎?

這段不到一分鐘的劇情,為後續的《美國隊長》、《雷神》等片都埋下伏筆,並且開創了一個新玩法:讓所有漫威角色存在於同一個電影宇宙中。

提出這個偉大設想的,正是漫威影業總裁凱文·費奇(Kevin Feige)。

凱文·費奇是個標準的流行文化宅,痴迷於《星球大戰》、《星際迷航》,也是漫威的忠實粉絲。跟隨偶像喬治·盧卡斯的腳步,他大學選擇了以電影專業聞名的南加大,之後前往好萊塢,開始給製片人做助理打雜。

2000年,在第一部《X戰警》的片場,27歲的凱文·費奇結識了當時漫威影業CEO阿維·阿拉德。阿拉德發現這個髮際線已經明顯後退的年輕人跟他一樣,對漫威的漫畫如數家珍。

漫威影業總裁凱文·費奇今年4月在《復聯4》上海宣傳活動現場,棒球帽萬年不離身

凱文·費奇被阿拉德挖到漫威影業,最開始做阿拉德的助理。在得到阿拉德信任後,凱文·費奇又成為漫威影業二把手。

凱文·費奇的個性沒有老闆阿拉德那麼張揚,這讓他在漫威內部收穫不少好感。當CEO阿拉德和COO梅塞爾為了漫威影業的控制權吵得不可開交時,費奇誰的隊也不站,而是忙著規劃如何把漫威的各個角色串聯起來。

阿拉德離開後,凱文·費奇2007年成為漫威影業製片主席,也是漫威唯一的製片人,負責所有項目的開發和推進。

面對電影宇宙這個概念,漫威的大老闆帕慕特頗為滿意。這倒不是因為他對故事有興趣,而是因為採用這種方式,漫威的產品生產效率大大提高:不同故事同步推進,漫威一年可以開發好幾部電影,而不用像好萊塢拍三部曲的模式,每隔兩三年才能拿出一部作品。

凱文·費奇逐漸又得到帕慕特信任。2009年與迪士尼交易前, 帕慕特甚至特意向凱文·費奇徵詢意見:「你對迪士尼怎麼看?」

帕慕特後來安排凱文·費奇與迪士尼CEO艾格見面。第一次見面,他就拿出了一份詳細的漫威電影規劃時間表,給艾格留下深刻印象。

接下來幾年,漫威電影逐步推進,到《復仇者聯盟》更是迎來高潮。作為「漫威電影宇宙」的開創者,凱文·費奇在好萊塢聲名鵲起。

2014年,《彭博商業周刊》做了一期凱文·費奇的特寫,詳細介紹了他對漫威電影的貢獻,將漫威自己投拍電影、提出漫威電影宇宙等都視為凱文·費奇的功勞。文章作者在文中甚至有這樣的表述——漫威的成功,很大一部分要歸功於費奇。

這段話把阿拉德徹底惹毛了。

各行其道

在看到《彭博商業周刊》的文章後,阿維·阿拉德立刻向好萊塢各大媒體群發了一份公開信,稱該文章作者毫無新聞職業操守。

阿拉德強調,都是因為他,漫威當初才能得到美林銀行等合作夥伴的信任,並透露,當時正是他找到派拉蒙的負責人,才談下發行合作。

阿拉德在信中甚至表示:「漫威片單完全是我一個人弄出來的,如果不是我堅持,《鋼鐵俠》最開始根本就不在計劃之中!」

所有人都能讀出他心裡什麼滋味:當年給自己提包的助理,如今成了整個好萊塢膜拜的對象。

離開漫威影業後,阿拉德自己成立的製片公司投拍了第一部作品《街頭美少女》,投資2000萬美元,票房僅有1000萬美元,口碑一塌湖塗。

雖然阿拉德以「外人」的身份繼續參與《鋼鐵俠》《無敵浩克》等漫威電影的製作,但所有人都在觀望他自立門戶的成績。

2011年,索尼推出《靈魂戰車2:復仇時刻》,這是Avi Arad Productions參與的第一個大製作,改編自漫威漫畫。電影成本據稱只有5000多萬,最終全球票房1.49億美元。

同一年凱文·費奇掌舵的《雷神》《美國隊長》先後問世,兩部電影全球票房加起來超過8億美元,讓阿拉德相形見絀。

阿拉德把希望寄托在了自己最愛的蜘蛛俠身上。索尼2013年決定重啟蜘蛛俠系列,開拍《超凡蜘蛛俠》,希望用更便宜的導演和主演,減少片酬支出。

兩部《超凡蜘蛛俠》分別只收穫7.5億和7億美元票房,落後老《蜘蛛俠》三部曲一大截。評論對新版也不感冒,因為故事和老版重複度太高。

2018年,阿拉德終於揚眉吐氣。他與索尼合作的《毒液》超水平發揮,全球票房超過8.5億美元,狠狠賺了一筆。雙方已經馬不停蹄又啟動了《莫比烏斯》、《毒液2》的拍攝計劃。

更讓他開心的是去年底的《蜘蛛俠:平行宇宙》。這部動畫片以天馬行空的表現形式贏得了評論員和觀眾的盛讚,在今年2月的奧斯卡上擊敗迪士尼、皮克斯等勁敵,拿下最佳動畫長片獎。

這是20多年來所有漫威電影都未曾享受過的待遇,首次拿下奧斯卡作品類獎。此前漫威自己的《復仇者聯盟》系列、索尼的《蜘蛛俠》系列、福斯的《X戰警》系列儘管都提名過奧斯卡,但集中在技術類獎項。

在離開漫威13年後,阿維·阿拉德居然為漫威掙得了最高殊榮。

星辰大海

其實,凱文·費奇今年差一點也登上奧斯卡的領獎台。

在掌門人羅伯特·艾格的支持下,迪士尼全力公關,將《黑豹》送入今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名單,最終輸給《綠皮書》。

漫威電影票房滾雪球般不斷膨脹,凱文·費奇在迪士尼的地位越來越高。

2015年,迪士尼突然做出決定,凱文·費奇不再由帕慕特管理,改為直接向迪士尼影業主席彙報工作。

好萊塢的媒體爆料,稱凱文·費奇早就對帕慕特可怕的控制欲感到不滿,以辭職作為威脅,向迪士尼掌門人艾格告狀。最終迪士尼選擇站在凱文·費奇這邊。

讓凱文·費奇頭疼的還有漫威創意委員會。這個集團層面的組織對漫畫、電影、電視三類創作進行直接管理,由帕慕特控制。

在迪士尼高層的支持下,漫威被迫解散創意委員會。這樣一來,帕慕特徹底失去對創作環節插手的機會,凱文·費奇徹底掙脫了這位摳門老闆的束縛。

漫威在題材選擇上得以放開手腳。去年先是第一部黑人超級英雄電影《黑豹》大獲成功,第一部漫威女性超級英雄片《驚奇隊長》全球票房超過11億美元,兩部電影的續集都已提上日程。

拖欠了很多年的《黑寡婦》單人電影終於定檔明年上映。黑寡婦的版權很多年前就已經回到漫威手裡,但帕慕特一直認為主打女性的電影賣不了錢,漫威不得不將黑寡婦的故事硬生生塞到《鋼鐵俠2》、《美國隊長2》、《復仇者聯盟2》等其他電影里。

雖然失去了對漫威電影的干預權,70多歲的帕慕特依然控制著漫威的玩具和電視劇生意。但和很多富人一樣,年紀越大,他對政治越感興趣。

2017年初特朗普一上任,就邀請帕慕特受邀前往白宮商討退伍軍人的保障問題。公開捐款記錄顯示,帕慕特夫婦為特朗普的競選活動共計投入500多萬美元,是第五大支持者。

在特朗普心目中,這位多年老友不僅僅是美國「最傑出的生意人之一」,還適合擔任美國政府退休軍人事務部的顧問。帕慕特每天都要發郵件跟進事務進展,退休軍人事務部不勝其煩。

2017年特朗普簽署一項退伍軍人法案時,特意邀請漫威老闆艾薩克·帕慕特到場

凱文·費奇和迪士尼高層倒是樂見其成:帕慕特忙著操心政治事務,沒功夫來插手漫威的創作。

除了電影,接下來會在流媒體Disney 上線的漫威網劇也將是凱文·費奇負責。迪士尼最近宣布《洛基》、《旺達幻視》、《獵鷹和冬兵》等多部漫威網劇未來幾年問世。

支持民主黨的羅伯特·艾格認真考慮過競選美國總統,他原本2018年合同到期後就打算辭任迪士尼CEO。為了挽留他,迪士尼董事會開出一年6000多萬美元的高薪。

真正留住艾格的或許是更重要的事業目標:帶領迪士尼完成像流媒體轉型。

默多克2017年突然宣布出售21世紀福克斯,為迪士尼在流媒體時代對抗競爭提供了絕佳的機會——迪士尼在鞏固家庭向內容的同時,也終於有機會拓展成人向的內容。

在今年成功完成對21世紀福克斯的收購後,迪士尼的市值增長至2400億美元以上,而頭號流媒體Netflix的市值目前不到1600億美元。

如果能在流媒體這塊廣闊天地里站穩腳跟,迪士尼當年為漫威付出的40億美元,會更值錢。

*文章經作者授權發布,不代表PingWest品玩立場,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PingWest品玩 的精彩文章:

添田武人卸任索尼上海公司總裁一職,江口達雄接任
陌陌CEO:會增加內容審核方面費用的投入

TAG:PingWest品玩 |